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先辈传承给当代人的丰厚遗产,这些文化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
初次走进重庆涪陵城区第三小学校的人,一定会被学校教学楼走廊内悬挂着的数十幅书法作品吸引。作品或笔力劲挺,或自然舒展……即便是有些书法功底的人,也都会暗暗叫好。如果你以为这些作品是出自书法名家,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些作品的作者并不是书法名家,而是该校的小学生,其中多幅作品的作者甚至是识字不多的一年级学生。
弘扬传统文化:人手一支“妙笔”
笔者是一名书法爱好者。自2001年担任城三校校长伊始,笔者便在全校推行书法教育,大力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中华书法文化,如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三校的老师,教音乐的、教美术的……授课之余都喜欢练书法,无关专业;城三校的学生,七岁的、十岁的……校内校外都喜欢提笔写字,无关年纪。在笔者的带领下,如今的城三校,近3000名师生人手一支“妙笔”,多数师生对书法充满了浓厚兴趣。
现在多数小学都开设有写字课,但这门课通常由语文老师兼职上课。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笔者在学校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聘请专业的书法老师,在全校所有年级开设书法课,传授书法知识、陶冶学生情趣和爱好、磨练学生的意志。
如果说笔者最初推行书法课的原因还只是因为教写字课的教师不太专业,那么后来大力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中华书法文化,则是信息时代的来临让笔者产生了危机感。
现在的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乃至无纸时代。当他们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时,字却越写越难看,好多字甚至不会写。当学生写字越来越少后,让学生提笔练书法就有多重功效,既可以让学生写正确的字、漂亮的字,又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切磋技艺:营造笔墨东方文化氛围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笔者的目标是传承和弘扬书法,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爱书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但笔者也明白,写好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了让全校教职工都能自觉地喜欢上书法,笔者可谓绞了尽脑汁,下足了功夫。
第一步就是聘请专业的书法教师,在低年级每周开设两节书法专业课,在中高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书法专业课,将书法专业课纳入学校总课时计划,与语文、数学等学科同等对待。
学校如今有3名专职书法教师,其中1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名是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专业教师们按照课堂教学和书法学科特点,把激发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引导示范,训练巩固。学校免费为全校的教师提供笔墨纸砚。在老师们的带动下,学生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目前全校都弥漫在浓浓的笔墨文化中。
设施设备的健全也是让涪陵城三校的学生越来越喜欢书法的一个原因。目前,学校有两间专用的多媒体书法教室;300多平方米的书法展室,定期更换作品;全校走廊通道悬挂着学生的书法作品,营造出了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组织了300人的学生书法社团、开设书法沙龙室,定期开展书法沙龙活动,切磋书法技艺。
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起学生书法档案,优秀的书法作品会被永久收藏,并颁发收藏证书。学校还多次请书法家来学校讲课,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书法比赛活动,取长补短,提高自身水平。
树起品牌:书法特色教育硕果累累
让全校师生写一手好字只是笔者大力推行书法教育的一个原因。书法教育还具有传授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的功能。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是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养成自身良好品格的过程。
笔者为该校拟定的书训是“书品养育人品”,书风是“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好人”,培养学生做好人,做有品位的人。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在按照此要求学习书法,默默地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之前我根本没有什么爱好。自从学校开展学习书法的活动后,我每天坚持写毛笔字已经有10来年了,现在还指导两个小孩练字呢!”袁显波在涪陵城三校做行政工作,学校的书法教育也影响了他,目前他已是涪陵区书法家协会会员,获得过市级书法比赛奖项。
通过十多年的书法教育,如今学校的书法教育在重庆市树起了品牌。2003年,涪陵城三校被评为重庆市书法教育实验学校;2005年,涪陵城三校被评为重庆市书法教育特色学校;2007年,涪陵城三校被评为重庆市首批书法教育示范学校;2010年,涪陵城三校被评为重庆市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涪陵城三校还是教育部命名的全国规范汉字书协特色学校。全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获奖率达到了学生总人数的40%以上。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庞中华先生曾说过:“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已经融入中国的血液当中,就像奥地利与音乐、巴西与足球一样是不可分割的。”书法艺术与中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所有艺术门类的纽带,唯有书法的呈现,才能让当代人走进古代文人的心灵世界并与之一起跃动,才能助力新一代的学生成为未来的国之栋梁!
(作者單位:重庆涪陵城区第三小学校)
初次走进重庆涪陵城区第三小学校的人,一定会被学校教学楼走廊内悬挂着的数十幅书法作品吸引。作品或笔力劲挺,或自然舒展……即便是有些书法功底的人,也都会暗暗叫好。如果你以为这些作品是出自书法名家,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些作品的作者并不是书法名家,而是该校的小学生,其中多幅作品的作者甚至是识字不多的一年级学生。
弘扬传统文化:人手一支“妙笔”
笔者是一名书法爱好者。自2001年担任城三校校长伊始,笔者便在全校推行书法教育,大力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中华书法文化,如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三校的老师,教音乐的、教美术的……授课之余都喜欢练书法,无关专业;城三校的学生,七岁的、十岁的……校内校外都喜欢提笔写字,无关年纪。在笔者的带领下,如今的城三校,近3000名师生人手一支“妙笔”,多数师生对书法充满了浓厚兴趣。
现在多数小学都开设有写字课,但这门课通常由语文老师兼职上课。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笔者在学校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聘请专业的书法老师,在全校所有年级开设书法课,传授书法知识、陶冶学生情趣和爱好、磨练学生的意志。
如果说笔者最初推行书法课的原因还只是因为教写字课的教师不太专业,那么后来大力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中华书法文化,则是信息时代的来临让笔者产生了危机感。
现在的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乃至无纸时代。当他们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时,字却越写越难看,好多字甚至不会写。当学生写字越来越少后,让学生提笔练书法就有多重功效,既可以让学生写正确的字、漂亮的字,又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切磋技艺:营造笔墨东方文化氛围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笔者的目标是传承和弘扬书法,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爱书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但笔者也明白,写好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了让全校教职工都能自觉地喜欢上书法,笔者可谓绞了尽脑汁,下足了功夫。
第一步就是聘请专业的书法教师,在低年级每周开设两节书法专业课,在中高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书法专业课,将书法专业课纳入学校总课时计划,与语文、数学等学科同等对待。
学校如今有3名专职书法教师,其中1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名是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专业教师们按照课堂教学和书法学科特点,把激发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引导示范,训练巩固。学校免费为全校的教师提供笔墨纸砚。在老师们的带动下,学生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目前全校都弥漫在浓浓的笔墨文化中。
设施设备的健全也是让涪陵城三校的学生越来越喜欢书法的一个原因。目前,学校有两间专用的多媒体书法教室;300多平方米的书法展室,定期更换作品;全校走廊通道悬挂着学生的书法作品,营造出了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组织了300人的学生书法社团、开设书法沙龙室,定期开展书法沙龙活动,切磋书法技艺。
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起学生书法档案,优秀的书法作品会被永久收藏,并颁发收藏证书。学校还多次请书法家来学校讲课,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书法比赛活动,取长补短,提高自身水平。
树起品牌:书法特色教育硕果累累
让全校师生写一手好字只是笔者大力推行书法教育的一个原因。书法教育还具有传授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的功能。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是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养成自身良好品格的过程。
笔者为该校拟定的书训是“书品养育人品”,书风是“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好人”,培养学生做好人,做有品位的人。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在按照此要求学习书法,默默地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之前我根本没有什么爱好。自从学校开展学习书法的活动后,我每天坚持写毛笔字已经有10来年了,现在还指导两个小孩练字呢!”袁显波在涪陵城三校做行政工作,学校的书法教育也影响了他,目前他已是涪陵区书法家协会会员,获得过市级书法比赛奖项。
通过十多年的书法教育,如今学校的书法教育在重庆市树起了品牌。2003年,涪陵城三校被评为重庆市书法教育实验学校;2005年,涪陵城三校被评为重庆市书法教育特色学校;2007年,涪陵城三校被评为重庆市首批书法教育示范学校;2010年,涪陵城三校被评为重庆市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涪陵城三校还是教育部命名的全国规范汉字书协特色学校。全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获奖率达到了学生总人数的40%以上。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庞中华先生曾说过:“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已经融入中国的血液当中,就像奥地利与音乐、巴西与足球一样是不可分割的。”书法艺术与中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所有艺术门类的纽带,唯有书法的呈现,才能让当代人走进古代文人的心灵世界并与之一起跃动,才能助力新一代的学生成为未来的国之栋梁!
(作者單位:重庆涪陵城区第三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