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管理和培养模式的思考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h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管理和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问题的原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管理创新和培养制度优化等方面,探讨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管理和培养模式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1)优化课程设置;(2)改良导师指导制度;(3)改革科研考核和奖励相关制度;(4)严格实行研究生“淘汰制度”;(5)建立高校研究生培养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教育;管理和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235-02
  一、 引言
  硕士研究生是国家为培养高层次人才设置的基本培养环节。硕士研究生的质量是我国科技创新、社会进步和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创新管理能促进培养模式的优化,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培养质量的提高也能拓宽管理渠道,推动管理模式的改良。因此,管理创新和培养模式优化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变得尤为重要,管理和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并且随着规模的增大,管理和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合理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我国人才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通过分析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管理和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培养的先进经验,探讨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管理和培养模式的改进措施。
  二、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必须从根本上分析我国在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近年来,虽然我国教育部门在研究生的管理和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与世界上各教育大国相比,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仍然普遍偏低。而且,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增大,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也不断增加,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管理方式过于单一,学生没有自主选择权利
  高校应该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视为育人标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主体能力和品质。纵观近几十年我国研究生的培养,长期以来形成了管理者占本位,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及个体差异性。表现如下:第一,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以及方式方面,以教师为主导,而且教学方法单一,公共课课时安排不合理;第二,在教学管理方式方面,从高层管理者到学生,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这种管理和培养方式在新形势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主体性发展需求,对学生主体性教育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2)导师配置方式较传统,研究生研究方向狭窄
  在我国,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各方面(包括学业、科研、学位论文、思想品德等)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直到其毕业为止,这种导师制度也称之为“纵向指导”模式。由于导师的专业所限,研究生只能沿着导师的方向发展,对交叉科学的指导力度不大,研究生探究陌生领域的可能性较小,研究方向较为狭窄。而且,导师在学术和思想上的偏差将会对研究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对许多没有经验的年轻导师而言,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和偏差。
  (3)急功近利,把科研成果等同于论文的篇数
  我国有很多高校,科研气氛浮躁,学术氛围恶劣,科研工作者急功近利追求论文数量而忽略质量。科研管理方面指标化、数量化,甚至分配硬性任务(比如在规定期限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篇数、完成科研项目数等)、急于展示科研成果,导致研究生导师忙于应付而失去科学求实精神。这些现象的长期积累导致了学术论文产出量巨大,论文质量低劣的结果。研究生导师的科研精神和学术道德会直接影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和学术精神的形成,所以这种现象将会导致硕士研究生在科研上的急功近利。
  (4)重学术轻应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
  建设祖国、服务社会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初衷。所以,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1],关系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前途。我国虽然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科研实践机会少、实践程度低,科研人员“纸上谈兵”的情况层出不穷、动手操作能力低下,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创新能力欠缺,原创性研究成果较少等等。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教育大国先进经验浅析
  为了寻求硕士研究生管理和培养模式改进措施,我们必须借鉴和分析各教育大国管理和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2],并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改进研究生管理培养模式。
  在美国,硕士研究生管理和培养中借鉴了市场原则,促进高校之间在教学上的相互竞争;与社会建立广泛合作关系,提高培养质量和对未来的适应性;实行导师与学科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指导制度,学生可以博采众长,创新思路;实行严格的研究生“淘汰制”,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英国硕士研究生管理方式为“筛选式”,入学采用申请制度,获得入学资格比较容易;以课堂授课为主要方式,亦可选择进行科研工作;设置严格的毕业筛选条件,淘汰率很高[2]。在德国,则突出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设置正规的课堂,而开展各种讲座、讨论会、实验训练等,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技能;不实行学分制,也没有严格的年限要求,只要研究生能完成相应的工作量,达到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便可以获得学位。日本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实行“生产-管理-培养”一体化的模式,在管理和培养上研究生管理机构与科研机构共同进行;与德国相反,日本对硕士生的培养侧重于课程培养,并且实行讲座制度、学分制(借鉴美国)、“学分互换制度”。
  四、 我国硕士研究生管理和培养方式改进措施
  为了促进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更快地发展,为我国未来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分析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借鉴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中的优点,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改进的具体措施:   (1) 优化课程设置。在我国研究生公共课课程设置不合理[3],公共课的课时量偏大。由于在本科阶段有些公共课是必修课,所以在研究生阶段应该最大程度的压缩在本科必修的公共课课时量,增加研究生专业领域的课时量。在教学管理方面,在每个专业选择3-5名研究生组成信息反馈小组,及时向相应管理人员(辅导员)或者导师反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改良导师指导制度。近年,在研究生人数越来越多和导师人数较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我国长期以来“名师出高徒”的传统观念不利于研究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要把“一对多”的导师指导制度,改为“多对多”的导师指导方式[4],即一个学生至少选择两位导师为自己的指导教师。由于每个导师的学术背景和专业领域的差别,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开拓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提高研究生的创造性。
  (3) 实行研究生淘汰制度。参考美国实行“淘汰制”,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关于各级学位授予的条件,为研究生淘汰制提供法律依据;提高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地位,鼓励各高校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制定符合自身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学位授予制度,便于实行“淘汰制”。
  (4) 建立高校研究生培养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加大研究生跨校、跨国交流与合作,创造研究生科研实践机会。例如有教育部门组织某一学科全国性研讨会、开展国际性学术交流会、与国内外科研企业建立毕业生实践平台等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端科研应用型人才。
  五、 总 结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对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而且,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才培养观念已经不适合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基于这些考虑,通过借鉴国外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些先进经验和方法,我们必须进行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并改进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度,建立和健全研究生培养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创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侯健,赵辉,于波.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素质培养的定位与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7(3):41-42.
  [2]史兰新, 陈永平.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比较及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2):117-121.
  [3]刘鸿.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J].现代大学教育,2004(4):62—66.
  [4]王 刚,崔一梅,陈建成.新形势下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8,10(4):112-115.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改革状况,提出研究生奖助体系中存在的途径单一、关注度较窄等问题。并针对这类问题进行探讨,力图建立多途径、多元化、长效化的奖助体系。  关键词:研究生奖助;多途径;多元化;长效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2-0235-01  研究生收费制度已从免费发展到全面收费,对很多励志深造的学生来说,经济问题就
摘 要:校企合作育人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模式,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但校企合作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深度与广度,校企合作成效甚微。本文围绕培养“四高”酒店管理人才,通过访谈调查酒店企业与顶岗实习学生,分析了校企深度合作存在的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四高”酒店管理人才的策略,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提供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酒店管理;“四高”;瓶颈;策略  一、
一、试题内容呈现  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亚马逊研究所实施的“亚马逊生物圈——大气大规模实验”科研项目确认,②亚马逊森林正在经历向生物物理紊乱状态过渡,③农业生产的扩大和气候变化是造成亚马逊森林生态紊乱的主要原因。  二、命题立意分析  (一)考什么: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属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层级考查。从内容上看,也考查了考生对全球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