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第7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经典课文,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反思
  一、通过问题——理清课文脉络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带着一下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 每次看到的景象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景象?“鸟的天堂”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为什么有的加了双引号有的地方没加双引号?学生通过默读、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
  二、走进“鸟的天堂”——感受枝繁叶茂
  1、通过情境感知
  在教学本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几处情境:
  情境1:多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了“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
  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
  情境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中。
  2、自由交流感知
  当学生阅读得差不多了,我就请学生在全班交流: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出了大榕树的枝繁叶茂?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
  赵志鹏:“说我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因为这棵大榕树充满了生机”。他很有感情地读了第8自然段最后两句话:“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是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树”。刘康说:“我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榕树,也没有看到过树干上长出这么多的根来的大树,这让我实在太惊奇了!” 他主动朗读了第7自然段,并谈了自己的看法。赵星雨说:“我从小就喜欢绿色,大榕树是绿颜色的,所以我喜欢”。她朗读了第8自然段的重点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她接着说:“这儿的‘堆’和‘簇’,表现了榕树的茂盛,更表现出了榕树的绿。”则子哈说“我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我从来没见过这样大这样绿的树”他朗读了“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课文编排的意图就是要学生能够知道作者是怎样来表现榕树的特点的。孙小豪说:“我喜欢第二次看到的鸟的天堂,因为我特别喜欢鸟,从来没看见过这么多的鸟。”他朗读了“到处都是鸟声……有的扑翅膀。”同学们通过谈自己的喜好,更好地领悟了教材。
  三、透过文字——感受语言魅力。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
  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四、走近鸟儿——感受人鸟共生
  “为什么这株大榕树会成为“鸟的天堂”呢?”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关心的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感受人鸟共生,深刻理解课文;承接学生的质疑,师生彼此之间相互对话交流,得出结论:茂密的巨大的榕树,周围的河流、农田,农民不许捉鸟。既有鸟的食物来源和良好的栖息地,也有保护鸟而不是捕食鸟的人,于是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人、鸟、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当地农民爱鸟、护鸟的和谐共生。同时增强了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理解文本——感悟表达方法
  一篇好文章,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给我们以启示而且在表达形式方面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将大榕树的静态美和群鸟纷飞的动态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我在教学时就抓住了这一点,在总结课文阶段,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将作者行文中的表达方法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作素养。学生学习的目的最终是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我注重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训练,做到了讲练结合。
  六、通过解说——拓展提升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了写作方法后,我让学生当小导游,要求他们先写出解说词,在小组解说后,然后每组推荐一名优秀导游在全班解说,最后评出最佳导游,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程的导游,我叫赵志萍……”
  “大家好,我是导游尹浩洋,大家可以叫我洋哥。今天,我很荣幸能带大家去游览“鸟的天堂……”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刘倩,欢迎您来到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是广东省的一个闻名中外的旅游风景区……”
  一个个小导游争先恐后地解说起来。
  这节课,我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更做到了还阅读给学生的目的。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他文献
摘要: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于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谈谈自己对“预设与生成”的一些想法,旨在与小语同行们共同研究与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设与生成 定义 策略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预设是课堂教学生成之基础,生成则是课堂预设之升华。在教学中,如果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那么课堂教学则会被演绎得更精彩
期刊
摘要:农村留守中学生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留守中学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对其社会化带来极大影响;由于留守中学生处于人生初始社会化的重要时期,长期父母关爱的缺失和监护不到位,留守中学生的社会化甚至出现了严重问题,如文化教育、心理情感乃至行为方式等方面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其问题的解决事关整个民族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持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和任务,党的十七大又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便要求重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当代大学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和接班人,因此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最重要的群体。然而,这一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现状反应出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此,探究
期刊
摘要: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里的“书籍”肯定包括数学。我们的平时教学中总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的事,其实不然,数学学习同样不能离开阅读。不仅离不开,而且阅读必在先,它是学习数学的敲门砖。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中亲近数学、理解数学,促进数学素质和智力的腾飞。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通过新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学会数学阅读,使学生不
期刊
摘要:启发式教学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科学的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塑造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 启发式教学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生物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期刊
搞好生产安全是每一家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永恒主题.本文就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列探讨,提出了搞好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摘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好书会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读书习惯要从小时候抓起,从兴趣、书籍、读书环境等多方面去考虑,一定能培养好儿童的读书习惯。  关键词:读书 习惯 培养 儿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好书会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