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明莫沙必利与泮托拉唑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共计84例,并按照科学分组的方法将其划分为两个组别,其中随机分配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人。其中,实验组患者实施莫沙必利与泮托拉唑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则选择单一莫沙必利治疗方法,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其显效人数比例更高,(P<0.05)符合统计学规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泮托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能够实现胆汁反流性胃病的全面治疗,不但具有治疗效率高的特征,同时还伴随有综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所以该联合方案得到了临床实践的确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莫沙必利
胆汁反流性胃炎实际上是由于胆囊的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后与其他肠液混合,进而经由幽门处进入到胃内,进而刺激胃内黏膜产生一些炎症性质的病变。在整个过程中,不但会引发患者胃部的不适,同时也是诱导胃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导致一部分患者出现了心理方面的负担和压抑的情绪。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莫沙必利与泮托拉唑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式来进行患者的治疗,结合最终研究成果来看,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现就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择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共计8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其中以如下纳入标准作为对象筛选资格的评定内容:首先,患者需要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基本诊断要求;其次,患者没有使用莫沙必利与泮托拉唑的禁忌;最后,签署知情书并同意服从治疗安排。在排除标准方面,但凡出现莫沙必利过敏、泮托拉唑过敏以及本身具有肾功能不全的疾病的情况,都不能够参与本次研究。在选取的84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为44例,女性患者为40例,其中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8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4.6岁,随机分组过程中,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1±8.4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5.8±8.6岁。在病程、病重程度、年龄以及性别等方面两组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式
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治疗,治疗方式是口服,每次剂量为5mg,每日服用3次,一般在餐前30分钟左右服用即可。针对实验组患者则采用联合治疗法,同时给予莫沙必利治疗与泮托拉唑治疗,其中莫沙必利的口服治疗剂量可参考对照组患者,而泮托拉唑的剂量为每日一次,一次40mg。在整个治疗周期内,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来给予适当调整抗酸剂以及其他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此来维护上述两种药物的使用效果。
1.3 评价标准
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价时,当患者的临床状况全部消失且复查中炎症基本消除,那么可以视该患者为显效;当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程度降低,在复查中发现炎症有好转的迹象且胆汁的反流次数降低,可以判断其为治疗有效;当患者的症状基本没有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时,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与标准差的方式来进行表征,选取的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来进行展示。在进行组间检测时选择平方差来进行检验,其中组间治疗效果选择结果变量来作为单项有序的列表资料,以此来完成系统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其中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共计7次,其中恶心4例、腹痛2例、皮疹1例,综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了6例不良反应,其综合发生率为14.3%,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结合治疗效果的统计结果来看,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强于对照组患者,存在较大差异符合统计学规律(P<0.05),详细情况见表一。
3、讨论
作为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类型疾病之一,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理分析并不复杂。首先,幽门松弛导致出现内容物反流,其次,胃部的胃粘膜会发生炎症;最后则会引发一系列的其他病程。在长期研究过程中,胆汁反流性胃炎已经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引发胃黏膜损伤的因素却并没又找到。根据临床实践结果来看,大多数人认为是由于胆汁与其他内容物进入到胃中后引发胃黏膜磷脂的溶解,导致胃黏膜的屏障被消除,进而出现胃蛋白酶与氢离子反应并进入胃黏膜中,最终导致胃黏膜炎症的出现。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84例本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通过将其随机分配成两组的方式来进行差别治疗,并对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合结果来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从客观上进行分析,這是由于莫沙必利自身的特性与半托拉唑的特点所导致的。一方面,莫沙必利作为胃动力药品,其能够对受体进行刺激进而引发乙酰胆碱的释放,这个过程对于促进消化道的平滑肌运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泮托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其可以有效抑制壁细胞的分秘,从而抑制胃酸的分秘。由此可见,通过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既解决了胆汁反流的问题,同时也有效保护了胃黏膜,降低了药物对于胃部造成的损伤。在本研究结果的支持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莫沙必利与泮托拉唑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比单独采用莫沙必利效果更为显著。除此之外,在研究中还发现联合运用两种药物并不会导致不良反应率的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面泮托拉唑的耐受性相对较强。综上所述,利用联合治疗法进行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得到控制,其疗效也十分显著,值得在院内推广并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琼,刘晏,吴坚炯.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J]. 中成药,2013,35(04):807-811.
[2]郭伟强,姚萍.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J].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06):511-513.
[3]胡敏霞,周君丰.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析[J]. 当代医学,2011,17(01):91.
[4]张璋.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影响因素350例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06):19-20.
[5]刘明东,徐肇敏.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探讨[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01):51-52.
作者简介:刘瑞军(1979年2月-),男,汉族,内蒙古赤峰市,普通外科,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胃肠乳腺甲状腺肿瘤。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莫沙必利
胆汁反流性胃炎实际上是由于胆囊的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后与其他肠液混合,进而经由幽门处进入到胃内,进而刺激胃内黏膜产生一些炎症性质的病变。在整个过程中,不但会引发患者胃部的不适,同时也是诱导胃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导致一部分患者出现了心理方面的负担和压抑的情绪。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莫沙必利与泮托拉唑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式来进行患者的治疗,结合最终研究成果来看,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现就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择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共计8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其中以如下纳入标准作为对象筛选资格的评定内容:首先,患者需要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基本诊断要求;其次,患者没有使用莫沙必利与泮托拉唑的禁忌;最后,签署知情书并同意服从治疗安排。在排除标准方面,但凡出现莫沙必利过敏、泮托拉唑过敏以及本身具有肾功能不全的疾病的情况,都不能够参与本次研究。在选取的84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为44例,女性患者为40例,其中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8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4.6岁,随机分组过程中,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1±8.4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5.8±8.6岁。在病程、病重程度、年龄以及性别等方面两组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式
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治疗,治疗方式是口服,每次剂量为5mg,每日服用3次,一般在餐前30分钟左右服用即可。针对实验组患者则采用联合治疗法,同时给予莫沙必利治疗与泮托拉唑治疗,其中莫沙必利的口服治疗剂量可参考对照组患者,而泮托拉唑的剂量为每日一次,一次40mg。在整个治疗周期内,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来给予适当调整抗酸剂以及其他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此来维护上述两种药物的使用效果。
1.3 评价标准
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价时,当患者的临床状况全部消失且复查中炎症基本消除,那么可以视该患者为显效;当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程度降低,在复查中发现炎症有好转的迹象且胆汁的反流次数降低,可以判断其为治疗有效;当患者的症状基本没有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时,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与标准差的方式来进行表征,选取的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来进行展示。在进行组间检测时选择平方差来进行检验,其中组间治疗效果选择结果变量来作为单项有序的列表资料,以此来完成系统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其中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共计7次,其中恶心4例、腹痛2例、皮疹1例,综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了6例不良反应,其综合发生率为14.3%,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结合治疗效果的统计结果来看,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强于对照组患者,存在较大差异符合统计学规律(P<0.05),详细情况见表一。
3、讨论
作为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类型疾病之一,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理分析并不复杂。首先,幽门松弛导致出现内容物反流,其次,胃部的胃粘膜会发生炎症;最后则会引发一系列的其他病程。在长期研究过程中,胆汁反流性胃炎已经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引发胃黏膜损伤的因素却并没又找到。根据临床实践结果来看,大多数人认为是由于胆汁与其他内容物进入到胃中后引发胃黏膜磷脂的溶解,导致胃黏膜的屏障被消除,进而出现胃蛋白酶与氢离子反应并进入胃黏膜中,最终导致胃黏膜炎症的出现。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84例本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通过将其随机分配成两组的方式来进行差别治疗,并对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合结果来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从客观上进行分析,這是由于莫沙必利自身的特性与半托拉唑的特点所导致的。一方面,莫沙必利作为胃动力药品,其能够对受体进行刺激进而引发乙酰胆碱的释放,这个过程对于促进消化道的平滑肌运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泮托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其可以有效抑制壁细胞的分秘,从而抑制胃酸的分秘。由此可见,通过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既解决了胆汁反流的问题,同时也有效保护了胃黏膜,降低了药物对于胃部造成的损伤。在本研究结果的支持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莫沙必利与泮托拉唑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比单独采用莫沙必利效果更为显著。除此之外,在研究中还发现联合运用两种药物并不会导致不良反应率的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面泮托拉唑的耐受性相对较强。综上所述,利用联合治疗法进行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得到控制,其疗效也十分显著,值得在院内推广并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琼,刘晏,吴坚炯.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J]. 中成药,2013,35(04):807-811.
[2]郭伟强,姚萍.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J].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06):511-513.
[3]胡敏霞,周君丰.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析[J]. 当代医学,2011,17(01):91.
[4]张璋.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影响因素350例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06):19-20.
[5]刘明东,徐肇敏.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探讨[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01):51-52.
作者简介:刘瑞军(1979年2月-),男,汉族,内蒙古赤峰市,普通外科,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胃肠乳腺甲状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