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来源 :青春期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必须经历的两种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面对青少年各种各样的成长难题时,难免会感到困惑。如何帮助他们化解教育难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栏目将聚焦家长及教师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家校共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结合实际,用专业的知识助力解决问题,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

教师困惑


  我是一名初二年级的班主任,班级内有位学生行为习惯较差。他会不经过别人同意就拿人家的东西,搅乱班级纪律,而且每次犯错误,我批评他,他都会说自己没做。把监控调出来给他看,他也不承认。我与其家长多次沟通,家长说孩子爱钻牛角尖,有些坏毛病,会教育他的。然而,一年过去了,也没有任何改进,甚至愈发严重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该怎么办呢?

专家支招


  烦琐的班级管理是令许多班主任头疼的事情,越是如此,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越要注意技巧和方式方法。对于提到的未经别人同意拿人家东西的问题,班主任在处理上要讲究技巧。恰当的教育方式是了解和帮助学生的机会,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导致错过最佳解决时机、加大教育成本,同时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
  1.教师的做法
  首先,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学生犯错之后要先试着用理解的心态去询问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为什么会拿同学的东西,是出于一时的新鲜、好奇,还是同学之间的日常嬉闹,或者是别的原因。青春期的学生很在乎同学的眼光和别人的议论,教师批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批评与调监控的方式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内心,导致学生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
  其次,教师要用温和的教育口吻,为学生建立规则意识,让学生懂得换位思考,替学生分析丢失东西同学着急、生气的心理。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的东西未经同意被别人拿走了是什么感受和心情。
  最后,教师要衡量问题的严重程度,考虑有无通知家长的必要,给学生一定的心理缓冲时间和改过机会,当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真心替自己着想,这种师生之间的爱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化”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遵守纪律的观念。
  2.家长的做法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心理学上常说: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这是为什么呢?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童年时期,孩子与父母的互动模式,会内化成其自身的一部分,成为孩子以后一切人际模式的基础。
  学生有经常拿同学东西的现象,可能与亲子间的日常互动有关系,家长要反思,自己在拿孩子的东西时,是否经过孩子的允许。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都是我生的,我拿他的东西还要经过允许?”,这明显是不对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当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影响到他人,甚至扰乱班级秩序时就需要家长引起重视。孩子没有自我意识,便不会意识到自己的界限,也因此忽略了别人的界限。当我们没有界限感,因此而不尊重别人时,冲突很容易就发生了。
  其次,当家长反复和孩子强调一件事,孩子依旧没有改变的行动时,家长需要反思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是否是无效沟通。
  可以从以下3点来查明:
  (1)家长表达得不清晰。比如,“你自己看着办吧”“你不要太过分了”,这样的表达只是表达了家长的情绪,但孩子并不清楚自己要怎样做。
  (2)家长没有立场,态度不够坚定。当孩子没有做到某件事情的时候,很多家长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下次做到吧。”这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做不做无所谓,因为家长的态度就是无所谓。
  (3)方式不恰当,引起孩子的叛逆。无论哪个年龄的孩子,当犯了错误却总是在狡辩的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正面冲突,不是讲道理说服,而是让孩子多一些充分表达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也给孩子一些时间自我反思和成长。
  最后,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接受的爱、陪伴和示范。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孩子对父母都有着与生俱来的需求,他们需要和父母在一起,需要被陪伴,需要被爱。
  当孩子频繁表现出调皮、叛逆的行为,可能是孩子缺爱的表现。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爱,但是他们内心深处又渴望爱,所以才做出种种扰乱班级秩序的行为,希望能引起父母的关注。叛逆的孩子大多是父母失责的表现。
  无论父母工作多忙,也要抽时间陪陪孩子。物质条件再富足,也无法弥补亲情缺失给孩子带来的情感空洞,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为人父母,有责任、有义务给孩子足够的爱,让他们成为勇敢、大方、心中有爱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作为班主任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当遇到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时,可以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多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行为习惯,只有家校合作,方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系山东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治疗学组委员、山东省行為科学学会理事、济南市成人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编辑 安思齐)
其他文献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炎炎夏日,毛豆鼓起圆圆的肚子,翠盈盈地摆上人们的餐桌。溽夏,弄一盘凉丝丝的毛豆,真是既解馋又解暑。  毛豆,也称青毛豆、大豆,栽培历史悠久,《诗经·小雅》中载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其中的“菽”指的就是毛豆。《战国策》记载“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说明大豆是秦汉乃至西周时期最普遍的副食。  毛豆的早、中、晚期都可作菜。毛豆生育期早熟种为90天,有杭州五月白、上海
期刊
对于耳鸣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自带“背景音乐”:明明身处安静的环境,耳朵里却能隐约听见汽车的鸣笛声、虫子的叫声或是喇叭的响声……有的声音会在几分钟内消失,但有的会持续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年。白天尚且可以忍受,但到了晚上则可能会因为这样的声响而造成失眠。  耳鸣是人耳在缺乏外部声源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异常声音感觉。耳鸣不是疾病,而是听觉系统症状。临床上,耳鸣分为生理性和神经性两种:  生理性耳鸣:生理
期刊
“天旋地转一直转啊转啊,转得晕头转向,头痛欲裂……”这可能是“耳水不平衡”的症状。  “耳水不平衡”,即梅尼埃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内淋巴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其病程多变,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和耳鸣为其主要症状。罹患此病,患者不但饱受病发时各种症状的折磨,而且忧心藏在此疾病背后更大的隐患,因为此疾甚至可能致聋。  许多人都知道,也都曾听说过“耳水不平衡”,以为只是“偶尔病发才造成困扰”
期刊
冬瓜,又叫白瓜、枕瓜、水苓等。传统中医学认为,冬瓜甘凉,归脾、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益气耐老、减肥美容的功效。在气候炎炎的夏日,它是肾炎、高血压、冠心病及水肿患者的康复保健佳蔬。  冬瓜薏米绿豆粥。冬瓜250克,薏米30克,绿豆60克,鲜荷叶、藿香各15克。先将上述各种食材洗净,把荷叶、藿香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煮15分钟,去渣留汁,待用;把冬瓜切成小块,与薏米、绿
期刊
生活中,说起贫血,很多人觉得就是偶尔头晕,休息一下就好。其實,贫血的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精神萎靡、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消化功能减退、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种症状。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申淑珍提醒说:发现贫血,先别急着补血,先确定病因最重要。  青春期缺铁性贫血大多起病缓慢,病初时症状隐匿,容易被家长忽略。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学习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易导致神经、消化、内分泌等
期刊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點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  《任务》指出,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健全,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深化医改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
期刊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失眠症患者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中老年,在广大亚健康青少年人群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对日常生活、工作及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失眠症,毫针针刺、灸法、头针法、梅花针扣刺、耳穴疗法及其他综合治疗等针灸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近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报道进行整理、综合分析,初步探讨传统中医针灸对失眠的认识、治疗及疗效,为以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利于进一步发扬针灸治疗失眠的优势。
近年来,英国在中小学大力推行关系与性教育课程,希望通过这一课程帮助中小学生保持快乐、健康和安全的状态,为成年生活做好准备。“关系与性教育”教什么  英国“关系与性教育”课程主要面向公立学校的中小学生。从横向看,教育内容既注重关键信息的讲授,也注重解决中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面临的情感与处理技能问题,并在教学内容中嵌入了处理两性关系的价值观;从纵向看,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个性发展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指导
期刊
一  罗子亦和江南是一起长大的。小时候,两人天天玩在一起。罗子亦总像个哥哥,事事照顾着江南。  在小学时,罗子亦个头高,人也长得壮实,许多孩子都特别怕他。他只有江南一个玩伴,但他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上了初中后,罗子亦却慢慢开始疏远江南,就连在院子里遇见,也是匆匆闪开。他到底是怎么了?江南很纳闷,她和罗子亦之间并没有发生什么矛盾,似乎就是在一夜之间,罗子亦整个人都变了。她有一种很深的挫败感,也特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