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职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的问题日渐突出,为探求解决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成就动机理论,分析了中职学生成就动机不足的三点主要原因,即:学习目的不明确,回避失败的动机强烈,把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弱和目标过高。进而提出三点主要对策:定位要准确,营造温馨氛围抓管理,培育成就心理促学习。
[关键词]成就动机 中职学生 原因分析 对策
受传统教育理念和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较差,上课无精打彩,平时厌学贪玩,学习上动力不足、惰性有余、不勤于思考等特点。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层次分析,学生的成就动机不足是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成就动机理论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意识要求与内部动力[1]。默里把成就动机列入人类20种心理需要之一,并称之为“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好尽快地解决难题”的需要。麦克莱兰德和阿特金森等人还对成就动机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2]。归纳起来,影响成就动机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个人的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亦即个人在事前对自己所能达到的目标的估计,它可以解析为两方面内容:对目标难易程度的评价和对自身完成任务能力的评价。通常受个人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影响,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个人的抱负水平,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个人的抱负水平。阿特金森也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个人对目标的评价以及达到目标可能性的估计,亦即抱负水平的高低。
(二)隐性意识的冲突选择
人在竞争环境下,期望成功就会寻求成就,害怕失败就会避开成就情境。前者使人产生想要成功的倾向,而后者使人们产生回避失败的倾向,亦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每一个人的这两种心理倾向的相对强度是不同的。追求成功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成功可能性较大、挑战性也够的任务,能够满足个人的成就动机;回避失败动机强的人则倾向于避免做可能与他人比较的工作,而倾向于挑选成功可能性极少的困难任务,或挑选成功可能性很高的容易任务,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个体失败的恐惧心理。
(三)认知心理上的归因分析
所谓归因,是指将个人的成功或失败归源于不同的因素,可以是自己的努力或能力问题,也可以归因于环境或他人的缘故。海德将归因分为内源的(努力、能力、个性等)与外源的(任务的难度、个人运气、家庭条件等)[3]。内外源的归因中,还可以分为稳定的(例如能力)和不稳定的(例如努力),以及可控制归因(比如努力)和不可控制归因(比如运气)。归因影响个体期望,因而也必然影响成就动机。只有当成功被归因于诸如自己的能力出众等这种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时,个体才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同样,只有当失败被归因于诸如自己的能力不足这些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时,个体才会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而被个体归因于运气、机遇之类的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的成功或失败,都不足以动摇或改变他的自我效能感。
上述因素相辅相成,心理归因影响抱负水平与隐性意识倾向,而二者反过来又制约着归因分析选择,三者共同构成影响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的合力。
二、中职学校学生学习成就动机分析
当前,中职学生学习成就动机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因素,有老师的因素,也有中职教育理念等因素,但从学生个体的因素来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抱负水平低
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合格的职业人才。对学生而言,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整个培养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将“前途”看得很黯淡,认为在当前这个知识充盈的时代,大学生想找到合适的工作都困难重重,自己作为一个中职生,又怎能取得现代社会的接纳和认可。在他们看来,眼前的上学只是解决诸多现实问题的一种途径。加之以前有较多的失败经历,使个别学生在抱负水平这一点上显出与年龄不相称的稚嫩心态。
(二)隐性意识在成就动机的强度上偏向于害怕失败的一端
大部分不愿学习的中职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有个人挫折的际遇和某些现象影响的诱因,如: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学习成绩不佳,考试不好受到同学的取笑或老师的训斥、家长的打骂等;或者曾经想过甚至尝试过改变自己,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再次考试失败,遭到他人更为严重的取笑等。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导致这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在隐性意识上或多或少地认为“不尝试”即是减少挫败可能性的最佳方略。这样的意识至少可以从心理上告慰自己,失败只是因为不愿意行动,与自身能力无关。这种意识的矛盾运动过程,造成学生不愿打破意识困境,不愿意做任何积极主动的改变,从而印证较低的自我评价水平。
(三)在认知心理上,将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弱或目标过高
由于不同学生个体对自己的价值估计迥异,定位不同,从而判定自己学习行为成功的可能性有高低。作为中职学生,当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学习主体时最容易犯的就是借基础薄弱之名贬低自身学习能力,产生过低的自我效能感,主观认为课程设置难度与自身基础与能力相比过难,放弃尝试与学习的努力,从而在成就动机上表现低迷,评价自己成功机率时给分过低。
三、培养中职学生学习成就感的对策
通过上述对中职学生学习状况的探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培养中职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一)定位要准确
对中职学生的培养要求,定位首先要准确,包括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两方面的教学定位。从教学单位与教育者的角度,可以适当调整教学侧重点,根据培养目标,个别理论课程可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调整教学要求,或者可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被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学生要根据自己以后从事工作的性质以及自身发展意向,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确定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培养目标,有侧重点地学习。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不与其他同学比较,但一定要确定一个以自己为比较对象的提高目标与计划,从自身的闪光点与强项课程着手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尝试从进步中欣赏自己,从而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 (二)营造温馨的管理氛围
许多职业教育院校一直在强调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却忽略了学生生活的环境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与积极性。对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大部分是处于青春躁动期的青年,说成熟,却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心理成长上处于多变的不稳定阶段,看很多问题容易偏激,凭个人的意气判别是非、评价事物或是处理人际关系,这些态度同样表现在课堂以及课程学习过程中。因此每天与其朝夕相处学生骨干、辅导员以及班主任,在对他们的管理方式方法上应注意科学引导,以身示范,注重说服教育技巧,营造融洽的人际氛围,提高教育效果。同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这些都是促成其不断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的有效管理方法。
(三)培育成就心理促学习
课堂上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成就动机。通过赞赏、鼓励等正强化激励方法增强其效能感,帮助学生对成败进行合理归因,这将有助于学生恢复自信心,放松情绪,增强自我期望,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动机。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还要注重针对性与技巧性的处理,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在通过强化刺激与鼓励给他们“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同时,应尽量避免带来负面影响,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尤其是对那些比较落后又自卑、内向的学生,要注意保护其自尊心,相信他们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其积极的成就动机和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四、结束语
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的提高,不是某个单一方面努力的结果,而是多方面合力培育的结果。“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励志名言,不只是一句挫折过后的自我慰藉,只有当其作为完整信念深入人的心理意识层面时,才能起到鼓励鞭策的作用,激发出自身潜能,强化成就动机,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田文祥,汤正宏,潘丽敏.部分士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现代炮兵学报:2008(3):79.
[2]向海英.成就动机的归因理论与教学改革[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55-57,65.
[3]易海舰,吴志勇,王晓川.营造氛围 讲求方法 引导士官学生抓好学习[J].现代炮兵学报:2004(3):51.
(作者单位:蚌埠汽车士官学校车辆管理系)
[关键词]成就动机 中职学生 原因分析 对策
受传统教育理念和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较差,上课无精打彩,平时厌学贪玩,学习上动力不足、惰性有余、不勤于思考等特点。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层次分析,学生的成就动机不足是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成就动机理论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意识要求与内部动力[1]。默里把成就动机列入人类20种心理需要之一,并称之为“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好尽快地解决难题”的需要。麦克莱兰德和阿特金森等人还对成就动机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2]。归纳起来,影响成就动机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个人的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亦即个人在事前对自己所能达到的目标的估计,它可以解析为两方面内容:对目标难易程度的评价和对自身完成任务能力的评价。通常受个人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影响,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个人的抱负水平,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个人的抱负水平。阿特金森也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个人对目标的评价以及达到目标可能性的估计,亦即抱负水平的高低。
(二)隐性意识的冲突选择
人在竞争环境下,期望成功就会寻求成就,害怕失败就会避开成就情境。前者使人产生想要成功的倾向,而后者使人们产生回避失败的倾向,亦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每一个人的这两种心理倾向的相对强度是不同的。追求成功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成功可能性较大、挑战性也够的任务,能够满足个人的成就动机;回避失败动机强的人则倾向于避免做可能与他人比较的工作,而倾向于挑选成功可能性极少的困难任务,或挑选成功可能性很高的容易任务,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个体失败的恐惧心理。
(三)认知心理上的归因分析
所谓归因,是指将个人的成功或失败归源于不同的因素,可以是自己的努力或能力问题,也可以归因于环境或他人的缘故。海德将归因分为内源的(努力、能力、个性等)与外源的(任务的难度、个人运气、家庭条件等)[3]。内外源的归因中,还可以分为稳定的(例如能力)和不稳定的(例如努力),以及可控制归因(比如努力)和不可控制归因(比如运气)。归因影响个体期望,因而也必然影响成就动机。只有当成功被归因于诸如自己的能力出众等这种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时,个体才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同样,只有当失败被归因于诸如自己的能力不足这些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时,个体才会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而被个体归因于运气、机遇之类的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的成功或失败,都不足以动摇或改变他的自我效能感。
上述因素相辅相成,心理归因影响抱负水平与隐性意识倾向,而二者反过来又制约着归因分析选择,三者共同构成影响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的合力。
二、中职学校学生学习成就动机分析
当前,中职学生学习成就动机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因素,有老师的因素,也有中职教育理念等因素,但从学生个体的因素来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抱负水平低
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合格的职业人才。对学生而言,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整个培养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将“前途”看得很黯淡,认为在当前这个知识充盈的时代,大学生想找到合适的工作都困难重重,自己作为一个中职生,又怎能取得现代社会的接纳和认可。在他们看来,眼前的上学只是解决诸多现实问题的一种途径。加之以前有较多的失败经历,使个别学生在抱负水平这一点上显出与年龄不相称的稚嫩心态。
(二)隐性意识在成就动机的强度上偏向于害怕失败的一端
大部分不愿学习的中职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有个人挫折的际遇和某些现象影响的诱因,如: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学习成绩不佳,考试不好受到同学的取笑或老师的训斥、家长的打骂等;或者曾经想过甚至尝试过改变自己,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再次考试失败,遭到他人更为严重的取笑等。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导致这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在隐性意识上或多或少地认为“不尝试”即是减少挫败可能性的最佳方略。这样的意识至少可以从心理上告慰自己,失败只是因为不愿意行动,与自身能力无关。这种意识的矛盾运动过程,造成学生不愿打破意识困境,不愿意做任何积极主动的改变,从而印证较低的自我评价水平。
(三)在认知心理上,将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弱或目标过高
由于不同学生个体对自己的价值估计迥异,定位不同,从而判定自己学习行为成功的可能性有高低。作为中职学生,当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学习主体时最容易犯的就是借基础薄弱之名贬低自身学习能力,产生过低的自我效能感,主观认为课程设置难度与自身基础与能力相比过难,放弃尝试与学习的努力,从而在成就动机上表现低迷,评价自己成功机率时给分过低。
三、培养中职学生学习成就感的对策
通过上述对中职学生学习状况的探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培养中职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一)定位要准确
对中职学生的培养要求,定位首先要准确,包括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两方面的教学定位。从教学单位与教育者的角度,可以适当调整教学侧重点,根据培养目标,个别理论课程可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调整教学要求,或者可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被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学生要根据自己以后从事工作的性质以及自身发展意向,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确定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培养目标,有侧重点地学习。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不与其他同学比较,但一定要确定一个以自己为比较对象的提高目标与计划,从自身的闪光点与强项课程着手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尝试从进步中欣赏自己,从而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 (二)营造温馨的管理氛围
许多职业教育院校一直在强调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却忽略了学生生活的环境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与积极性。对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大部分是处于青春躁动期的青年,说成熟,却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心理成长上处于多变的不稳定阶段,看很多问题容易偏激,凭个人的意气判别是非、评价事物或是处理人际关系,这些态度同样表现在课堂以及课程学习过程中。因此每天与其朝夕相处学生骨干、辅导员以及班主任,在对他们的管理方式方法上应注意科学引导,以身示范,注重说服教育技巧,营造融洽的人际氛围,提高教育效果。同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这些都是促成其不断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的有效管理方法。
(三)培育成就心理促学习
课堂上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成就动机。通过赞赏、鼓励等正强化激励方法增强其效能感,帮助学生对成败进行合理归因,这将有助于学生恢复自信心,放松情绪,增强自我期望,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动机。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还要注重针对性与技巧性的处理,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在通过强化刺激与鼓励给他们“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同时,应尽量避免带来负面影响,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尤其是对那些比较落后又自卑、内向的学生,要注意保护其自尊心,相信他们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其积极的成就动机和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四、结束语
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的提高,不是某个单一方面努力的结果,而是多方面合力培育的结果。“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励志名言,不只是一句挫折过后的自我慰藉,只有当其作为完整信念深入人的心理意识层面时,才能起到鼓励鞭策的作用,激发出自身潜能,强化成就动机,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田文祥,汤正宏,潘丽敏.部分士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现代炮兵学报:2008(3):79.
[2]向海英.成就动机的归因理论与教学改革[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55-57,65.
[3]易海舰,吴志勇,王晓川.营造氛围 讲求方法 引导士官学生抓好学习[J].现代炮兵学报:2004(3):51.
(作者单位:蚌埠汽车士官学校车辆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