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弘扬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高校在经历了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后,如何重新构建大学人文精神,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在对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大学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构建和培育大学人文精神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高校;人文精神;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247-1
1 人文精神的当代内涵
人文精神的内涵在古今中外有不同的解释,在古希腊人文指代人性的批判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人的教养和文化,德行和智慧的体现。人文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是人的个性、自由、权利、人格等的综合体现。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积淀,人文精神侧重科学、文化、艺术、理想、道德和风尚等综合素养,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的文化中蕴含的符合本民族特点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人文精神包涵着人的价值的实现和对人的发展的关怀,以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性发展为终极目的。人文精神通过心灵的体味,精神的熏陶,而最终促成人格、信仰的形成,以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规范。
2 高校人文精神需要重新构建的原因
2.1 市场经济的负效应销蚀着大学的人文精神
我国现代化进程也是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使人们价值取向完全改变,造成了人类在文化、人文学术领域以及整个社会一种人文精神的集体缺失。我国大学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和缩影,也受到改革开放负面效应的冲击,很多大学生没有崇高的远大理想,只有脚踏实地挣钱的短期目标;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高雅文化被淹没在满足感官刺激的体育、娱乐、游戏等庸俗文化中;金钱的巨大威力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日益扩大的财富差距亵渎着社会公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已经蜕变成“冷眼旁观”的冷漠。諸如此类的负效应,导致了大学人文精神衰落。也就是说,无论外在的变化多么复杂和深刻,但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即对人的教化和培养的本质不能改变,教育在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进程中不应该缺位,而应该大力弘扬和发展,人文精神应该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趋势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
2.2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
大学作为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世界各个国家集中力量发展的一种文化软实力。一所大学的水平不仅取决于硬件设施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它所具有的人文魅力。例如美国的很多大学从整体水平来说不会被认为是一流大学,但是只要把人文精神考虑在内,这所大学的名气就会得到提升,像耶鲁大学理工科就是因为它承载的人文精神而被认为是一流的大学,按照我们一般的想法,人文精神可能在文科大学比较盛行,但是耶鲁理工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人文精神是共有的精神文化遗产。大学如果不在继承中发展人文精神,就失去了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就不会造就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尤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新阶段,要全面推进各项改革,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的就是通过人文精神培养造就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和方面,是大学培养人文精神的关键。
2.3 大多高校办学思想过于功利,陷入科技教育至上的误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确立,中国由贫困逐步走向富强,从而刺激了社会对科技人才的渴望,一些高校一切以市场为指南针、以经济效益为评价指标,简单对待教育规律,过于重视科学的工具价值,压缩人文课程,即使安排了人文课程,也不是由很专业的教师来进行教育,而是把人文课程作为选修来讲授,讲授课程的教师的人文素养还没有达到标准,就开始给学生讲课,造成了学生马马虎虎听课,人文教师装模作样上课的不良现象。人文的精神家园,在大学里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学校抓专业学习,抓就业。孰不知,培养千千万万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有理想和道德的学生才是根本。所以,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培养人文精神,高校应端正办学思想,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
2.4 传统文化缺乏传承,高校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改革开放后,良莠不齐的文化,包括不良的传统文化和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西方文化,让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建设面临极大的挑战。人文精神在本应该坚守的地方却屡遭退败,社会中上演着一幕幕人文精神缺失的惨剧,老人被妖魔化,爱心被利益化,奉献被功利化,学雷锋被作秀化,我们的民族脊梁人文精神在误解中遭受质疑,在高呼应该加强中却一次次面临弱化。我们怎么了,我们期盼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传统哪去了,我们那种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精神不存在了吗?人文精神从来不会也不应该消失,它一直都在默默考量着人们的内心,当人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的时候,恰恰就是人文精神在起作用的表现。我们要以学生为本,把传统的仁义道德大力弘扬,把在市场经济浪潮面前的好人形象和精神下功夫继承。人文精神要体现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要灌输给学生,让传统的优良人文精神和现代的文明造就的新的人文精神得到发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可以说真正关照到人的各方面需要,关注了人的全面发展。高校要把握住这个弘扬人文精神的大好时代,把人文精神贯彻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 郭鹏.浅谈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培育[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4):14-16.
[2] 焦炜.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与培育[J].图书与情报,2008,
(6):107-109.
[3] 尤西林.大学人文精神的信仰渊源[J].高等教育研究,
2002,(2):1-5.
作者简介:李慧(1979-),女,辽宁海城人,鞍山师范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校;人文精神;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247-1
1 人文精神的当代内涵
人文精神的内涵在古今中外有不同的解释,在古希腊人文指代人性的批判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人的教养和文化,德行和智慧的体现。人文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是人的个性、自由、权利、人格等的综合体现。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积淀,人文精神侧重科学、文化、艺术、理想、道德和风尚等综合素养,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的文化中蕴含的符合本民族特点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人文精神包涵着人的价值的实现和对人的发展的关怀,以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性发展为终极目的。人文精神通过心灵的体味,精神的熏陶,而最终促成人格、信仰的形成,以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规范。
2 高校人文精神需要重新构建的原因
2.1 市场经济的负效应销蚀着大学的人文精神
我国现代化进程也是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使人们价值取向完全改变,造成了人类在文化、人文学术领域以及整个社会一种人文精神的集体缺失。我国大学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和缩影,也受到改革开放负面效应的冲击,很多大学生没有崇高的远大理想,只有脚踏实地挣钱的短期目标;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高雅文化被淹没在满足感官刺激的体育、娱乐、游戏等庸俗文化中;金钱的巨大威力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日益扩大的财富差距亵渎着社会公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已经蜕变成“冷眼旁观”的冷漠。諸如此类的负效应,导致了大学人文精神衰落。也就是说,无论外在的变化多么复杂和深刻,但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即对人的教化和培养的本质不能改变,教育在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进程中不应该缺位,而应该大力弘扬和发展,人文精神应该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趋势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
2.2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
大学作为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世界各个国家集中力量发展的一种文化软实力。一所大学的水平不仅取决于硬件设施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它所具有的人文魅力。例如美国的很多大学从整体水平来说不会被认为是一流大学,但是只要把人文精神考虑在内,这所大学的名气就会得到提升,像耶鲁大学理工科就是因为它承载的人文精神而被认为是一流的大学,按照我们一般的想法,人文精神可能在文科大学比较盛行,但是耶鲁理工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人文精神是共有的精神文化遗产。大学如果不在继承中发展人文精神,就失去了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就不会造就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尤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新阶段,要全面推进各项改革,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的就是通过人文精神培养造就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和方面,是大学培养人文精神的关键。
2.3 大多高校办学思想过于功利,陷入科技教育至上的误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确立,中国由贫困逐步走向富强,从而刺激了社会对科技人才的渴望,一些高校一切以市场为指南针、以经济效益为评价指标,简单对待教育规律,过于重视科学的工具价值,压缩人文课程,即使安排了人文课程,也不是由很专业的教师来进行教育,而是把人文课程作为选修来讲授,讲授课程的教师的人文素养还没有达到标准,就开始给学生讲课,造成了学生马马虎虎听课,人文教师装模作样上课的不良现象。人文的精神家园,在大学里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学校抓专业学习,抓就业。孰不知,培养千千万万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有理想和道德的学生才是根本。所以,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培养人文精神,高校应端正办学思想,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
2.4 传统文化缺乏传承,高校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改革开放后,良莠不齐的文化,包括不良的传统文化和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西方文化,让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建设面临极大的挑战。人文精神在本应该坚守的地方却屡遭退败,社会中上演着一幕幕人文精神缺失的惨剧,老人被妖魔化,爱心被利益化,奉献被功利化,学雷锋被作秀化,我们的民族脊梁人文精神在误解中遭受质疑,在高呼应该加强中却一次次面临弱化。我们怎么了,我们期盼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传统哪去了,我们那种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精神不存在了吗?人文精神从来不会也不应该消失,它一直都在默默考量着人们的内心,当人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的时候,恰恰就是人文精神在起作用的表现。我们要以学生为本,把传统的仁义道德大力弘扬,把在市场经济浪潮面前的好人形象和精神下功夫继承。人文精神要体现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要灌输给学生,让传统的优良人文精神和现代的文明造就的新的人文精神得到发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可以说真正关照到人的各方面需要,关注了人的全面发展。高校要把握住这个弘扬人文精神的大好时代,把人文精神贯彻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 郭鹏.浅谈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培育[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4):14-16.
[2] 焦炜.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与培育[J].图书与情报,2008,
(6):107-109.
[3] 尤西林.大学人文精神的信仰渊源[J].高等教育研究,
2002,(2):1-5.
作者简介:李慧(1979-),女,辽宁海城人,鞍山师范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