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前预习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是学生发展思维的一项实践性的活动,还能衡量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在课前不重视预习的策略,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使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作用,提出了课前预习的策略,并分析了预习后的课堂教学,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作用;预习方法
G623.5
数学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其中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重視。因此当前小学教师一定要考虑做好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指导问题,学生通过预习,加上课堂上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和调控,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使其思维得到发展,一定程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作用
1.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预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所以应该努力使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根据自己的探索,思考课堂上要学习的课程,通过自主学习会发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长期坚持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能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的进行听课,会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另外,教师对知识的讲授还能检验学生课前预习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更愿意以课前预习来对自我学习的能力进行检验,还能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活跃整个教学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课前预习也能一定程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通过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对课堂需要讲解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其在课堂上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和质量得以提升。对于那些基础和理解能力相对差的学生来说,课前预习能适时弥补学生课上学习时的不足,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
教师布置作业时经常会说“别忘了把明天要上的课预习一下”,但是小学生受年龄和能力的限制,往往不知道如何预习,很多学生把预习理解为看书,所以要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
1.因人而异设计预习的结构
课堂上不存在万能的预习结构和预习方法,有些教师为了方便对于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准备了一种检查预习情况的卡片,分为很多项内容,这些内容除了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能完成之外,大部分学生都是应付。应该根据课程和学生能力的不同把数学额预习结构分为几个层次:(1)初读课本一到两遍;(2)掌握重要的公式和数量关系;(3)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4)找一些同类型的练习题进行练习。
2.根据实际制定预习的程度
有的教师认为,初入学的学生主要是打好基础,启蒙很重要,预习是高年级学生的事情。其实,预习和“打基础”“启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年级不同,对预习的要求程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年级越高,要求预习的深度和广度也就越高,同样安排预习的时间相对要多。如果不按照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可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流于形式。根据实际情况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安排进行课内预习,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预习。
3.要精心设计预习的内容
布置学生进行预习,不是让学生单纯的看书,教师应该精心的设计预习的题目。具体的如下:(1)设定简单易懂的题目。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教材十二册中“比例”的课时,可以布置这种预习题目:①阅读课本第32—35页;②找出什么叫解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并把答案在作业本上写出来;③根据你自学的掌握情况,写出两个比值是2的比,并组成比例;说一说8:4与7:10,3:0.5与21:3.5能否组成比例,根据是什么?等。为了使学生看书时间得以保障,还不增加学习的负担,预习的时候可以有选择性的让学生做《数学练习册》中的部分习题;(2)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对于预习中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题目,预习的要求不要太高。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一两个知识点就可以了,给以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如教材十一册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预习,教师在课前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①阅读课本第55-56页;②能完成准备题的请完成准备题;③下边的要求,任选一个解答。某县约有50万人,其中五分之四参加人身保险,没有参加人身保险有多少人?画线段图,仿照例子第二种解除法,写出分析过程?列式解答?
三、预习后的课堂教学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在这样的基礎上,就不能再按照传统的办法上课,否则会使学生厌烦,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做好预习后的教学很重要。
1.发挥预习的功能
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心理的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的内容,设计出层次不同的教学问题。如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之后,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按照此方法解决“食堂买3桶油花了90元,那么,买12桶油多少钱? 720元可买多少桶油?”如果学生没有预习,一般需要教师示范。但是预习过之后能直接检查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可以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演示,比较谁做的又快又好。这样既给了预习理解的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还给没有理解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做完后,还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列出不同的比例,让学生讨论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多方面获得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学生提前预习之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快更深。所以,教师应该努力使学生突破教材的束缚,从多方面去印证问题的答案,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教材中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课前预习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预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正确的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使小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可以真正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对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小学语文预习教学之我见[J]. 中国科教研究杂志,2013(12):89-96.
[2]宋峰宇.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指导经验谈[J]. 中国教师,2013(07):58-63.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作用;预习方法
G623.5
数学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其中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重視。因此当前小学教师一定要考虑做好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指导问题,学生通过预习,加上课堂上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和调控,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使其思维得到发展,一定程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作用
1.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预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所以应该努力使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根据自己的探索,思考课堂上要学习的课程,通过自主学习会发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长期坚持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能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的进行听课,会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另外,教师对知识的讲授还能检验学生课前预习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更愿意以课前预习来对自我学习的能力进行检验,还能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活跃整个教学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课前预习也能一定程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通过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对课堂需要讲解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其在课堂上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和质量得以提升。对于那些基础和理解能力相对差的学生来说,课前预习能适时弥补学生课上学习时的不足,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
教师布置作业时经常会说“别忘了把明天要上的课预习一下”,但是小学生受年龄和能力的限制,往往不知道如何预习,很多学生把预习理解为看书,所以要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
1.因人而异设计预习的结构
课堂上不存在万能的预习结构和预习方法,有些教师为了方便对于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准备了一种检查预习情况的卡片,分为很多项内容,这些内容除了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能完成之外,大部分学生都是应付。应该根据课程和学生能力的不同把数学额预习结构分为几个层次:(1)初读课本一到两遍;(2)掌握重要的公式和数量关系;(3)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4)找一些同类型的练习题进行练习。
2.根据实际制定预习的程度
有的教师认为,初入学的学生主要是打好基础,启蒙很重要,预习是高年级学生的事情。其实,预习和“打基础”“启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年级不同,对预习的要求程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年级越高,要求预习的深度和广度也就越高,同样安排预习的时间相对要多。如果不按照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可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流于形式。根据实际情况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安排进行课内预习,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预习。
3.要精心设计预习的内容
布置学生进行预习,不是让学生单纯的看书,教师应该精心的设计预习的题目。具体的如下:(1)设定简单易懂的题目。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教材十二册中“比例”的课时,可以布置这种预习题目:①阅读课本第32—35页;②找出什么叫解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并把答案在作业本上写出来;③根据你自学的掌握情况,写出两个比值是2的比,并组成比例;说一说8:4与7:10,3:0.5与21:3.5能否组成比例,根据是什么?等。为了使学生看书时间得以保障,还不增加学习的负担,预习的时候可以有选择性的让学生做《数学练习册》中的部分习题;(2)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对于预习中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题目,预习的要求不要太高。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一两个知识点就可以了,给以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如教材十一册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预习,教师在课前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①阅读课本第55-56页;②能完成准备题的请完成准备题;③下边的要求,任选一个解答。某县约有50万人,其中五分之四参加人身保险,没有参加人身保险有多少人?画线段图,仿照例子第二种解除法,写出分析过程?列式解答?
三、预习后的课堂教学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在这样的基礎上,就不能再按照传统的办法上课,否则会使学生厌烦,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做好预习后的教学很重要。
1.发挥预习的功能
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心理的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的内容,设计出层次不同的教学问题。如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之后,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按照此方法解决“食堂买3桶油花了90元,那么,买12桶油多少钱? 720元可买多少桶油?”如果学生没有预习,一般需要教师示范。但是预习过之后能直接检查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可以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演示,比较谁做的又快又好。这样既给了预习理解的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还给没有理解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做完后,还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列出不同的比例,让学生讨论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多方面获得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学生提前预习之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快更深。所以,教师应该努力使学生突破教材的束缚,从多方面去印证问题的答案,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教材中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课前预习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预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正确的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使小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可以真正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对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小学语文预习教学之我见[J]. 中国科教研究杂志,2013(12):89-96.
[2]宋峰宇.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指导经验谈[J]. 中国教师,2013(07):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