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生物课的教学中,课堂练习已被普遍使用。通过课堂练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思维能力,并使教师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
一、课堂练习的内容
1、基本概念。这类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它的内涵和外延,根据内涵能将一个概念区别于另一个概念,并能根据外延相连相关的概念而形成系统。
2、基本结构。例如细胞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这一类知识的学习主要靠记忆。
3、基本生命活动。例如光合作用过程、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知识。要求学生在了解概念和结构基础上,掌握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能加以运用。
4、基本操作。这类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例如显微镜的操作使用,装片的制作等内容。
二、课堂练习的形式
1、口答。口答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所需的时间短,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快。口答最好指定学生回答。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思考性。从口答的内容来看,有简短回答,也有系统回答。例如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化”这一知识点,可要求学生简单回答:“光合作用产物葡萄糖中的碳、氢、氧三种元素分别来自原料中的那种物质?”,也可以要求学生系统回答:“分析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主要过程。”两种回答方式可根据教学需要加以选择。
2、笔练。训练学生解题的规范化。对有一定深度和宽度的练习内容,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练分为绘图、默写、书面检测题、学生板演等多种形式。
三、练习的时机
课堂练习要寻找达到练习效果的最佳时机。这和练习的内容、企图达到的目的以及学生现实状态密切相关。
1、新知识学习前的练习。上节课布置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的检查,以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中,需要用到以前所学的知识复习练习,通常安排在这个时机里较为妥当。许多教师在上新课前的复习提问,就属于这种类型。
2、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的练习。一是易混淆的知识对比练习:对学生易混淆的或对立的基本概念、结构、生命活动等知识,在课堂中及时安排练习较为妥当,使学生抓住这些知识间的区别以及内在联系,加深理解。如让学生比较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原核细胞及真核细胞、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过程与无氧呼吸过程等;二是知识迁移性的练习:学生在掌握知识或形成技能中,都存在着迁移现象,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通过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练习,能够促进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理解;三是纠正错误的练习,当学生运用知识出现错误时,教师进行讲评,指出错误的原因,这时学生的求知欲望很高,教师选择这一时机进行类似题目的追练,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时的练习:利用学生在兴趣高涨时,安排适当的练习,效果最佳,如讲到某一生物的遗传现象时,学生很感兴趣,这时教师安排一两个遗传题的练习,能加深学生的遗传基本遗传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3、学习新知识后的练习。上完一节课后,一些主要的内容需要当堂巩固,教师要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有些知识要作横向联系,通常选择这个时机练习较合适,可选一些检测题让学生做书面练习。
四、课堂练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精选练习。课堂练习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练习,不能没完没了地练,进行题海战术。要精选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能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练习,做到少而精。
2、练习内容要体现新颖性。将题目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一下,使学生练习的答案虽是书上所讲的内容,但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加以整理后才能回答,这样就对学生有吸引力。例如,将“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是怎样获得氧和营养物质、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的?”题目改变为“设计一简单图解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依靠循环、呼吸、消化、排泄四个系统与外界进行氧与二氧化碳及养料与废物的交换过程。”改变后的这一题目对学生的吸引力就比前者大。
3、讲练结合。课堂上应有讲有练,师生共同活动。把讲与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讲讲练练,练练讲讲,举一反三。边讲边练,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信息交流快,效果明显。
总之,把练习纳入课内,练习时间有保证,学生能质疑问难,教师能查缺补漏,保证重点训练项目的落实。通过课内的练习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负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堂练习的内容
1、基本概念。这类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它的内涵和外延,根据内涵能将一个概念区别于另一个概念,并能根据外延相连相关的概念而形成系统。
2、基本结构。例如细胞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这一类知识的学习主要靠记忆。
3、基本生命活动。例如光合作用过程、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知识。要求学生在了解概念和结构基础上,掌握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能加以运用。
4、基本操作。这类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例如显微镜的操作使用,装片的制作等内容。
二、课堂练习的形式
1、口答。口答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所需的时间短,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快。口答最好指定学生回答。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思考性。从口答的内容来看,有简短回答,也有系统回答。例如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化”这一知识点,可要求学生简单回答:“光合作用产物葡萄糖中的碳、氢、氧三种元素分别来自原料中的那种物质?”,也可以要求学生系统回答:“分析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主要过程。”两种回答方式可根据教学需要加以选择。
2、笔练。训练学生解题的规范化。对有一定深度和宽度的练习内容,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练分为绘图、默写、书面检测题、学生板演等多种形式。
三、练习的时机
课堂练习要寻找达到练习效果的最佳时机。这和练习的内容、企图达到的目的以及学生现实状态密切相关。
1、新知识学习前的练习。上节课布置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的检查,以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中,需要用到以前所学的知识复习练习,通常安排在这个时机里较为妥当。许多教师在上新课前的复习提问,就属于这种类型。
2、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的练习。一是易混淆的知识对比练习:对学生易混淆的或对立的基本概念、结构、生命活动等知识,在课堂中及时安排练习较为妥当,使学生抓住这些知识间的区别以及内在联系,加深理解。如让学生比较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原核细胞及真核细胞、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过程与无氧呼吸过程等;二是知识迁移性的练习:学生在掌握知识或形成技能中,都存在着迁移现象,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通过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练习,能够促进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理解;三是纠正错误的练习,当学生运用知识出现错误时,教师进行讲评,指出错误的原因,这时学生的求知欲望很高,教师选择这一时机进行类似题目的追练,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时的练习:利用学生在兴趣高涨时,安排适当的练习,效果最佳,如讲到某一生物的遗传现象时,学生很感兴趣,这时教师安排一两个遗传题的练习,能加深学生的遗传基本遗传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3、学习新知识后的练习。上完一节课后,一些主要的内容需要当堂巩固,教师要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有些知识要作横向联系,通常选择这个时机练习较合适,可选一些检测题让学生做书面练习。
四、课堂练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精选练习。课堂练习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练习,不能没完没了地练,进行题海战术。要精选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能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练习,做到少而精。
2、练习内容要体现新颖性。将题目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一下,使学生练习的答案虽是书上所讲的内容,但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加以整理后才能回答,这样就对学生有吸引力。例如,将“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是怎样获得氧和营养物质、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的?”题目改变为“设计一简单图解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依靠循环、呼吸、消化、排泄四个系统与外界进行氧与二氧化碳及养料与废物的交换过程。”改变后的这一题目对学生的吸引力就比前者大。
3、讲练结合。课堂上应有讲有练,师生共同活动。把讲与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讲讲练练,练练讲讲,举一反三。边讲边练,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信息交流快,效果明显。
总之,把练习纳入课内,练习时间有保证,学生能质疑问难,教师能查缺补漏,保证重点训练项目的落实。通过课内的练习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负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