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田间生产实践,总结黑皮果蔗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起畦、选种浸种、下种、基肥施用、覆膜、施肥、病虫害防治、间苗与定苗、水分管理、剥叶和砍收等方面内容,为果蔗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黑皮果蔗;高产;栽培技术
黑皮果蔗,也称拔地拉Badila,是20世纪30年代由国外引进的热带型果蔗品种,其皮薄、茎脆、汁多、味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酶等,具有清凉解毒、消痰止咳、健脾解酒和消除疲劳的功效,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果品[1-2]。
黑皮果蔗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四川等省,种植面积达到10万hm2。福建省是果蔗主产区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0.40万hm2发展到现在的0.67万hm2,主要分布在泉州永春县、南平建瓯市、宁德蕉城区、漳州漳浦县等地。随着果蔗种植效益的提高,黑皮果蔗种植面积逐年增加[3-4]。
1 种植前准备工作
1.1 选地
果蔗地应选土壤疏松肥沃、微酸性、排灌管理方便、阳光充足和盐分含量低的田地,因连作田会积累大量的病菌和病虫卵,加重第2年果蔗地病虫害的发生,果蔗地还应尽量避免选用连作的土地。
1.2 整地、起畦
整地的作用就是翻土晒白,加速土壤风化,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减少土壤有害物质和病虫草害。整地可用耕牛或拖拉机操作,把耕作层土壤充分细碎和耙平。耙平后进行起畦,畦宽一般1.4~1.5 m,种植沟宽0.25~0.30 m、深0.15~0.20 m。
1.3 选种
品种是作物生产的物质基础,应选择节间长、茎粗大、芽饱满和无病虫害的种茎作为种苗,不宜留市场无法销售的短小或带花皮的种茎作为种苗。
1.4 砍种、浸种
果蔗种茎可砍成双、多芽苗,一般生产上多采用双芽苗;砍种完要进行浸种,浸种会促进种苗发芽、幼苗生长和减少病虫害。在浸种池中,每50 kg水加1 kg生石灰,搅拌均匀放入蔗种,浸泡10~12 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待播,有利于萌发。
2 田间种植
2.1 下种
下种主要有直播和育苗移栽2种方式。直播一般采用单行條播、双行三角形条播等方式,每667 m2下种量一般为2000段双芽苗,出苗数一般每667 m2控制在3300~3500株;育苗移栽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缓和前后作矛盾,提早种植期,提高出苗整齐度,移栽采用8株·m-2的条播规格种植,最好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有利于提高其成活率[5]。
2.2 下基肥
种植前应下好基肥。基肥量占总施肥量的40%~50%,以有机肥、农家肥为主,配施化肥,以利增加甜度,促进松脆,提高抗病能力和品质。基肥一般每667 m2施有机肥300~350 kg或土杂肥1000~1500 kg,同时配施复合肥30~35 kg,混合开条沟施入畦中。果蔗种植后,每667 m2需施用5%辛硫磷颗粒剂2.5~3.0 kg防治螟虫。
2.3 盖地膜
因为果蔗种植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气温较低,直播必须用地膜覆盖,提高地温,促进果蔗早生快发。目前,果蔗种植提倡使用除草地膜,可以防止杂草生长,省工省钱,通常每667 m2地膜用量3.0~3.5 kg[6]。
3 田间管理
3.1 施肥管理
施肥要施好促苗肥、伸长肥、壮尾肥和微量肥料,保证果蔗用肥需求。
3.1.1 促苗肥 第1次在5月上旬,果蔗幼苗大部分长齐,气温回升,揭开地膜后,每667 m2施用高氮复合肥8~10 kg;第2次在5月底,果蔗开始少量分蘖时,每667 m2施用高氮复合肥10~15 kg,施肥时要结合小培土和除草,并去除无效分蘖;第3次在6月中旬左右,出现分蘖盛期至将拔节时,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过磷酸钙20~25 kg,施肥时要结合中培土和除草,并去除大部分无效分蘖,培土高度10~12 cm[7]。
3.1.2 伸长肥 第1次在7月中旬左右,每667 m2施用复合肥25~30 kg,要结合大培土和除草,培土高度25~30 cm;第2次在8月中旬左右,每667 m2施用复合肥25 kg和尿素8 kg,以促进蔗茎变高增粗。
3.1.3 壮尾肥 根据果蔗长势和气温高低,在9月上旬,每667 m2施复合肥8~10 kg,保证果蔗生长后期的用肥需要。
3.1.4 微肥 主要有硼肥、锌肥和钼肥等。每667 m2可施用硼砂 0.75 kg、作硫酸锌1 kg、钼酸铵0. 5 kg,作基肥和追肥施用。
3.2 间苗、定苗
果蔗开始分蘖至分蘖盛期做好间苗和定苗工作。间苗定苗原则:去弱留强,去病留健,去密留疏,去迟留早。通常结合培土和除草进行,一般要间苗3~4次,每10 d进行1次,最后定苗每667 m2控制3000~3500株。
3.3 水分管理
萌芽期、幼苗期、分蘖期,果蔗这3个时期需水量不大,但要保持田间湿润,但往往这时期正值春季,雨水多,遇到积水要及时进行田间排水;拔节期果蔗生长快、需水多,要求田间湿度大,天旱时要及时进行灌水,有条件的田间最好保持田间有5 cm的水位,满足水分的需要;成熟期果蔗生长减慢,需水量减少,但仍需一定量的水分以保持果蔗继续生长,有条件一般在蔗沟经常保持一层浅浅的水层[9]。
3.4 剥叶 剥叶主要作用是消除病虫窝藏的场所,防止长气根和侧芽萌发,通风透气,减少病虫害,减少倒伏和风折茎率。剥叶一般从拔节中期开始,每15~20 d剥叶1次,結合培土、除草和施肥进行[10]。
3.5 砍收
砍收时期主要集中在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果蔗怕霜冻,要在霜冻之前进行砍收,可用锄头挖开蔗畦,从果蔗根部下端砍断,去掉蔗叶;处理过的蔗茎每10根用细绳捆成一捆,便于运输。4 病虫害防治
4.1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特别水旱轮作至关重要;增施生物有机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控制化肥,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增强植株营养,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及时剥除枯老蔗叶,使蔗田通风透气,集中烧毁老蔗叶,以消灭虫卵、幼虫,减少传染源[2]。
4.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果蔗地田埂四周安装太阳能诱虫灯,采用诱虫灯诱杀害虫,减少虫口密度。
4.3 化学防治
果蔗苗期、伸长期以螟虫、蚜虫、蓟马等害虫为害为主。防治方法:螟虫除了种植前施用5%辛硫磷颗粒剂,其他时期可用5%杀螟松乳剂500倍液喷雾;蚜虫、蓟马在卵孵化高峰期,可用5%吡虫啉乳油1500~2000倍或48%乐斯本1200倍液喷雾,每10~15 d 防治1次。在果蔗伸长初期遇高温高湿天气,梢腐病容易大面积爆发,可用苯莱特WP 1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1000倍液或1%波尔多液喷雾心叶。果蔗伸长后期至成熟期主要虫害有蚜虫、粉蚧壳虫等,可用48%乐斯本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轮换交替喷雾。果蔗花叶病危害严重,全生长期都有发生,可用病毒A或病毒灵进行喷雾,粉剂50 g兑30 kg水,每30 d喷雾1次[8]。
参考文献:
[1]吴松海,李海明,张树河,等.果蔗脱毒与常规种茎苗生产性状比较[J].福建农业学报,2012(8):821-825.
[2]汤浩,潘世明,李海明,等.果蔗优质高产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吴松海,李海明,郑加祯,等.不同代数黑皮果蔗脱毒种茎苗生产性状比较[J].福建农业学报,2014(11):1088-1091.
[4]林一心,李海明,潘世明,等.我国食用果蔗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73-176.
[5]周志英.果蔗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2008(14):49-50.
[6]吴松海,李海明,张树河,等.果蔗新品种“闽引黄皮果蔗”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1(6):30-31.
[7]姜丽华,茅炳辉,邓祖湖.果蔗高产优质关键栽培技术[J].甘蔗,2002(2):46-48.
[8]祝志清,黄木根,张美艺.果蔗标准化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5(1):74-75.
[9]王尔龙.果蔗高产优质高效益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2(6):55-56.
[10]叶秀焰.果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7(10):87-88.
(责任编辑:柯文辉)
关键词:黑皮果蔗;高产;栽培技术
黑皮果蔗,也称拔地拉Badila,是20世纪30年代由国外引进的热带型果蔗品种,其皮薄、茎脆、汁多、味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酶等,具有清凉解毒、消痰止咳、健脾解酒和消除疲劳的功效,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果品[1-2]。
黑皮果蔗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四川等省,种植面积达到10万hm2。福建省是果蔗主产区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0.40万hm2发展到现在的0.67万hm2,主要分布在泉州永春县、南平建瓯市、宁德蕉城区、漳州漳浦县等地。随着果蔗种植效益的提高,黑皮果蔗种植面积逐年增加[3-4]。
1 种植前准备工作
1.1 选地
果蔗地应选土壤疏松肥沃、微酸性、排灌管理方便、阳光充足和盐分含量低的田地,因连作田会积累大量的病菌和病虫卵,加重第2年果蔗地病虫害的发生,果蔗地还应尽量避免选用连作的土地。
1.2 整地、起畦
整地的作用就是翻土晒白,加速土壤风化,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减少土壤有害物质和病虫草害。整地可用耕牛或拖拉机操作,把耕作层土壤充分细碎和耙平。耙平后进行起畦,畦宽一般1.4~1.5 m,种植沟宽0.25~0.30 m、深0.15~0.20 m。
1.3 选种
品种是作物生产的物质基础,应选择节间长、茎粗大、芽饱满和无病虫害的种茎作为种苗,不宜留市场无法销售的短小或带花皮的种茎作为种苗。
1.4 砍种、浸种
果蔗种茎可砍成双、多芽苗,一般生产上多采用双芽苗;砍种完要进行浸种,浸种会促进种苗发芽、幼苗生长和减少病虫害。在浸种池中,每50 kg水加1 kg生石灰,搅拌均匀放入蔗种,浸泡10~12 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待播,有利于萌发。
2 田间种植
2.1 下种
下种主要有直播和育苗移栽2种方式。直播一般采用单行條播、双行三角形条播等方式,每667 m2下种量一般为2000段双芽苗,出苗数一般每667 m2控制在3300~3500株;育苗移栽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缓和前后作矛盾,提早种植期,提高出苗整齐度,移栽采用8株·m-2的条播规格种植,最好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有利于提高其成活率[5]。
2.2 下基肥
种植前应下好基肥。基肥量占总施肥量的40%~50%,以有机肥、农家肥为主,配施化肥,以利增加甜度,促进松脆,提高抗病能力和品质。基肥一般每667 m2施有机肥300~350 kg或土杂肥1000~1500 kg,同时配施复合肥30~35 kg,混合开条沟施入畦中。果蔗种植后,每667 m2需施用5%辛硫磷颗粒剂2.5~3.0 kg防治螟虫。
2.3 盖地膜
因为果蔗种植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气温较低,直播必须用地膜覆盖,提高地温,促进果蔗早生快发。目前,果蔗种植提倡使用除草地膜,可以防止杂草生长,省工省钱,通常每667 m2地膜用量3.0~3.5 kg[6]。
3 田间管理
3.1 施肥管理
施肥要施好促苗肥、伸长肥、壮尾肥和微量肥料,保证果蔗用肥需求。
3.1.1 促苗肥 第1次在5月上旬,果蔗幼苗大部分长齐,气温回升,揭开地膜后,每667 m2施用高氮复合肥8~10 kg;第2次在5月底,果蔗开始少量分蘖时,每667 m2施用高氮复合肥10~15 kg,施肥时要结合小培土和除草,并去除无效分蘖;第3次在6月中旬左右,出现分蘖盛期至将拔节时,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过磷酸钙20~25 kg,施肥时要结合中培土和除草,并去除大部分无效分蘖,培土高度10~12 cm[7]。
3.1.2 伸长肥 第1次在7月中旬左右,每667 m2施用复合肥25~30 kg,要结合大培土和除草,培土高度25~30 cm;第2次在8月中旬左右,每667 m2施用复合肥25 kg和尿素8 kg,以促进蔗茎变高增粗。
3.1.3 壮尾肥 根据果蔗长势和气温高低,在9月上旬,每667 m2施复合肥8~10 kg,保证果蔗生长后期的用肥需要。
3.1.4 微肥 主要有硼肥、锌肥和钼肥等。每667 m2可施用硼砂 0.75 kg、作硫酸锌1 kg、钼酸铵0. 5 kg,作基肥和追肥施用。
3.2 间苗、定苗
果蔗开始分蘖至分蘖盛期做好间苗和定苗工作。间苗定苗原则:去弱留强,去病留健,去密留疏,去迟留早。通常结合培土和除草进行,一般要间苗3~4次,每10 d进行1次,最后定苗每667 m2控制3000~3500株。
3.3 水分管理
萌芽期、幼苗期、分蘖期,果蔗这3个时期需水量不大,但要保持田间湿润,但往往这时期正值春季,雨水多,遇到积水要及时进行田间排水;拔节期果蔗生长快、需水多,要求田间湿度大,天旱时要及时进行灌水,有条件的田间最好保持田间有5 cm的水位,满足水分的需要;成熟期果蔗生长减慢,需水量减少,但仍需一定量的水分以保持果蔗继续生长,有条件一般在蔗沟经常保持一层浅浅的水层[9]。
3.4 剥叶 剥叶主要作用是消除病虫窝藏的场所,防止长气根和侧芽萌发,通风透气,减少病虫害,减少倒伏和风折茎率。剥叶一般从拔节中期开始,每15~20 d剥叶1次,結合培土、除草和施肥进行[10]。
3.5 砍收
砍收时期主要集中在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果蔗怕霜冻,要在霜冻之前进行砍收,可用锄头挖开蔗畦,从果蔗根部下端砍断,去掉蔗叶;处理过的蔗茎每10根用细绳捆成一捆,便于运输。4 病虫害防治
4.1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特别水旱轮作至关重要;增施生物有机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控制化肥,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增强植株营养,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及时剥除枯老蔗叶,使蔗田通风透气,集中烧毁老蔗叶,以消灭虫卵、幼虫,减少传染源[2]。
4.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果蔗地田埂四周安装太阳能诱虫灯,采用诱虫灯诱杀害虫,减少虫口密度。
4.3 化学防治
果蔗苗期、伸长期以螟虫、蚜虫、蓟马等害虫为害为主。防治方法:螟虫除了种植前施用5%辛硫磷颗粒剂,其他时期可用5%杀螟松乳剂500倍液喷雾;蚜虫、蓟马在卵孵化高峰期,可用5%吡虫啉乳油1500~2000倍或48%乐斯本1200倍液喷雾,每10~15 d 防治1次。在果蔗伸长初期遇高温高湿天气,梢腐病容易大面积爆发,可用苯莱特WP 1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1000倍液或1%波尔多液喷雾心叶。果蔗伸长后期至成熟期主要虫害有蚜虫、粉蚧壳虫等,可用48%乐斯本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轮换交替喷雾。果蔗花叶病危害严重,全生长期都有发生,可用病毒A或病毒灵进行喷雾,粉剂50 g兑30 kg水,每30 d喷雾1次[8]。
参考文献:
[1]吴松海,李海明,张树河,等.果蔗脱毒与常规种茎苗生产性状比较[J].福建农业学报,2012(8):821-825.
[2]汤浩,潘世明,李海明,等.果蔗优质高产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吴松海,李海明,郑加祯,等.不同代数黑皮果蔗脱毒种茎苗生产性状比较[J].福建农业学报,2014(11):1088-1091.
[4]林一心,李海明,潘世明,等.我国食用果蔗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73-176.
[5]周志英.果蔗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2008(14):49-50.
[6]吴松海,李海明,张树河,等.果蔗新品种“闽引黄皮果蔗”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1(6):30-31.
[7]姜丽华,茅炳辉,邓祖湖.果蔗高产优质关键栽培技术[J].甘蔗,2002(2):46-48.
[8]祝志清,黄木根,张美艺.果蔗标准化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5(1):74-75.
[9]王尔龙.果蔗高产优质高效益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2(6):55-56.
[10]叶秀焰.果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7(10):87-88.
(责任编辑:柯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