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致癌”研究是咋回事?

来源 :饮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ua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篇题为《科学家称植物油做饭可致癌:能少吃就少吃》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报道中引用了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生物分析化学和化学病理学教授马丁·格鲁特维尔德(Martin Grootveld)的研究数据,结论看起来十分惊人。这里提到的研究是怎么回事?加热植物油就会产生“致癌物”吗?
  报道中的研究是怎么回事?
  报道中引用了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生物分析化学和化学病理学教授马丁·格鲁特维尔德(Martin Grootveld)的研究数据。这位研究者把不同种类的烹调油分别加热,并测定了其中“致癌毒物”醛类物质的含量变化。研究的结论是,相比橄榄油、椰子油和黄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在高温长时间烹调之后会产生更多醛类物质。
  飙升的数据看起来十分恐怖,但在换掉家里的食用油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搞清楚两个问题:研究中的数据能代表“做饭”的实际情况吗? “醛类物质”是否真像报道所说的那样“严重超标”而且“致癌”?
  其实,研究中所用的条件跟普通家庭烹调相差很大。实验所用的温度是180℃,大约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五六成热,而要让油在这个温度下烧上20~30分钟,也只有大量煎炸食物的时候才能达到,平时炒菜时烧油的时间远没有这么长。事实上,研究者所强调的也只是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不适合用于煎炸而已。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高温长时间加热油脂确实是件不好的事情,最好不要把油热到冒烟再炒菜。
  “醛类物质”有多大危害?
  至于第二个问题,报道中不断提到加热油脂产生会“致癌”的醛类物质,这些物质到底是什么呢?说到醛类,很多人可能会首先想到福尔马林里的甲醛,不过油脂氧化产生的醛类物质跟甲醛没有多大关系,它主要由丙二醛、丙烯醛(Acrolein)等成分组成。目前,在国际癌症(IARC)研究机构的致癌物分级中,丙二醛和丙烯醛都被归为第三类,也就是说,目前尚未证实它们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直接将其称为“致癌物”是非常不合适的。
  报道中还声称,一份植物油烹饪而成的炸鱼薯条中,醛类物质的含量“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的100~200倍”,但这个说法也同样没有道理。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并没有对烹饪油脂设定醛类的限量标准。马丁·格鲁特维尔德曾在论文中引用过WH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丙烯醛的一个评估报告,其中提到了一个建议的每日耐受量为7.5微克/千克体重。但是,报告中明确指出,这个数字不代表WHO的官方意见。而且,它只考虑了丙烯醛一种成分,又是人的每日摄入量,和食用油中的醛类含量也无法进行比较。
  对于煎炸用油脂,中国标准规定的羰基价不得超过50meq/kg(毫克当量/千克),这其中包括了醛类和酮类物质的总量。可以认为,含量不超过这个限量时对健康并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而报道中数据的最高值约为5mmol/L,大约相当于2.5 meq/kg,这个数值其实比限量还要低不少,再考虑到家庭烹调很少连续煎炸食物,其实我们还不必太担心。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上面讨论的是食用的情况。油脂在高温下产生的醛类等小分子物质很大一部分都会随油烟挥发出来,通过吃菜摄入的量其实不大,吸入才是主要的问题。油烟对呼吸道会产生刺激性,长期吸入对肺部健康也不利,这也提示大家做饭时要避免过高温度,并配备通风设备。
  脂肪氧化并非十恶不赦
  在高温下,脂肪会发生氧化,进而产生包括醛类在内的一系列产物。脂肪氧化产物确实是科学家们关注的影响健康的潜在因素,例如有研究发现,这些产物可增加DNA的氧化损伤。
  不过,脂肪氧化其实也没有那么恐怖。现在,很多有关脂肪氧化产物的研究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饮食中的氧化脂肪对健康的实际影响如何还需要更多研究数据才能证实。另一方面,在食品制作中,脂肪氧化其实也有正面的作用。比如大家都爱吃的炸鸡,它的色泽和香味很大一部分就来自脂肪氧化。在很多肉类食品中,脂肪氧化在肉类的色泽和风味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脂肪的氧化实际上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即使放弃烹调油,食物中本身的脂肪在烹调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氧化。我们应该担心的其实是过度氧化,比如长时间、高温烹调导致的油脂氧化过度。另外,油脂还可能会出现酸败,伴随着“哈喇”味,品质也会下降,这种油也应该丢弃,不要食用。
  “用黄油和猪油”是片面的推荐
  此次事件,不少报道都建议人们可以用黄油、猪油替代植物油来烹调。相比玉米油等,猪油、黄油确实热稳定性更好,但只从这个角度来推荐食用油就显得太片面了。
  食用油的脂肪酸分为饱和与不饱和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两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来说,不建议选择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类。
  虽然近年来有些研究开始为饱和脂肪酸翻案,认为它的负面影响并不太大,但目前科学界的共识依然是饱和脂肪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对心血管健康有利。高温烹调时,选择猪油、牛油等动物油,或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棕榈油的确稳定性好,产生的醛类等有害物质较少。但煎炸本身就是不健康的烹调方式,增加饱和脂肪摄入对健康也是不利的。选择健康的饮食方案,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行。
  合理烹调、平衡膳食最重要
  根据目前的科学证据,我们没必要对这些油脂中的醛类物质感到特别恐慌。只要做到食物多样化、均衡营养、少吃高温煎炸的食物,控制油脂用量,就足以减少包括油脂氧化在内的很多健康风险。
  在做饭时,可以参考以下用油建议:
  1.尽可能减少用油的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食用油摄入总量每日25~30g,也就是两三个白瓷勺的量。
  2.尽可能降低烹调温度、减少烹调时间。不管是用哪一种油,高温长时间烹调都是无益的,常见的高温爆炒、煎炸的烹调方式都要少用。
  3.尽量不要重复使用烹调油。
  责任编辑/邹佳璇
其他文献
职业倦怠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对教师而言,此种衰竭状态会进一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情感、态度以及教育教学行为。本文以幼儿园性质及幼儿园教师学历、年龄、教龄
目的 :观察对于重症肺炎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与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01月~2016年12月收治133例重症肺炎老年病人,采取常规护理方式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特点
作为膳食的组成部分,水果以酸甘甜润的口感赢得人们的喜爱。水果含有人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有动物性食物所没有的膳食纤维。常吃水果有助于帮助消化和促进食欲,《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水果200~400克。  无论生吃熟吃,吃总比不吃好。  传统上我们习惯生吃水果,这样既可以保留丰富的营养素,又不会改变其口感,吃起来简单方便,但寒冬季节,老人、孩子、孕妇、产妇、怕冷和容易腹泻的人,不宜直接
本文结合生理学实验教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基于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建议,旨在完善生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提升其教学质量和效率,更好的应用于学生实验能
独山牛牛公司是近年来由贵州省独山县麻尾镇政府招商引进的一个大型肉牛养殖企业,公司基地坐落在麻尾镇三棒村,该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推行"借牛还牛"的创新模式,即由公司提
<正>冠心病患者出门时可能突发心绞痛,应随身携带一个&#39;救心盒&#39;,盒内应遵医嘱备好以下几种药:首先,应准备硝酸甘油片与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可准备10片左右,它能快速
期刊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独树一帜。本次研究选取的古典文学的视角,先指出古典文学的范畴,利用纵的历史沿革的线性逻辑指出饮食文化在文学形式中一脉相承的
我国的外商投资保护是指通过立法机构颁布各类与外资有关的法律、条例、规定以及其他各种实施细则,以保护外资在其国内享有的各种待遇,从事正常的经营活动,获取合法收益以及汇出利润等正常商业活动的行为。完善外商投资保护制度,对于完善投资法制,改善投资环境,消除投资障碍,促进投资便利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外商投资保护制度在法律架构上呈现宪法规范、国家单行法律及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国际条约和协定四级层次,在制
特殊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无障碍技术在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本文首先就信息无障碍技术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概述,而后分析了信息无障碍技术在特殊教
规模养猪场生物安全控制措施是一种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包括饲养方式和管理在内的预防疾病发生的良好体系,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畜禽疫病种类越来越多,加之多数养殖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