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12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水平低,从本质上说就是写作兴趣丧失造成的。因此,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下就谈一下自己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喜欢写作文,培养写作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作文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要使学生感觉有话可说,必须允许学生找到他最熟悉或者最适合的材料。这里之所以说“允许”,实际上是指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生活,指导并引导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写了再说”。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生活在丰富多彩中的学生却经常感觉作文“无话可说”,这与学生自身语文水平不高有关之外,学生不能或不敢将自己的生活内容写入作文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敢于将自己的生活书面化而成为作文,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教师不仅应该熟悉学生生活,并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学生的世界,更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自己的生活,将之书面化,成为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使学生常常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心中始终洋溢着一种创作的冲动。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有益书籍,拓宽阅读视野,为写作蓄势
  
  坚持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从中积累词汇,锤炼语言,还可提高审美水平,逐步养成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编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注意了课文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新增了不少名文佳作,并附有相应的课外阅读篇目,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积极从课本中去寻找语言营养,对其中的重要篇目,不仅要熟读,更要精读深读,要体会和感受。不仅如此,还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大凡层次相当,思想艺术性统一的文章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深读,以阅读促积淀,以积淀带提高,这样,学生既有话可说,又有话会说,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三、改革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传统的作文批改,多是强调“多作多改”和“精批细改”,教师对学生的每篇作文,从字句选择到审题立意,从中心线索到布局谋篇,都作详细的批改,缺点之一是耗时太多。缺点之二:是由于教师批语面面俱到,力量分散,反而不利于学生及时准确地发现自己作文的问题。因此,要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有必要对这种传统的批改方式进行改革。
  l.训练初期评语重在评内容,用批语与学生对话。
  作文评语可分为重在内容的评语和重在形式的评语,一般说来,学生希望教师在评语中对自己文章的观点内容予以评价,并以此与老师交流。而教师抓住这一点,利用评语与学生谈心,则可极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如果每次作文发下来,学生看到的都是对自己字词句篇的批评,则无疑会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不愿再看老师的评语,也就宣告了老师作文教学的失败。
  而教师对学生作文技巧上的指导,最好放在训练的中后期进行。因为这时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已经形成,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也希望自己在作文的布局谋篇,结构安排,文字使用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而这时候老师再对此给予指导,不仅不会降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而且由于时机成熟,更具雪中送炭之效。
  2.评语必须短而精。
  作文评语应该站在一个比学生高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评语必须锻字炼句,使之成为凝练的艺术品,以此来征服学生。要做到这一点,评语第一应该简明扼要。这一点不仅是出于教师批改实践的需要,也出于教师评语力量集中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写评语时应对作文有充分的了解,并以最简洁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次应该富于启迪性,以凝练语言的方式加入评语的单位有效信息含量,使学生在寥寥数语中得到启发,提高作文水平。
  3.评语要真诚。
  前文已提到,教师激发学生作文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作文变成老师与学生交流的场所,而要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教师首先必须真诚,必须善于用真诚敲开学生内心的大门,并用真诚与学生交朋友。学生愿意在作文中向老师请教,愿意在作文中与老师聊天。每次作文交上去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老师的评语。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作文水平怎能不提高呢?
  4.力争缩短作文评改周期,鼓励学生多练笔。
  如上所说,当作文训练进入良性循环时,学生交上作文后,往往就开始急切盼望作文发下来,看看老师的评语。为了保护学生的这种积极性,教师就应该尽量缩短批改的周期,使学生尽可能快地拿到作文。
  作文教学是一个艰苦、细致、多元的过程,以上只是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但我坚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步昌乡下鲁小学 )
其他文献
通过野外原位试验,采用15N标记技术和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在青海省同德牧场高寒燕麦人工草地研究不施肥对照、单施尿素、尿素+脲酶抑制剂(NBPT)、尿素+硝化抑制剂(DMPP)、尿素+NBPT
为了探讨鱼类在碱水环境中的渗透调节机制,将尼罗罗非鱼从淡水直接转入2 g·L~(–1)和4 g·L~(–1)NaHCO_3碱水中进行急性胁迫试验,分别检测胁迫后0、3、6、12、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