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化官窑瓷器历来为人们称道,尤其是其斗彩器更为人们所心驰神往,就连成化之后的明神宗亦为个中最好者。自明代御窑厂珠山遗址发掘以来,出土大量成化瓷器残片,从中我们对成化官窑瓷器的器物形制、釉色品种、胎体特征、纹样风格均可窥一斑,也可填补成化官窑传世品留给世人解释的诸多不足。成化官窑器的精美与珍贵,世人皆知。而对于成化民窑瓷器,关注者较少,耿宝昌先生对此就有评论:“从成化时的传世品可以看出当时极为注重制作质量,不合格者均毁之,因而各品种器物少见夹扁、缩釉等窑艺弊病。此时的民窑也深受官窑严谨作风的影响,制作精细,并且大多数模拟官窑品,其纹饰、色彩、画意等均如出一辙。”从中可以得知成化民窑瓷器承袭了官窑瓷器的很多制作特点。笔者最近见到一些出土成化民窑青花瓷片,拣选部分作简单的特征分析。
民窑瓷器青料的种类
在这一批成化瓷片中多数为小型器物,数量最多的为杯,其次为碗,还有器盖和方体炉。民窑瓷器使用的青料主要有两种:一是颜色清淡典雅的平等青,该青料呈色稳定、清雅、莹润,蓝中泛灰;二是着色浓艳,古雅幽菁,其中的黑色结晶斑点在青料聚集处明确可见,具有永宣苏麻离青料遗风,当为该种青料烧制所成。不过与永宣瓷器苏麻离青料相比,成化民窑瓷器的这种青料不及永宣呈色青丽,虽颜色浓艳,但比永宣青料显灰,积釉处所呈现的黑色结晶斑点较小,青花纹饰不如永宣浓艳,略显淡雅,但比平等青料所饰纹样要艳丽,概因这两个时期青花纹饰着色方式不一所致。永、宣青花着色都用小笔触,因而烧成后有浓淡的层次。成化青花主要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
1.纹饰特征
从这批成化民窑瓷片纹饰特征来看,其绘画方式改变永宣小笔着色的办法,而改用大笔一笔涂抹的上色法,双勾线勾勒轮廓用浓笔,轮廓内以大笔一笔涂抹的淡笔渲染方式,因而,烧成作品如茎叶花卉纹饰轮廓线条清晰明显,而花朵、叶肉呈色浅淡,显得清淡雅致、脉络分明 。双圈纹青花色泽不均一,有些地方色深,有些地方色浅。花叶常作柳叶状,花无阴面,叶无反侧,叶子多为呈多道曲线的齿边,且叶脉描绘清晰,细如毫发。碗类器物里心常以青花双圜圈装饰,其内再绘折枝花卉如茶花、牡丹、海棠等,或内绘蝴蝶、岁寒三友、八宝等纹饰,器腹多绘缠枝植物纹,如缠枝牡丹、灵芝、莲等,有的外壁绘婴戏图,或山石。所绘纹饰规矩工整,笔触较软,无论是植物或动物或人文轮廓与结构用色浓笔勾描,设色重,而内填以浅淡色,整体装饰淡雅。所绘画山石笔力软弱,三石向外倾斜较甚,中间配以竹、梅或松,三石的结构似为盆景之用,石体以双勾线留白边作外轮廓,并且一边有多道折,另一边多为往外倾斜的弧线。婴儿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头部后脑突出,只额前留有一撮头发,人物面目只简单勾勒五官,上肢较长,下肢短,显得头重脚轻,以风筝等物为戏,人物所置身的景物以简单线条描绘。
2.米糊底特征
作为成化瓷器标志性特征的“米糊底”,在民窑瓷器中也存在,不过从现有瓷器残片器底来看,并非所有无釉砂底均有此,有些有“米糊底”的瓷器,其糊状虽有似饭烧焦的锅巴状物,但并不是非常之焦,而是黄焦,没有焦黑感,甚至在圈足处有明显两圈火石红,因烧造原因,其呈色自然,并非一色焦黑,而是有色阶变化的浅焦黄色。圈足自器腹相处至下逐渐内收。
3.底款识别特征
成化民窑器底款识从现有的瓷片来看,有双圈和双框“甲辰年造”四字两行干支款,双圈“大明成化年造”、“成化年造”六字两行和四字两行年款,双框“大明年造”直行年款,一般为造字,在此批瓷片中未见款识中有“制”字。所书款识不如官窑瓷器款识工整,书写随意,字体肥短,尤其是“甲辰年造”干支款中的“甲”,上部“田”字占了整个字体大概,而下端的一竖仅仅刚出上面的方框。“甲辰年造”干支款在成化窑瓷器中较为少见,从其书写特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对成化民窑瓷器款识的特征认识。
4.胎质特征
胎质洁白细腻匀净,胎体较薄,修胎规整,器腹近底处及器底多缩釉点,器腹、器底与内壁釉色一致。
5.圈足积釉特征
圈足处有积釉现象,从器底内圈积釉可以看出釉色并非简单的泛青,而是青中泛浅淡黄青色,由此可以看出其器物釉面并非单纯的泛青,而是多白中微泛青,有些微泛牙黄、牙白,玉质感强。
整体而言,笔者所见的成化民窑瓷片所呈现的特征与官窑瓷器特征在胎釉、纹饰等方面确如耿宝昌先生所说的那样如出一辙,但在款识、画意的严肃与工整性方面与官窑瓷器相比稍逊一筹。■
编辑:陈畅鸣[email protected]
民窑瓷器青料的种类
在这一批成化瓷片中多数为小型器物,数量最多的为杯,其次为碗,还有器盖和方体炉。民窑瓷器使用的青料主要有两种:一是颜色清淡典雅的平等青,该青料呈色稳定、清雅、莹润,蓝中泛灰;二是着色浓艳,古雅幽菁,其中的黑色结晶斑点在青料聚集处明确可见,具有永宣苏麻离青料遗风,当为该种青料烧制所成。不过与永宣瓷器苏麻离青料相比,成化民窑瓷器的这种青料不及永宣呈色青丽,虽颜色浓艳,但比永宣青料显灰,积釉处所呈现的黑色结晶斑点较小,青花纹饰不如永宣浓艳,略显淡雅,但比平等青料所饰纹样要艳丽,概因这两个时期青花纹饰着色方式不一所致。永、宣青花着色都用小笔触,因而烧成后有浓淡的层次。成化青花主要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
1.纹饰特征
从这批成化民窑瓷片纹饰特征来看,其绘画方式改变永宣小笔着色的办法,而改用大笔一笔涂抹的上色法,双勾线勾勒轮廓用浓笔,轮廓内以大笔一笔涂抹的淡笔渲染方式,因而,烧成作品如茎叶花卉纹饰轮廓线条清晰明显,而花朵、叶肉呈色浅淡,显得清淡雅致、脉络分明 。双圈纹青花色泽不均一,有些地方色深,有些地方色浅。花叶常作柳叶状,花无阴面,叶无反侧,叶子多为呈多道曲线的齿边,且叶脉描绘清晰,细如毫发。碗类器物里心常以青花双圜圈装饰,其内再绘折枝花卉如茶花、牡丹、海棠等,或内绘蝴蝶、岁寒三友、八宝等纹饰,器腹多绘缠枝植物纹,如缠枝牡丹、灵芝、莲等,有的外壁绘婴戏图,或山石。所绘纹饰规矩工整,笔触较软,无论是植物或动物或人文轮廓与结构用色浓笔勾描,设色重,而内填以浅淡色,整体装饰淡雅。所绘画山石笔力软弱,三石向外倾斜较甚,中间配以竹、梅或松,三石的结构似为盆景之用,石体以双勾线留白边作外轮廓,并且一边有多道折,另一边多为往外倾斜的弧线。婴儿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头部后脑突出,只额前留有一撮头发,人物面目只简单勾勒五官,上肢较长,下肢短,显得头重脚轻,以风筝等物为戏,人物所置身的景物以简单线条描绘。
2.米糊底特征
作为成化瓷器标志性特征的“米糊底”,在民窑瓷器中也存在,不过从现有瓷器残片器底来看,并非所有无釉砂底均有此,有些有“米糊底”的瓷器,其糊状虽有似饭烧焦的锅巴状物,但并不是非常之焦,而是黄焦,没有焦黑感,甚至在圈足处有明显两圈火石红,因烧造原因,其呈色自然,并非一色焦黑,而是有色阶变化的浅焦黄色。圈足自器腹相处至下逐渐内收。
3.底款识别特征
成化民窑器底款识从现有的瓷片来看,有双圈和双框“甲辰年造”四字两行干支款,双圈“大明成化年造”、“成化年造”六字两行和四字两行年款,双框“大明年造”直行年款,一般为造字,在此批瓷片中未见款识中有“制”字。所书款识不如官窑瓷器款识工整,书写随意,字体肥短,尤其是“甲辰年造”干支款中的“甲”,上部“田”字占了整个字体大概,而下端的一竖仅仅刚出上面的方框。“甲辰年造”干支款在成化窑瓷器中较为少见,从其书写特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对成化民窑瓷器款识的特征认识。
4.胎质特征
胎质洁白细腻匀净,胎体较薄,修胎规整,器腹近底处及器底多缩釉点,器腹、器底与内壁釉色一致。
5.圈足积釉特征
圈足处有积釉现象,从器底内圈积釉可以看出釉色并非简单的泛青,而是青中泛浅淡黄青色,由此可以看出其器物釉面并非单纯的泛青,而是多白中微泛青,有些微泛牙黄、牙白,玉质感强。
整体而言,笔者所见的成化民窑瓷片所呈现的特征与官窑瓷器特征在胎釉、纹饰等方面确如耿宝昌先生所说的那样如出一辙,但在款识、画意的严肃与工整性方面与官窑瓷器相比稍逊一筹。■
编辑:陈畅鸣[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