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情感因素,让语文教学激情洋溢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e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着情感教育的设计师和迁移者身份的教师,应当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善于把知识传授和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与作品、课程和活动三者之间相互交融,不断提升语文学科的魅力指数,让课程教学活动更加圆润饱满,从中赢得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情绪智力效应。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供同行讨论参考。
  一、创设多元情境
  夏丐尊强调指出:“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情”对于教育有着须臾不可分离的重要性。就初中语文课程而言,究竟“情”从何来呢?其中一条最直接也是最灵便的通道,那就是——通过引入或创设等手段,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境教学活动,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达成导之以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如朱自清的《背影》,这是一篇优质动情之作,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浓浓的舐犊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析文品赏的同时,要求他们联系自身实际,谈论交流“在生活中父亲是如何关爱自己的”、“读了本文后有什么切身感受”等问题,促使他们在亲情教育中更加懂得感恩和孝亲,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思想拓展和情感延伸。再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立足于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对生命的感慨”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让他们在联系历史背景中充分认识到——花与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学会坚强、保持信念才是人间正道,从中收获情感熏陶的良好效果。
  二、加强阅读体验
  阅读一直享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的盛誉。自古以来,关于阅读的名言俗语不可胜数,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等。本文从实践中认识到:作为阅读中的重要形式之一——朗读,它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正因为人的声音也是一种情感和形象,所以在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情感教育应当寓于朗读训练之中。朗读时的声音和语调或轻快悠扬,或激越高亢,或低缓悲沉,这不仅是作品形象的展示以及内容画面的延伸,而且是读者在与文本、作者之间进行交流共鸣时的一种熏陶和体验。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得豪情满怀,下阕要读得居高临下,最后三句则应读得意气风发,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出作品的大气磅礴之势以及作者的伟大胸襟和坚定信念。再如《最后一次演讲》,教师要通过嗓音、语调、音量和音速等变化,在引导阅读中善于把“激动——愤怒——咆哮——自豪”等丰富多元的情感状态努力地演绎出来,让学生从喜怒哀乐、跌宕起伏中深刻体悟到作品的爱憎分明和作者的情感“旅历”。这种情感教育岂不个性独特、显著有效吗?
  三、品味出情入理
  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初中学龄正处于智能素养和人文素养培育的过渡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不仅如此,情感教育既是语文课程活动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个性化发展的必需营养和活力元素。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或以析词剖句为手段,或以赏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活动为线索,努力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出情入理中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多元化地加强情感体验,在领略作品和意境创造中实现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让语文教学活动的情感之花大放光彩。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虽然只有5句28字,内中无一“秋”字,前4句皆写景色,其中“枯”“老”“昏”“瘦”等字眼让浓郁秋色中饱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末尾一句,作为曲眼更具画龙点晴之妙,让前面所绘景物都自然地成了“断肠人”悲凉情感的触发物。“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此曲小令中得以完美体现。
  四、施行激励评价
  就评价环节而言,激动评价不仅是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和重要环节,而且是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奠基之作和活力源泉。由于遗传基因、生长环境、身心发育和个性品质等因素,在众多学生群体中客观地存在着个体差异性,这既是开展因材施教活动的前提性基础,也是我们施行教学评价环节的必备性依据。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组织者、主导者和促进者,我们应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坚持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并重发展的施教原则,始终施行以激励性为主的学习评价和学生评价机制,这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件有益无害之举。对于同样的作品、同样的人物、同一种现象和同一类情感等,不同的学生会存在不尽相同的理解、感悟和体验。这是正常的,我们不必强势统一和求全责备,而应给予必要地激励和欣赏、珍视和保护。
  总之,语文学科及其学科活动蕴藏着丰富多元的情感教育元素。忽视和放弃这些情感教育元素,既是浪费现象,更是教育渎职行为。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区泰安学校(225113)
其他文献
教书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就像是一位艺术家,自身的综合素养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精心构思的教学设计是艺术创作的漫长过程,课堂上的精彩讲说是艺术作品的展示空间,语文这门教学艺术在“艺术家”的精心策划下绽放出无限精彩。语文教学蕴含着各种丰富的艺术,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情境艺术、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情感艺术……语文教学中正是有了这些艺术,才使课堂营造
所谓教师的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其实都是其社会认同的一种特球的表现形式.本文就中国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来提出一些相关的意见和对策.
微课是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其自身具有短小精悍、生动灵活、针对性强、反复使用、内容丰富等特点,被普遍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有实践研究表明,将微课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可激起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而且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增强教学有效性。本文就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一、借助微课,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普遍对生动
创新教育不仅在于课堂,而在于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在复习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本文介绍了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的三个创新实践。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环境研究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外研究的热门领域。文章发展了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环境的定义,扩展了其内涵。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环
目的:探讨色氨酸羟化酶2(THP2)rs4570625和rs456594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卒中后焦虑(poststroke anxiety disorders,PS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会议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的关键作用。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将传统文化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本文主要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探讨。  一、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意义  为了实现中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融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
本文分析了高职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建议。营造创业氛围,塑造全新的创业文化;为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创
习惯亦作"习贯"。原谓习于旧贯,后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终身受益。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反思,从预习、阅读、小组合作学习等三个方面系
为了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将单项教学逐步转变为双向教学,而最佳的转变途径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制造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互动,从而在问题的帮助下活跃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在学生思考下推进课堂的节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际经验,就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实行问题教学,阐述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给广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 设计问题时注意合理性  1.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