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简介:罗伯真,男,1969年12年生,衡水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师,毕业于衡水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于2002年进修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长期工作于教学第一线,一直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现任语文教研组组长,高三年级年级组长。
[摘要]构建空间开放,内容搞活的语文教学体系,形成开放,搞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学新格局。
[关键词]开放搞活;大语文观;破旧立新;学生主体。
自八十年代以来,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材不断变革,教学手段进一步现代化,注重能力培养,注意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是轰轰烈烈的改革在相当一部分教师那里并未向纵深发展,甚至也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课堂”这个“主阵地”,大部分教师尚未走出“课堂教学”的小天地,没能突破“从教材而终”的怪圈。体现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发展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太小,语文教学与丰富多彩的生活之间仍有一条鸿沟。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构建空间开放的,内容搞活的语文教学体系,形成开放搞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学新格局。为此,我们应做以下努力:
1 树立大语文观,树立开放搞活的教学理念
“大语文教育”的倡导者张孝纯先生说过:“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与语文学习。”此语可谓一语道破“大语文教学”的天机。确实,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传播和简单的模仿来获得的,也远非几本教材,一个课堂所能培养的。这也正是我们提倡大语文教学的起因所在。面对新世纪,语文学科肩负着提升人生境界,建构人文精神,塑造和谐个性,培养健全人格的重任,肩负着贯通和整合“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的重任。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必须树立一种开放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主动冲破“师道尊严”的传统精神桎梏,确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观代师生观念,改变已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传授方式,千方百计的尝试各种教学创新,努力开辟“第二战场”,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思维空间,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真正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2 开放教学空间,搞活教学内容
所谓开放教学空间,就是将学生从传统的封闭的狭小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把语文教学放在社会大背景中,建立一个以课堂为圆心,以整个社会为半径的教学阵地。可以说,教室之外天地阔,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风景名胜区、农贸市场和机器轰鸣的工厂……都能成为学生主动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也都是教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活的课堂。
再说搞活教学内容。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故此,对语文教学来说,就应在教材规定的内容的同时,适当补充课外的内容,把有限的教材,向无限的生活延伸。那种抱住教材死啃的语文课必然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应为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渠道,寻找并提供活的语文资源,大力拓宽学生的视野。现代社会,出版业发达,文艺百花齐放,语文资源丰富多彩,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电脑网络都蕴藏着丰富的阅读资源,并且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有竭的,是与时俱进的活资源。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语文知识,而且在阅读中不断地进行吐故纳新,进行自我评判,越读越感到自己孤陋寡闻,越学越想学,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破旧立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应真正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不是“主讲”地位;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被动听讲的“奴隶”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敢于打破陈旧的教学套路,不再用“解剖”的手术刀把一篇文章肢解、切碎,更不能死死抱住教学大纲的要求,教科书的内容、教参的答案,不敢越雷池一步。在教学组织上,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与自主发现,读让学生读,字让学生查,意让学生解,理解让学生谈,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要注重个性的发展,注重师生民主、平等、友好的教学氛围;要关注学习活动的结果,更应注重富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注重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师需要大胆破除旧的观念,确立新的观念,演好自己“主导”的角色,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演好“主角”,让学生自由发挥,大胆创新。
总而言之,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格局,搞活语文教学内容,就是要努力减少内容的局限性,从屈屈几本教材走向博览群书,增强教学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丰富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建立以教师为导演,以学生为主角,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前提的新型教学过程,进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摘要]构建空间开放,内容搞活的语文教学体系,形成开放,搞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学新格局。
[关键词]开放搞活;大语文观;破旧立新;学生主体。
自八十年代以来,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材不断变革,教学手段进一步现代化,注重能力培养,注意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是轰轰烈烈的改革在相当一部分教师那里并未向纵深发展,甚至也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课堂”这个“主阵地”,大部分教师尚未走出“课堂教学”的小天地,没能突破“从教材而终”的怪圈。体现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发展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太小,语文教学与丰富多彩的生活之间仍有一条鸿沟。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构建空间开放的,内容搞活的语文教学体系,形成开放搞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学新格局。为此,我们应做以下努力:
1 树立大语文观,树立开放搞活的教学理念
“大语文教育”的倡导者张孝纯先生说过:“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与语文学习。”此语可谓一语道破“大语文教学”的天机。确实,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传播和简单的模仿来获得的,也远非几本教材,一个课堂所能培养的。这也正是我们提倡大语文教学的起因所在。面对新世纪,语文学科肩负着提升人生境界,建构人文精神,塑造和谐个性,培养健全人格的重任,肩负着贯通和整合“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的重任。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必须树立一种开放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主动冲破“师道尊严”的传统精神桎梏,确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观代师生观念,改变已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传授方式,千方百计的尝试各种教学创新,努力开辟“第二战场”,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思维空间,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真正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2 开放教学空间,搞活教学内容
所谓开放教学空间,就是将学生从传统的封闭的狭小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把语文教学放在社会大背景中,建立一个以课堂为圆心,以整个社会为半径的教学阵地。可以说,教室之外天地阔,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风景名胜区、农贸市场和机器轰鸣的工厂……都能成为学生主动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也都是教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活的课堂。
再说搞活教学内容。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故此,对语文教学来说,就应在教材规定的内容的同时,适当补充课外的内容,把有限的教材,向无限的生活延伸。那种抱住教材死啃的语文课必然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应为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渠道,寻找并提供活的语文资源,大力拓宽学生的视野。现代社会,出版业发达,文艺百花齐放,语文资源丰富多彩,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电脑网络都蕴藏着丰富的阅读资源,并且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有竭的,是与时俱进的活资源。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语文知识,而且在阅读中不断地进行吐故纳新,进行自我评判,越读越感到自己孤陋寡闻,越学越想学,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破旧立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应真正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不是“主讲”地位;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被动听讲的“奴隶”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敢于打破陈旧的教学套路,不再用“解剖”的手术刀把一篇文章肢解、切碎,更不能死死抱住教学大纲的要求,教科书的内容、教参的答案,不敢越雷池一步。在教学组织上,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与自主发现,读让学生读,字让学生查,意让学生解,理解让学生谈,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要注重个性的发展,注重师生民主、平等、友好的教学氛围;要关注学习活动的结果,更应注重富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注重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师需要大胆破除旧的观念,确立新的观念,演好自己“主导”的角色,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演好“主角”,让学生自由发挥,大胆创新。
总而言之,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格局,搞活语文教学内容,就是要努力减少内容的局限性,从屈屈几本教材走向博览群书,增强教学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丰富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建立以教师为导演,以学生为主角,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前提的新型教学过程,进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