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12兽首

来源 :小学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2007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宝名片
  姓名:圆明园12兽首
  出生年代:公元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
  现居地:中国国家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部分下落不明


  出名理由:除了本身做功细腻、神态一流外,12兽首铜像还是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150多年前,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掉了。圆明园里的各种奇珍异宝被洗劫一空,就连圆明园喷泉池上的12颗动物头部铜像也被他们抢走了。
  不是金子也值钱
  奇珍异宝价值连城,肯定招贼。可是喷泉池上那几颗喷水的动物头部铜像有那么值钱吗?难道是金子做的不成?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乾隆皇帝统治时期虽然国力强盛,不差钱,可是用来彰显富贵,并不是只有黄金才能做到。
  12颗兽首全部由红铜铸造,红铜虽比不上黄金贵重,可在当时也属罕见。因为红铜其实就是纯度达到90%以上的天然纯铜,储量十分稀少!
  另外,红铜的颜色发红,看起来既喜庆又庄严,不然,人家乾隆皇帝又怎么会用红铜仙鹤、红铜香炉来装饰自己的皇宫呢。
  怎会入了洋人眼?
  纵然红铜是好东西,可在圆明园的奇珍异宝面前,按理说是不起眼的。那为什么12兽首还是没能免遭劫难呢?
  细看每颗兽首头像,不论是皮毛的纹路还是动物的神态,都被工匠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联想当时,西方塑像多是石头刻的,金属雕像应该还是第一次见,更别说这雕像的工艺又是那么细致入微了!所以他们也不嫌费事,硬是把所有头像弄下来扛走了!
  不只是装饰
  圆明园里的东西不光设计精美,而且每样东西都有它存在的用意,12兽首雕像当然也不例外,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报时!
  我国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12只动物就代表了一天中的24小时。12个动物的嘴巴就是喷泉的喷水口。每到一个整点时辰,对应时辰的那只动物口中就会喷射出水柱。但每天正午12点是比较特殊的,因为12只动物会同时喷水。那时喷泉旁边绝不是聊天的好地方,因为除了水声什么都听不见。
  有了这个喷泉钟,圆明园里当值的宫人,只要看一眼喷水的动物就知道是什么时辰了。
  巧思只因皇帝喜欢
  为什么要建造这样大型的动物喷水报时钟呢?答案是皇帝喜欢!要知道,乾隆可是个钟表迷,非常喜爱收藏钟表,还专门组织人制造过钟表。为了博取皇帝的好感,大门前的喷水池也得建成个报时钟的样子!
  水往低处“喷”
  新奇过后,问题来了。在没有电动马达抽水机的时代,喷泉的水从哪里来?水是靠什么力量从动物嘴巴里喷出来的?
  答案只有一个,靠落差!由于重力的原因,水总是会从高处流向低处,落差越大,奔流的速度就越快,就越有可能从狭小的喷嘴喷射而出。
  为了实现这个落差,工匠们在圆明园喷泉钟和它近旁的建筑海晏堂之间建起了一个数十米高的夯土台子。台子上面用锡板围成一个盛水的容器——锡海。
  锡海里需要随时都注满活水,于是,海晏堂后面就出现了一栋高大的建筑,那里面安装了一个大型齿轮结构的提水装置。从圆明园各个池塘引来的水,都会被这个提水装置送入锡海。
  数十米的落差将锡海里的水压向了喷泉的出水口,于是水就从喷泉边上动物的嘴巴里喷射出来了!
  喷水报时靠什么?
  水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怎样才能让喷泉在固定的时间喷水呢?这可不好说,因为喷泉钟的实物早已毁掉,而当年的设计图纸也无处可寻,现在考古学家只能推测,喷泉钟的设计应该与铜壶滴漏的原理类似。
  我国古代用的铜壶滴漏计时法,是以两个以上的铜水壶组成一个计时体系。这些铜壶被放在台阶或架子上,每个铜壶上都有一个小孔向下滴水,每层铜壶都承接上一层铜壶滴出来的水。最下层的铜壶里,装有一根有刻度的箭。随着水面的逐渐上升,箭也会逐渐升起露出刻度,用来指示时间。
  12兽首喷泉钟可能也有这样的一个系统,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水注满固定的水槽,水槽的喷水阀门升起,兽口便喷出水来。以此类推,每个时辰都有相应的水槽被注满、喷射,然后继续蓄水,直到正午12点来临时,12个水槽正好同时蓄满水,然后同时喷出水柱。
  大清宫廷“施工队”
  如此精妙的设计,让人不禁惊叹,大清朝的工匠们真是技艺高超。可真相却令人遗憾,这座喷泉钟的设计师是意大利人郎世宁,监督建造的人是法国人蒋友仁,而堂堂大清的工匠们只是充当了施工队的角色。
  若是不信,大可以搬出史书看看乾隆年间的史料记载。当然了,还可以仔细看看12颗动物头的设计。
  中国的传统设计,大多倾向于将动物的外表设计成油光水滑的模样,可是圆明园的这12颗动物头却体现了西方人的设计风格,它们细致地表现了动物的毛发和皮肤的质感,非常写实。
  洋设计遇上鬼天气
  令意大利设计师郎世宁和法国监修蒋友仁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精心设计制造的喷泉钟只使用了3年就被迫停用了,原因是北京的冬天太冷!
  乾隆年间的北京城,比现在要冷许多倍。喷泉钟的出水口经常因结冰上冻而无法喷水,每年冬天都得花大量的人力财力去维护修理。然后乾隆皇帝不乐意了,泱泱大国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为维护一个喷泉耗费过多太不划算!反正也新鲜过了,于是,喷泉钟上的12只动物“失业”了,它们在寂寞中度过了上百年,目睹了清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的过程。
  祸从天降
  1860年的清朝已经衰败得像秋风中的枯叶,英法联军就在此时大举进犯,攻入北京,烧毁了圆明园。喷泉钟的主要“成员”——12颗动物头,连同众多的奇珍异宝一起被掠夺走了。
  它们有的沦为异国他乡游泳池边的装饰,有的在浴室里被当成了衣帽架,还有的在文物贩子手中一次次地被倒卖……
  现在,大部分兽首已经回归祖国,分别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保利艺术博物馆,而蛇首、鸡首、狗首、羊首至今仍下落不明。
  这4颗兽首是否完好,存于何处,何时能重现,就只能等待时间给我们一个答案了!
  小资料:
  中国古代计时主要依靠日晷、水钟、火钟和铜壶滴漏,在明朝万历年间,机械时钟才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到了中国。
其他文献
如何做到长期生活在河流中,既能够自给自足,又不破坏环境和污染水源呢?很简单,用比利时设计师卡勒博设计的“鲸鱼船”吧!  向水母学习  鲸鱼船的外形设计灵感并非源于鲸鱼,而是僧帽水母。生活在温暖水域的僧帽水母,总是将它淡蓝色的透明水泡状浮囊浮在水面上,鲸鱼船也是这样。高9.5米、长80米、宽14.9米的鲸鱼船外层包裹着充气双层膜,看起来像是一个超级大水泡。  水泡浮在水面上的部分有多少并非随意,而是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探案故事:1971年,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员尼尔·莱夫在32岁生日这天进山巡逻,妻子佩吉准备了丰盛的生日晚餐,却没有等到丈夫回来。佩吉给丈夫的同事打电话询问,得知莱夫早已按时下班。惊慌失措的佩吉赶紧报警,警察经过一夜搜山,直到天亮才找到莱夫。不幸的是,莱夫早已身中数枪,命丧黄泉了,甚至连尸体都已经被肢解。最终,这个轰动一时的案件,因为一种神奇的取证技术而尘埃落定,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期刊
有一种炸弹,在空中爆炸的时候,像一团美丽的烟花。这么美丽的烟花却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正义的人们一直想把它关进安全的笼子……  它叫白磷弹,模样很“土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许多武器是越来越洋气的。可是,白磷弹自诞生之日起,就拒绝新科技对它的升级改造,始终保持自己的“土气”本色。  白磷弹为什么很“土气”?  一是它的用料“土气”。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普通的化学物质叫白磷
每个人都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们往往会疑惑,自己的角色是不是足够完美,自己是不是适合现在的角色,就让我们来测试一下,你最适合扮演哪种角色。  如果梦境能够被制造,你最想做  一个什么样的美梦?  A.成为人人羡慕的亿万富翁  B.作为一国元首治理国家  C.和自己的恋人甜蜜相处  D.成为舞台上万众瞩目的国际巨星  下面的内容请先遮挡住,以第一反应挑选上面的答案,然后再来查看
一个故事,颠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一款游戏,见证基因遗传学如何影响人类命运的走向;一部电影,即将向我们展开波澜壮阔的三千年史诗。话不多说,请关注2016年最受瞩目的科幻大片《刺客信条》!  先行者的故事  《刺客信条》当然是一部关于刺客的电影了。不不不,它不是一部武侠片,也不是一部历史片,怎么说呢……它是一部科幻片。  《刺客信条》电影改编自著名游戏《刺客信条》系列。让我们来看看它讲了一个怎样惊掉
迷彩服,是现代士兵作战时穿着的军装,在大自然五彩斑斓的环境中,由不同的色块组成的迷彩服能够很好地隐藏士兵的身影,减少被发现和击中的概率。没穿迷彩服,哪个士兵敢闯进枪林弹雨的战场?那么,迷彩服肯定是很早很早就伴随着战争诞生了,是吗?  古代的军服很显眼  嘿嘿,答案是:不对。  迷彩服的历史可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长,甚至在人类战争史的大多数时间里,迷彩服这种隐蔽和伪装的功能,根本就不被人类所重视。  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