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课程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文科基础课程之一,相较于文综中的其他两门,地理是更偏重理科性质的文科课程,因为其逻辑理论性更强,因此很多文科生感到学习起来较为吃力。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质量,是地理任课教师需要多多关注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34
高中是学生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很多课程相较于初中不仅知识面更加广阔,知识的难度也有所加深,高中地理更是如此。初中地理的文科性质明显,只要学生肯下工夫,多背课本知识,多画几遍地区示意图,弄明白山脉、河流、峡谷等名称,学生的地理成绩便不会很差。高中地理则不是这样,它不仅对更多表层知识有了要求,更重要的是,对某一问题的深层原因需要学生们弄明白。例如洋流、季风的运动规律,初中只要学生浅显地知道各洋流、季风的名称即可,高中地理则要求学生理解洋流、季风的运动规律,以及其运动带来的影响。从这个例子便可看出,高中地理的理科性质增强,需要学生运用理性逻輯思维,推理解答地理问题,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这对文科生来说,学习地理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文科生的思维逻辑已经有定式化倾向,很难短时间转变;另一方面,高中地理的理论性强,课堂枯燥,教师“照本宣科”很难令学生领会真谛。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效率呢?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值得一试。
一、保证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后,要求教师转变授课理念,坚持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要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再是“教师讲课本,学生记笔记”的满堂灌模式,而是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为引导角色,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步步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理解问题,找到正确答案,以这种授课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目标。简而言之,就是改变教师直接“授之以鱼”的方式,转而“授之以渔”。
以前满堂灌的授课方法中,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感很低,因此也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的互动中,使得教师很累,学生很乏,课堂效率低下。因此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上自己受重视的程度,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极大帮助的。在新的授课理论引导下,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课堂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对知识的广度及深度自然会有更高层次的挖掘探索。
二、重视模具使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高中地理的知识拓展性强,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语句的背诵,对知识的理解性要求更高。由于课程本身的理论性较强,加上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得课堂氛围较为低沉,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致,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对于高中的地理知识,利用相关的模具进行讲解,能将课本上的文字说明表达的更直观,学生理解起来更方便,更到位。
地理模具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是各种类型的地球仪。地球仪可以有效直观地展现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域名称等,且有助于学生对地球的整体把握,尤其对于讲解各个国家、大陆、大洋甚至各大板块运动都有良好效果。对于高中生来说,更多需要理解掌握的是地理成因等问题,例如沉积作用、流水作用、地壳变动等,这些都需要加强理解理论知识,若是简单讲解课本,恐怕会枯燥无味,学生理解不够透彻,若是利用相关的地理模具,例如流水作用演示装置、断层褶皱演示器等,结合课本进行讲解,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更因为对教学器具的使用,增加学生上课的新鲜感,活跃课堂气氛,继而提高课堂质量。
三、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因为高中阶段的教育有高考的升学压力,使得课堂授课以高考内容为主,出现“考什么、学什么”的功利课堂。可是,对于很多学科来说,一味地学习高考知识,与社会生活脱节,一方面加大了学习的压力,使学生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任何兴趣而言;另一方面,使所学知识成为了“形而上”的阳春白雪,所学知识不“接地气”,使学生感到学到的东西没有用处,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距离感,对课堂产生排斥。这就要求教师要密切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时拉近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是可以在生活用得到的,而不是仅仅为了高考这最终目的而学习。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的有用之处,能够体现出自己掌握知识的骄傲与自豪感,这自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
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生活中各个地域、地形的具体名称,就是自然地理,如今的“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手机APP所使用的GPS就是利用自然地理做出的重要成果。如今旅游业旺盛,某个地区的特定人文景观、美食、节日等都是人文地理所包含的知识。教师在讲解课本知识时,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点名其包含的地理知识,加强课本与生活联系,充实课堂内容,提高课堂质量,同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上来,提高课堂效率。
四、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温故而知新
《论语》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常常进行回顾复习,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可以在学习了新知识后返回来温习旧知识,从旧知识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学会新知识,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建立专门的地理错题本,记录自己所遇到的地理难题、错题及典型题目。其实,所有人都一样,若是开始做错一道题,即便当时老师讲明白了,自己弄懂了,可是过几天,若是再碰到这种题,甚至是这道题的原题,依然会犯第一次做该题时的错误,甚至错的方式都一模一样。这就凸显了建立“地理错题本”的重要性,若是遇到了错题,要及时地改正,在真正弄明白之后,将原题抄到错题本上,并在题目下方将解题思路写清楚,能想到几种解题方法就写几种方法,按序号标注清楚。同时,在旁边用红笔标明自己错误的方法及错误原因,防止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仅仅建立了错题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常常翻看,及时巩固,有规律地几天翻看一遍,尤其在学习了新知识后,更要及时回顾,相信能够从原来的错题中找到新的解题思路,或是通过原来的知识触类旁通,弄清楚刚学的知识。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的理论性较强,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带领学生常常回顾旧知识,从而保证高中地理课堂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34
高中是学生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很多课程相较于初中不仅知识面更加广阔,知识的难度也有所加深,高中地理更是如此。初中地理的文科性质明显,只要学生肯下工夫,多背课本知识,多画几遍地区示意图,弄明白山脉、河流、峡谷等名称,学生的地理成绩便不会很差。高中地理则不是这样,它不仅对更多表层知识有了要求,更重要的是,对某一问题的深层原因需要学生们弄明白。例如洋流、季风的运动规律,初中只要学生浅显地知道各洋流、季风的名称即可,高中地理则要求学生理解洋流、季风的运动规律,以及其运动带来的影响。从这个例子便可看出,高中地理的理科性质增强,需要学生运用理性逻輯思维,推理解答地理问题,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这对文科生来说,学习地理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文科生的思维逻辑已经有定式化倾向,很难短时间转变;另一方面,高中地理的理论性强,课堂枯燥,教师“照本宣科”很难令学生领会真谛。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效率呢?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值得一试。
一、保证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后,要求教师转变授课理念,坚持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要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再是“教师讲课本,学生记笔记”的满堂灌模式,而是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为引导角色,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步步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理解问题,找到正确答案,以这种授课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目标。简而言之,就是改变教师直接“授之以鱼”的方式,转而“授之以渔”。
以前满堂灌的授课方法中,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感很低,因此也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的互动中,使得教师很累,学生很乏,课堂效率低下。因此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上自己受重视的程度,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极大帮助的。在新的授课理论引导下,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课堂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对知识的广度及深度自然会有更高层次的挖掘探索。
二、重视模具使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高中地理的知识拓展性强,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语句的背诵,对知识的理解性要求更高。由于课程本身的理论性较强,加上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得课堂氛围较为低沉,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致,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对于高中的地理知识,利用相关的模具进行讲解,能将课本上的文字说明表达的更直观,学生理解起来更方便,更到位。
地理模具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是各种类型的地球仪。地球仪可以有效直观地展现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域名称等,且有助于学生对地球的整体把握,尤其对于讲解各个国家、大陆、大洋甚至各大板块运动都有良好效果。对于高中生来说,更多需要理解掌握的是地理成因等问题,例如沉积作用、流水作用、地壳变动等,这些都需要加强理解理论知识,若是简单讲解课本,恐怕会枯燥无味,学生理解不够透彻,若是利用相关的地理模具,例如流水作用演示装置、断层褶皱演示器等,结合课本进行讲解,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更因为对教学器具的使用,增加学生上课的新鲜感,活跃课堂气氛,继而提高课堂质量。
三、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因为高中阶段的教育有高考的升学压力,使得课堂授课以高考内容为主,出现“考什么、学什么”的功利课堂。可是,对于很多学科来说,一味地学习高考知识,与社会生活脱节,一方面加大了学习的压力,使学生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任何兴趣而言;另一方面,使所学知识成为了“形而上”的阳春白雪,所学知识不“接地气”,使学生感到学到的东西没有用处,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距离感,对课堂产生排斥。这就要求教师要密切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时拉近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是可以在生活用得到的,而不是仅仅为了高考这最终目的而学习。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的有用之处,能够体现出自己掌握知识的骄傲与自豪感,这自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
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生活中各个地域、地形的具体名称,就是自然地理,如今的“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手机APP所使用的GPS就是利用自然地理做出的重要成果。如今旅游业旺盛,某个地区的特定人文景观、美食、节日等都是人文地理所包含的知识。教师在讲解课本知识时,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点名其包含的地理知识,加强课本与生活联系,充实课堂内容,提高课堂质量,同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上来,提高课堂效率。
四、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温故而知新
《论语》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常常进行回顾复习,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可以在学习了新知识后返回来温习旧知识,从旧知识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学会新知识,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建立专门的地理错题本,记录自己所遇到的地理难题、错题及典型题目。其实,所有人都一样,若是开始做错一道题,即便当时老师讲明白了,自己弄懂了,可是过几天,若是再碰到这种题,甚至是这道题的原题,依然会犯第一次做该题时的错误,甚至错的方式都一模一样。这就凸显了建立“地理错题本”的重要性,若是遇到了错题,要及时地改正,在真正弄明白之后,将原题抄到错题本上,并在题目下方将解题思路写清楚,能想到几种解题方法就写几种方法,按序号标注清楚。同时,在旁边用红笔标明自己错误的方法及错误原因,防止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仅仅建立了错题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常常翻看,及时巩固,有规律地几天翻看一遍,尤其在学习了新知识后,更要及时回顾,相信能够从原来的错题中找到新的解题思路,或是通过原来的知识触类旁通,弄清楚刚学的知识。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的理论性较强,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带领学生常常回顾旧知识,从而保证高中地理课堂的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