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数学课堂上,恰当地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理解数学内容,对活跃课堂气氛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提问的艺术,是数学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提问运用得好,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运用不好,反而会干扰教学过程,甚至产生负作用.
下面就课堂提问应该避免的几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忌只有“敛聚性”问题
费雷泽和路德尼兹基把提问分为“敛聚性”提问和“发散性”提问.“敛聚性”问题只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回答这类问题最普遍的心理活动是“回忆”.“发散性”提问,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开放的,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的行为习惯.
二、忌只针对个别学生提问
有的教师一节课下来,问题虽多但回答问题的学生却局限于几个学生,提问对象局限于好学生或者基础差的学生或者举手的学生.还有的教师喜欢在提问之前先把提问的学生确定好再提问.这样,无论只针对哪一类的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都是“遗忘的角落”.课堂的沉闷、低效是肯定的.所以,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的机会.
三、忌不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
间
有的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同学来回答,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Rowe教授研究发现,一个教师在集中提问时,最好平均一分钟2-3个问题,并且给学生3-5秒钟的思考时间.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他们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和更具有预见性的回答;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强……另外,学生回答提问后教者也不要急于点评,等待3~5秒钟的时间,引起全班同学对这个问题的共鸣.同时,在听取学生的回答时,还要有耐心,学生一时答不到点子上,教师要启发点拨,把问题作若干次转化,直至最后圆满解决.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前后问题之间要有思维的“休止”,供学生认真地思考,或者从上一个问题自然地转入对下一个问题的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高峰的出现,以及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提问的效果,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忌无课堂反馈
有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对学生的答案不作对错评价就进入第二个问题.有的教师,一连问了五六个学生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后,让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坐下,便进入到下一个问题.对学生唯一的评价就是“正确或者不正确”,至于这个答案为什么正确没有任何点评,万一这个学生是瞎蒙的呢?或者即使他知道答案,而其他学生却不一定知道啊!其实教者只要再追加一个“为什么?”多问一个为什么就能引起答题者和提他学生的思考,从而有利于调动答题者的积极性,启发其他同学的二次思考,何乐而不为呢?对回答不出来的学生,教者更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能出现例如“笨死了”这样过激的评价.一口否决会给学生失败的体验,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适度点拨,也可以委婉地指出出错的原因,还可以请他谈一谈理由,引发全班同学的讨论.“问”是为了学生的“思”,不能只想着为教学进程服务,这样的课堂又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五、忌一般性称赞,形式单一
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教师应该提出表扬.有的教师只会说“很好”或者“棒极了”,学生久而久之就会索然无味,因为这种表扬仅仅是强调了结果,而没有指明产生结果的行为,因此,这样的表扬是不够明确的,学生自然无法理解,更不会重复教师所期望的行为.由此,在表扬学生时,不能仅告诉他们“说的真不错!”“这个问题回答的真好!”更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说的不错”.
六、忌犯科学性错误
有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时,出示了长方形纸板,问学生:“这是什么形,有几个面?”使他所料未及的是学生指出是长方形,有两个面.学生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提问者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混为一谈,本身就是错误的.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应采用规范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践思考分析,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优化课堂,“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下面就课堂提问应该避免的几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忌只有“敛聚性”问题
费雷泽和路德尼兹基把提问分为“敛聚性”提问和“发散性”提问.“敛聚性”问题只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回答这类问题最普遍的心理活动是“回忆”.“发散性”提问,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开放的,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的行为习惯.
二、忌只针对个别学生提问
有的教师一节课下来,问题虽多但回答问题的学生却局限于几个学生,提问对象局限于好学生或者基础差的学生或者举手的学生.还有的教师喜欢在提问之前先把提问的学生确定好再提问.这样,无论只针对哪一类的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都是“遗忘的角落”.课堂的沉闷、低效是肯定的.所以,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的机会.
三、忌不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
间
有的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同学来回答,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Rowe教授研究发现,一个教师在集中提问时,最好平均一分钟2-3个问题,并且给学生3-5秒钟的思考时间.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他们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和更具有预见性的回答;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强……另外,学生回答提问后教者也不要急于点评,等待3~5秒钟的时间,引起全班同学对这个问题的共鸣.同时,在听取学生的回答时,还要有耐心,学生一时答不到点子上,教师要启发点拨,把问题作若干次转化,直至最后圆满解决.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前后问题之间要有思维的“休止”,供学生认真地思考,或者从上一个问题自然地转入对下一个问题的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高峰的出现,以及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提问的效果,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忌无课堂反馈
有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对学生的答案不作对错评价就进入第二个问题.有的教师,一连问了五六个学生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后,让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坐下,便进入到下一个问题.对学生唯一的评价就是“正确或者不正确”,至于这个答案为什么正确没有任何点评,万一这个学生是瞎蒙的呢?或者即使他知道答案,而其他学生却不一定知道啊!其实教者只要再追加一个“为什么?”多问一个为什么就能引起答题者和提他学生的思考,从而有利于调动答题者的积极性,启发其他同学的二次思考,何乐而不为呢?对回答不出来的学生,教者更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能出现例如“笨死了”这样过激的评价.一口否决会给学生失败的体验,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适度点拨,也可以委婉地指出出错的原因,还可以请他谈一谈理由,引发全班同学的讨论.“问”是为了学生的“思”,不能只想着为教学进程服务,这样的课堂又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五、忌一般性称赞,形式单一
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教师应该提出表扬.有的教师只会说“很好”或者“棒极了”,学生久而久之就会索然无味,因为这种表扬仅仅是强调了结果,而没有指明产生结果的行为,因此,这样的表扬是不够明确的,学生自然无法理解,更不会重复教师所期望的行为.由此,在表扬学生时,不能仅告诉他们“说的真不错!”“这个问题回答的真好!”更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说的不错”.
六、忌犯科学性错误
有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时,出示了长方形纸板,问学生:“这是什么形,有几个面?”使他所料未及的是学生指出是长方形,有两个面.学生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提问者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混为一谈,本身就是错误的.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应采用规范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践思考分析,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优化课堂,“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