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小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感悟美的心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美的熏陶和浸染,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目前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中有很多优美的课文,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比如有的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有的感情真挚动人,有的课文语言富有意境美,能够带给人心灵上舒适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要讲解方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该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1.培养审美的感受能力
“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文学作品是作者用以表达审美观点以及思想感情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源于文学作品的语言,通过深入剖析作品的语言,可以使学生从中感知语言的内涵美、思想美和形象美。在小学部编版的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描述的是自然之美,比如六年级上册《草原》描写了美丽无边的草原景色,并用“一碧千里”的成语来描述,带给读者旷远无边的草原美以及鲜明的层次美,给人一种心胸辽阔的体验,使人心旷神怡。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中描写了神奇壮观的火烧云景色,其中描写火烧云的语言是这样的“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其中“红彤彤”、“天空着了火”、“金灿灿”、“葡萄灰、茄子紫···”使人联想到火烧云的神奇景色以及颜色变化之美,同时还有各种形态,使人为之迷恋和陶醉,激发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去感悟和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比如有的语句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也有错落有致的句式以及对称工整的句式,可以使读者从中获得不同的美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句式结构的美以及语言的美,要求学生认真体会、反复诵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词语非常优美,并且富有分明的节奏,学生反复诵读可以从中体会到语言的音乐韵律美,而教师引领小学生多诵读这一类的课文,要求学生认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并按照正确的诵读节奏进行朗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品味课文中的意境
课文中的意境美指的是从作品中传递出的境界和情调,在语文中,课文表现出的作者的情感傾向与作者创作文章所呈现的艺术美是意境美,学会欣赏一篇优美作品的美感,就要体会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美。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领会课文中的意境,并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话,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蕴含在课文中的丰富思想情感,才能够让学生体会作品中所打造的意境美。比如在《江雪》这首诗歌中有着浓厚的意境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个老翁披着蓑衣,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垂钓,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唯有山、湖、雪和孤舟与老人,衬托出老人的孤单,同时也衬托出老人怡然自乐的心态和景象,这种天人合一的景色犹如将学生引领到了诗歌中所描绘的唯美大自然场景中,对比今天人们可能很少有这种诗意般垂钓的经历,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去想象,并配合多媒体技术等,可以使学生从中诗句中感受到孤独与寂寞,坚强与理想,并将这种精神引导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引发学生关于生活、学习与奋斗的思考,从而感受诗歌中所呈现的独特意境美。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
情景教学指的是教学通过图画、故事、游戏或者幻灯片等教学手段,打造一个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从中感受情境美的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力,并将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思维活动调动起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优美语言中。情境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进入到一个场景中学习,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自主思考能力,从而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审美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比如在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祖父的园子》里,描写了“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这几句话给人描述了祖父园子里的花草植物,仿佛变成了魔法世界的小精灵一样都复活了,有了生命,而“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面看到的景象生动有趣,天空是蓝色的,还有团团的白云,这种画面如同宫崎骏描绘的动画场景一样,教师可以找一些图片和动画视频,让学生们品味课文里的语言并观看图片和视频,感受“祖父的园子”里所蕴含的美好景象,引发学生关于自身生活的思考,教师此时可以顺势提出几个问题,比如“你 印象中的园子有哪些美好的景象,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共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并联系生活挖掘自身的审美潜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一个循序渐进、复杂的过程,教师在审美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教育的规律,用语文审美的心理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1.培养审美的感受能力
“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文学作品是作者用以表达审美观点以及思想感情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源于文学作品的语言,通过深入剖析作品的语言,可以使学生从中感知语言的内涵美、思想美和形象美。在小学部编版的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描述的是自然之美,比如六年级上册《草原》描写了美丽无边的草原景色,并用“一碧千里”的成语来描述,带给读者旷远无边的草原美以及鲜明的层次美,给人一种心胸辽阔的体验,使人心旷神怡。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中描写了神奇壮观的火烧云景色,其中描写火烧云的语言是这样的“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其中“红彤彤”、“天空着了火”、“金灿灿”、“葡萄灰、茄子紫···”使人联想到火烧云的神奇景色以及颜色变化之美,同时还有各种形态,使人为之迷恋和陶醉,激发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去感悟和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比如有的语句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也有错落有致的句式以及对称工整的句式,可以使读者从中获得不同的美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句式结构的美以及语言的美,要求学生认真体会、反复诵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词语非常优美,并且富有分明的节奏,学生反复诵读可以从中体会到语言的音乐韵律美,而教师引领小学生多诵读这一类的课文,要求学生认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并按照正确的诵读节奏进行朗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品味课文中的意境
课文中的意境美指的是从作品中传递出的境界和情调,在语文中,课文表现出的作者的情感傾向与作者创作文章所呈现的艺术美是意境美,学会欣赏一篇优美作品的美感,就要体会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美。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领会课文中的意境,并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话,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蕴含在课文中的丰富思想情感,才能够让学生体会作品中所打造的意境美。比如在《江雪》这首诗歌中有着浓厚的意境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个老翁披着蓑衣,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垂钓,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唯有山、湖、雪和孤舟与老人,衬托出老人的孤单,同时也衬托出老人怡然自乐的心态和景象,这种天人合一的景色犹如将学生引领到了诗歌中所描绘的唯美大自然场景中,对比今天人们可能很少有这种诗意般垂钓的经历,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去想象,并配合多媒体技术等,可以使学生从中诗句中感受到孤独与寂寞,坚强与理想,并将这种精神引导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引发学生关于生活、学习与奋斗的思考,从而感受诗歌中所呈现的独特意境美。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
情景教学指的是教学通过图画、故事、游戏或者幻灯片等教学手段,打造一个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从中感受情境美的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力,并将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思维活动调动起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优美语言中。情境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进入到一个场景中学习,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自主思考能力,从而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审美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比如在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祖父的园子》里,描写了“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这几句话给人描述了祖父园子里的花草植物,仿佛变成了魔法世界的小精灵一样都复活了,有了生命,而“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面看到的景象生动有趣,天空是蓝色的,还有团团的白云,这种画面如同宫崎骏描绘的动画场景一样,教师可以找一些图片和动画视频,让学生们品味课文里的语言并观看图片和视频,感受“祖父的园子”里所蕴含的美好景象,引发学生关于自身生活的思考,教师此时可以顺势提出几个问题,比如“你 印象中的园子有哪些美好的景象,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共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并联系生活挖掘自身的审美潜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一个循序渐进、复杂的过程,教师在审美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教育的规律,用语文审美的心理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