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三谈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shenxia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要讲究方法,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也有创新的,好不好全在于使用当与不当。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模式化。要根据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下面我谈三点:
  一、读写结合要讲求实效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比赛,一位老师教学人教版的《云南歌会》。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情感之后,老师要求学生进行肖像描写,描写一位老师或学生,同学们在听了描述后,要知道描述的是谁。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可模仿的范例,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两段肖像描写:一是课文《云南歌会》第三段中的内容,一是课文《边城》(节选)描写翠翠的一段话。从实际情形看,训练的目的没有达到。学生没有按老师提供的材料仿写,而是随心所欲,按照自己想写的方式来写。
  利用适宜模仿的课文进行片段练习,或者整篇文章的练习,是一种教学常态。只要把握得好,是能收到实效的。但是我们不能图形式,走过场,为读写结合而读写结合,而不管课文内容是否适宜模仿。模仿对象没选好,不仅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反而浪费时间。上述那位老师所选的两个片段均不适宜初二学生模仿。《云南歌会》第三段的描写的肖像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云南妇女的,而是脸谱化的肖像。《边城》(节选)中没有一处纯粹的关于翠翠的肖像描写。如何描写,老师也没有加以分析指导,这就让学生感到有点为难。很显然老师的教学目的难以凸显,教学实效也就大打折扣了。
  读写结合,要看读的和写的能否结合,不能结合,不可勉强;能够结合,要寻找二者的最佳契合点,还要注重方式方法的指导。
  二、分析文本勿离开语境
  听一位老师上《山居秋暝》一课,老师引领学生分析大多很到位,师生互动,教师点拨,都不错。但是老师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分析则有点牵强,说是诗人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体现了诗人的悲悯情怀,希望同学们也要学会关心劳动人民。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别忘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这要求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决不能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进行。
  《山居秋暝》是古代描摹山水的名篇,作者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这儿既有环境的美,也有人物活动的美。“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绘的是一群村姑洗罢衣服踏月归来,顺流而下的渔舟划浆的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诗人要写的是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描写这样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场景,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有关。
  我们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还应教会学生从课文中自觉接受这种教育。还应教会学生深入到课文的本质之中,从不同的内容中感受不同的情感。千万不能从任何课文中都能读出关心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来。
  三、教学方法不能定于一尊
  某地学校有一位语文老师,大学毕业出来工作才两年。有老师说她上课不讲规矩,跟一般的老师上法不一样,学校领导听了她的课后也有同感。最近,安排其上教研课,上的是《胡同文化》,她讲的时间较多,但也有提问,也有学生讨论。听课的老师和领导几乎都认为,课堂气氛热烈,但是教法单一、传统。再从她的教学效果看,挺不错的。两年来上了两个年级,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期末考试,两个班成绩在其所教年级的十多个班中,总是名列前茅,这又让有的老师困惑。但是老师们对那位老师教法的否定,又让那位老师没有信心,书该怎么教?
  古人云:“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然而这“规矩”决不是僵化的教学模式,它指的是教学规律和原则,只要是遵循它的教学方法就应当是可行的,反之,就是不好的,无论这种教学方法被标榜得多么“先进”。教学方法没有新旧之分,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王荣生《〈世间最美的坟墓〉课例评议》,《语文学习》2007年3月号)那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被指为不讲规矩,跟一般老师上法不一样,其实那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是传统一点而已。她的这种上法可能不对有的领导和老师的口味。在她的课堂上,没有花里胡哨的形式,没有为了追求好看追求热闹,然而却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朴素、本真,教学目的清楚,教学重点难点明确。她的课堂气氛并不冷清,相反,倒是“热烈”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因而那位老师的教学效果不错。
  传统的教法有什么不好?难道凡是传统的都应该抛弃吗?不是的。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到处能看到传统教法的影子,要求学生注重背诵,注重积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都是很好的传统教法。只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的,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我们并不反对教法的创新,反对的是在教法上的形式化的追求。在所有的学科中,恐怕只有语文的教法最多。你今天弄出个“××法”,他明天就总结出“××步骤”。这种教法好,被推广,老师还没有适应,忽啦,又一种新的教法给介绍来了,让老师们眼花瞭乱。有个性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般不会受什么影响,可不少的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心中的那点自信恐怕已被折腾得差不多了,只好诚惶诚恐,紧跟形势,疲于奔命。不少语文老师感叹:越来越不会教书了,大概有此缘故吧。这究竟是不是语文老师的一种悲哀?
  那位老师就是这样,尽管自己的教学效果不错,但是教学方法不合流,自己也快动摇起来。她应该坚持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干嘛非要被同化?我以前所在的一所学校,一位政治老师上课语速极快,就像打机关枪。开始,学生几乎听不懂,一旦适应了,都觉得这位老师教得好,高考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后来,这位老师被调到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了。
  一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都应从实际出发,这里的实际指的是教材实际,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老师实际。舍此,奢谈教学方法,则毫无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关键词】 语文;教学;生动性    一、语文生动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期刊
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教学大纲》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图文并茂,插图在课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学生学习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范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很好地围绕教学大纲,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作用。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下面就如何进行插图教学,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充分认识各类型插图的教育教学功能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教学插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了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此要求:“(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
期刊
从古至今,教育者都在不断对有效教学进行探索。聋校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帮助聋生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能够顺利的融入社会,主动与人沟通与交往,如何使他们充满自信,发挥长处,健康成长,这是特教校语文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笔者根据聋生语文能力和身心特点的实际情况,对语文学习中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  一、聋生的第一语言是手语  手语是聋人使用手的指式、动作、位置和朝向,配合面部表情,来
期刊
比较法,是一种优秀教学方法,属于教学方法的研究范畴。就语文教学而言,是在语文教学的某一步骤中,引导学生对语文教材的思想内容以及为表现思想内容而运用的语文知识,有针对性地摆出各各存在的异同点,两相比较,以期达到提高学声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和效果。比较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区别那些代以识记为目的的一般性的思维活动,适用于设计较高层次的语文活动。  一、比较方法运用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都在有意或
期刊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鲜靓的题目就如同明眸善睐,向读者暗送秋波、眉目传情;普通的题目就如同鸡肋,读之无味、弃之可惜;粗劣的题目让人看见就反感、恶心,阅读之趣全无,弃之如敝履……  因此,给作文拟一个好的题目尤为重要,特别是高考作文。应试作文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它只容许改卷员在极短的时间内检阅,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先出示一个新颖别致、独具魅力、风情万种的标题,来快速攫住读者或阅卷员的注意力,让他“一见钟情”,
期刊
国家教委曾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 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教育部制定、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是“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这些素质教育的具体要
期刊
一、阅读文学经典,认识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  人们早就认识到阅读对获取知识的重要作用,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意思是说,学习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措施。北宋欧阳修也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他认为读书是学习的根本途径,而学习又是事业的先导。阅读之所以能认识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因为阅读的对象是各类书刊文献及有关资料。而书籍记述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
期刊
【摘要】 本文从“讲、练、议”课堂中练习选材的依据和选材的标准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 讲、练、议;课堂练习;练习选材;有效性    “讲、练、议”的课堂模式已在我校逐步推广,其基本要求是:讲要精,练要准,议要深。这不仅响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对提高课堂效率也有了很大的促进。让课堂模式从传统的“重讲轻练”中解脱了出来。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环,是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以人为本,合理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