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谦让行为是幼儿同伴互动行为中的一个类别,从属于幼儿亲社会行为范畴。笔者通过一个多月在幼儿园大班(幼儿年龄为5~7岁)的实地观察,总共收集到96个幼儿谦让行为案例。在对观察资料登录、编码、整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关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类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根据幼儿的行为动机可以分为功利型谦让和非功利型谦让,根据幼儿谦让的主题(或谦让的资源)可以分为物质资源的谦让和非物质资源的谦让。
一、功利型谦让与非功利型谦让
根据幼儿作出谦让行为的目的或动机,可以将幼儿谦让行为划分为两类:非功利型和功利型。
所谓非功利型谦让就是谦让行为的主体没有其他目的或动机,是发自内心的真心实意的谦让。如,琪琪、可欣一起来到一个水龙头面前,琪琪伸出一只手,很绅士地请可欣先洗手。可欣明白了她的意思,就洗手了。平时琪琪和可欣的座位挨在一起,她们玩得很好。而这次,琪琪的动作很优雅,她和可欣配合得很默契。即使作为旁观者,笔者也可以感觉到其中的乐趣。
所谓功利型谦让就是主体作出谦让行为是有其他目的或动机的,或者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赞许,或者是为了得到同伴的认可等。比如,天天和宇航在一个水龙头跟前,你推我,我推你,争着说“我先”“我先”。天天说:“是我先到的。”但天天说完就站在旁边,等宇航洗好了自己才洗。然后,天天对我说:“老师,是我先。”我点了点头。天天在为自己辩护,澄清事实,确实是他先到的。他对笔者说“是我先”,一方面是告诉老师事实,另一方面是想得到老师的认可。
根据上述划分维度,在我观察到的幼儿谦让行为中,功利型谦让只有4例,占事件总数的4.2%;而非功利型谦让有92例,占事件总数的95.8%。可以看出,幼儿的谦让行为绝大多数是非功利型谦让,这可能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关。和成人相比,幼儿的内心世界是纯真、简单的。他们的谦让行为很多时候是自发的,没有太多的功利性。但是,由于幼儿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于赞扬和认可的需要日益强烈,使得幼儿有时候会出于某种动机或目的而忍痛割爱,所以在幼儿之间还是存在功利型谦让的,这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有些成人一听说幼儿有功利型谦让,就觉得不得了了,“这么小的小孩,就有功利心,心理那么复杂,那还了得”。然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考虑,也不能不说这是幼儿发展进步的一种表现。
卢梭曾说:“有了生命,接着也就有了需要。”儿童需要是儿童生命主体性的表现和确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需要越来越丰富。起初,他们只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基本需要。渐渐,社会性需要也越来越突显,对于归属和爱的需要、对尊重的需要、对于赞扬和认可的需要等等,儿童的需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并得到满足和实现。儿童除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有社会性需要。这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物质资源的谦让与非物质资源的谦让
幼儿谦让行为的主题是谦让行为事件的核心,是划分不同谦让行为的基本尺度,反映了施动者与受动者的共同利益或意愿,也反映了所谦让的资源。研究者通过反复阅读案例,逐一分析,对幼儿谦让行为的主题进行了编码,最终得出14种幼儿谦让行为的主题,即玩具、角色、生活、活动、学习用品、空间、餐具、游戏、座位(椅子)、位置、表达、朋友、食物、权力。14种主题在96个幼儿谦让行为事件中出现的次数、所占的百分比多寡不一。出现次数最多的是玩具谦让一项,共计27次,占总量的28.1%;以下分别是生活谦让20次,占总量的20.8%;游戏谦让10次,占总量的10.4%;空间谦让7次,占总量的7.3%;角色谦让和学习用品谦让都是6次,分别占总量的 6.3%。而食物、座位、位置谦让这三种主题出现的次数所占总量的百分比分别是5.2%、4.2%、3.1%,均未超过6%。出现次数最少的是餐具谦让、表达谦让、朋友谦让以及权力谦让,都只分别出现1次,仅占总量的1.0%。
研究者再次逐一分析,将14种谦让行为主题归入了两大类型:物质资源的谦让与非物质资源的谦让。所谓物质资源的谦让是指幼儿之间的谦让牵涉到物质的使用或占有,如玩具、生活、学习用品、餐具、游戏、座位、食物等;所谓非物质资源的谦让则指幼儿之间的谦让牵涉到物质以外的其他资源的使用或占有,如角色、活动、空间、位置、表达、朋友、权力等。在幼儿谦让行为主题中,物质资源的谦让有73例,占总量的76.0%;而非物质资源的谦让只有23例,占总量的24.0%。物质资源的谦让远远多于非物质资源的谦让,前者是后者的三倍多。
这一分布状况表明,幼儿谦让行为以物质资源的谦让为主,这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相联系的。5到7岁幼儿还处于具体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对具体、形象、生动的玩具和食物等物质资源比较敏感,也比较感兴趣;而对于抽象的权力、表达等非物质资源的关注不那么强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游戏或活动中的冲突绝大多数是由于物质资源的占有权或使用权而引起的。与之相应的,幼儿之间的谦让主要是物质资源的谦让。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在园的主导活动。幼儿谦让行为大都发生于游戏中,所以游戏必然涉及到游戏材料等物质,也必然涉及到物质的使用或占有,这也是幼儿谦让行为以物质资源的谦让为主导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幼儿谦让行为以非功利型谦让和物质资源的谦让为主导形态。这是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因此,成人在生活和教育中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幼儿谦让行为健康发展。
一、功利型谦让与非功利型谦让
根据幼儿作出谦让行为的目的或动机,可以将幼儿谦让行为划分为两类:非功利型和功利型。
所谓非功利型谦让就是谦让行为的主体没有其他目的或动机,是发自内心的真心实意的谦让。如,琪琪、可欣一起来到一个水龙头面前,琪琪伸出一只手,很绅士地请可欣先洗手。可欣明白了她的意思,就洗手了。平时琪琪和可欣的座位挨在一起,她们玩得很好。而这次,琪琪的动作很优雅,她和可欣配合得很默契。即使作为旁观者,笔者也可以感觉到其中的乐趣。
所谓功利型谦让就是主体作出谦让行为是有其他目的或动机的,或者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赞许,或者是为了得到同伴的认可等。比如,天天和宇航在一个水龙头跟前,你推我,我推你,争着说“我先”“我先”。天天说:“是我先到的。”但天天说完就站在旁边,等宇航洗好了自己才洗。然后,天天对我说:“老师,是我先。”我点了点头。天天在为自己辩护,澄清事实,确实是他先到的。他对笔者说“是我先”,一方面是告诉老师事实,另一方面是想得到老师的认可。
根据上述划分维度,在我观察到的幼儿谦让行为中,功利型谦让只有4例,占事件总数的4.2%;而非功利型谦让有92例,占事件总数的95.8%。可以看出,幼儿的谦让行为绝大多数是非功利型谦让,这可能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关。和成人相比,幼儿的内心世界是纯真、简单的。他们的谦让行为很多时候是自发的,没有太多的功利性。但是,由于幼儿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于赞扬和认可的需要日益强烈,使得幼儿有时候会出于某种动机或目的而忍痛割爱,所以在幼儿之间还是存在功利型谦让的,这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有些成人一听说幼儿有功利型谦让,就觉得不得了了,“这么小的小孩,就有功利心,心理那么复杂,那还了得”。然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考虑,也不能不说这是幼儿发展进步的一种表现。
卢梭曾说:“有了生命,接着也就有了需要。”儿童需要是儿童生命主体性的表现和确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需要越来越丰富。起初,他们只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基本需要。渐渐,社会性需要也越来越突显,对于归属和爱的需要、对尊重的需要、对于赞扬和认可的需要等等,儿童的需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并得到满足和实现。儿童除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有社会性需要。这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物质资源的谦让与非物质资源的谦让
幼儿谦让行为的主题是谦让行为事件的核心,是划分不同谦让行为的基本尺度,反映了施动者与受动者的共同利益或意愿,也反映了所谦让的资源。研究者通过反复阅读案例,逐一分析,对幼儿谦让行为的主题进行了编码,最终得出14种幼儿谦让行为的主题,即玩具、角色、生活、活动、学习用品、空间、餐具、游戏、座位(椅子)、位置、表达、朋友、食物、权力。14种主题在96个幼儿谦让行为事件中出现的次数、所占的百分比多寡不一。出现次数最多的是玩具谦让一项,共计27次,占总量的28.1%;以下分别是生活谦让20次,占总量的20.8%;游戏谦让10次,占总量的10.4%;空间谦让7次,占总量的7.3%;角色谦让和学习用品谦让都是6次,分别占总量的 6.3%。而食物、座位、位置谦让这三种主题出现的次数所占总量的百分比分别是5.2%、4.2%、3.1%,均未超过6%。出现次数最少的是餐具谦让、表达谦让、朋友谦让以及权力谦让,都只分别出现1次,仅占总量的1.0%。
研究者再次逐一分析,将14种谦让行为主题归入了两大类型:物质资源的谦让与非物质资源的谦让。所谓物质资源的谦让是指幼儿之间的谦让牵涉到物质的使用或占有,如玩具、生活、学习用品、餐具、游戏、座位、食物等;所谓非物质资源的谦让则指幼儿之间的谦让牵涉到物质以外的其他资源的使用或占有,如角色、活动、空间、位置、表达、朋友、权力等。在幼儿谦让行为主题中,物质资源的谦让有73例,占总量的76.0%;而非物质资源的谦让只有23例,占总量的24.0%。物质资源的谦让远远多于非物质资源的谦让,前者是后者的三倍多。
这一分布状况表明,幼儿谦让行为以物质资源的谦让为主,这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相联系的。5到7岁幼儿还处于具体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对具体、形象、生动的玩具和食物等物质资源比较敏感,也比较感兴趣;而对于抽象的权力、表达等非物质资源的关注不那么强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游戏或活动中的冲突绝大多数是由于物质资源的占有权或使用权而引起的。与之相应的,幼儿之间的谦让主要是物质资源的谦让。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在园的主导活动。幼儿谦让行为大都发生于游戏中,所以游戏必然涉及到游戏材料等物质,也必然涉及到物质的使用或占有,这也是幼儿谦让行为以物质资源的谦让为主导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幼儿谦让行为以非功利型谦让和物质资源的谦让为主导形态。这是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因此,成人在生活和教育中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幼儿谦让行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