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新时期社会需要,建筑产业在我国依然会长时期处于迅猛发展阶段。建筑机械是一种建筑工程应用中的必要工具装备,在建筑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会消耗大量能源。本文主要基于此探讨建筑机械节能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机械;节能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大力提倡节能环保。但是我国的节能环保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建筑机械和其他机械相比,能耗更大,所以非常有必要对建筑机械的状态进行分析,并对其节能技术进行改进。
1 建筑机械的介绍
简单的说,建筑机械就是建筑行业应用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是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企业建设工程项目主要使用的工具,也代表了企业的施工技术和形象,建筑机械的先进与否,对于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机械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筑机械的种类很多,每一种机械都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每种机械的设计也不同,功能也不一样。根据我国建筑机械的使用目的的不同把建筑机械分成这样几类:一是运输类机械,就是起到运输作用的机械,主要指推土机和铲运机。二是挖掘类的机械,包括我们常见的挖掘机和装载机。三是坚固地面的机械。这类机械在修筑道路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压路机、夯实机等。四是起吊类的建筑机械,我们常见的起重机和升降机等,都属于吊类建筑机械。当然还有搅拌类的搅拌机,装修类使用的装修吊篮、涂料喷涂机械、地面整理机械等。
建筑机械有很多种,但是由于其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所以,建筑机械在技术上要具备负荷能力高、抗高温、抗腐蚀、抗灰尘等特征。越具备的功能多,消耗的能源就越多,为了满足工程的需要以及工作环境的需要,建筑机械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是一种高耗能产品。我国建筑企业对建筑机械的节能问题认识不到位,节能意识落后,需要在观念和管理上进一步重视。
2 建筑机械在节能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2.1制度不完善
我国建筑机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建筑机械节能研发开始时间较晚,建筑机械节能制度上很不完善。国家也没有在大方向对相关的法律制度和规范进行调整,这样就导致建筑机械节能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同时,我国的建筑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没有足够的意识,大多是单纯从当前利益入手,不考虑环境的保护问题。监管部门对制造建筑机械的企业监管不够,也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可以遵循,造成了监管不完善,直接导致设备不能得到改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企业也没有出台一系列的建筑机械使用节能标准,这样就造成了设备的高损耗和高浪费。同時企业对建筑机械不能够做到及时维修和保养,超负荷使用建筑机械,致使这些机械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给施工带来不同程度的安全威胁。
2.2 建筑机械设备较落后
建筑机械技术水平比较低,造成了动力系统耗费较大,机械损坏严重,整体功能下降的问题,这样严重影响了建筑机械的工作效率。建筑机械越落后,消耗的能源越多,造成的污染也越严重。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严重影响了施工周围的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这和我们国家所大力倡导的节能环保的理念不相符,也制约了机械行业技术的更新和发展。
3 建筑机械节能技术的改进措施
3.1 完善建筑机械的管理制度
我国正在大力进行环保和节能整改,相关管理部门要借助改革的东风,尽快建立和完善监管制度,并要有专门的监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使其制度落实到实处,执法要严,违法要不询私情。高能耗和高污染、低效率的机械设备要采取报废处理。同时加大宣传,与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共同达成节能环保的一致意见。
3.2 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部分企业只注重短期效益,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不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管理设备的人员不具备专业水平,再加上机械设备种类繁多,容易导致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不懂操作而损坏。
企业以及相关单位要有长远规划,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更好的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3.3 选择设备要科学
不同的机械设备具有不同的功能,设备的功效和能耗都不同,但是如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考虑设备的性能,这就会导致机械设备的效率降低,能耗增加。所以施工单位在选择机械设备时要考虑专业人员的意见,科学合理的选择机械设备,保证其工作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数量增多,对建筑机械的节能减排技术要求也逐渐提高,政府要制定完善的建筑机械管理和使用制度,机械制造企业要不断提高技术,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机械设备,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更好的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浩. 浅析建筑机械节能技术[J]. 建筑机械化. 2014(05)
[2]宋焕艳. 建筑机械节能技术研究[J]. 价值工程. 2014(02)
[3]袁媛,郑磊. 建筑行业机械节能的探索与实践[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01)
[4]建筑机械环保与节能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 建筑. 2009(10)
关键词:建筑机械;节能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大力提倡节能环保。但是我国的节能环保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建筑机械和其他机械相比,能耗更大,所以非常有必要对建筑机械的状态进行分析,并对其节能技术进行改进。
1 建筑机械的介绍
简单的说,建筑机械就是建筑行业应用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是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企业建设工程项目主要使用的工具,也代表了企业的施工技术和形象,建筑机械的先进与否,对于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机械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筑机械的种类很多,每一种机械都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每种机械的设计也不同,功能也不一样。根据我国建筑机械的使用目的的不同把建筑机械分成这样几类:一是运输类机械,就是起到运输作用的机械,主要指推土机和铲运机。二是挖掘类的机械,包括我们常见的挖掘机和装载机。三是坚固地面的机械。这类机械在修筑道路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压路机、夯实机等。四是起吊类的建筑机械,我们常见的起重机和升降机等,都属于吊类建筑机械。当然还有搅拌类的搅拌机,装修类使用的装修吊篮、涂料喷涂机械、地面整理机械等。
建筑机械有很多种,但是由于其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所以,建筑机械在技术上要具备负荷能力高、抗高温、抗腐蚀、抗灰尘等特征。越具备的功能多,消耗的能源就越多,为了满足工程的需要以及工作环境的需要,建筑机械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是一种高耗能产品。我国建筑企业对建筑机械的节能问题认识不到位,节能意识落后,需要在观念和管理上进一步重视。
2 建筑机械在节能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2.1制度不完善
我国建筑机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建筑机械节能研发开始时间较晚,建筑机械节能制度上很不完善。国家也没有在大方向对相关的法律制度和规范进行调整,这样就导致建筑机械节能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同时,我国的建筑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没有足够的意识,大多是单纯从当前利益入手,不考虑环境的保护问题。监管部门对制造建筑机械的企业监管不够,也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可以遵循,造成了监管不完善,直接导致设备不能得到改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企业也没有出台一系列的建筑机械使用节能标准,这样就造成了设备的高损耗和高浪费。同時企业对建筑机械不能够做到及时维修和保养,超负荷使用建筑机械,致使这些机械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给施工带来不同程度的安全威胁。
2.2 建筑机械设备较落后
建筑机械技术水平比较低,造成了动力系统耗费较大,机械损坏严重,整体功能下降的问题,这样严重影响了建筑机械的工作效率。建筑机械越落后,消耗的能源越多,造成的污染也越严重。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严重影响了施工周围的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这和我们国家所大力倡导的节能环保的理念不相符,也制约了机械行业技术的更新和发展。
3 建筑机械节能技术的改进措施
3.1 完善建筑机械的管理制度
我国正在大力进行环保和节能整改,相关管理部门要借助改革的东风,尽快建立和完善监管制度,并要有专门的监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使其制度落实到实处,执法要严,违法要不询私情。高能耗和高污染、低效率的机械设备要采取报废处理。同时加大宣传,与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共同达成节能环保的一致意见。
3.2 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部分企业只注重短期效益,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不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管理设备的人员不具备专业水平,再加上机械设备种类繁多,容易导致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不懂操作而损坏。
企业以及相关单位要有长远规划,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更好的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3.3 选择设备要科学
不同的机械设备具有不同的功能,设备的功效和能耗都不同,但是如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考虑设备的性能,这就会导致机械设备的效率降低,能耗增加。所以施工单位在选择机械设备时要考虑专业人员的意见,科学合理的选择机械设备,保证其工作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数量增多,对建筑机械的节能减排技术要求也逐渐提高,政府要制定完善的建筑机械管理和使用制度,机械制造企业要不断提高技术,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机械设备,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更好的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浩. 浅析建筑机械节能技术[J]. 建筑机械化. 2014(05)
[2]宋焕艳. 建筑机械节能技术研究[J]. 价值工程. 2014(02)
[3]袁媛,郑磊. 建筑行业机械节能的探索与实践[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01)
[4]建筑机械环保与节能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 建筑.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