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泽保粮战略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1455206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农民日报》2007年1 2月17日头版文章《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粮食连续4年增产》中统计数字,2007年,我国粮食已经连续4年增产,这是自1 985年以来首次连续4年增产,也是自本世纪以来首次超过1万亿斤。
  但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以粮食、猪肉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成为推动我国物价水平整体出现结构性上涨的首要因素。
  2007年1 2月22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粮食安全问题,指出“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弦要始终紧绷”。
  在中国,除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九大商品粮基地之外,众多散落的商品粮基地也星罗棋布。
  山东省菏泽市便是其中之。
  这个坐落于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上的农业城市,自计划经济年代就是国家商品粮基地,近几年来的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情况如何?
  为此,本刊记者到菏泽进行了买地调查。
  
  农业大市的奉献
  
  山东省一直以农业大省闻名。菏泽则是山东省的农业大市。
  2006年,山东省粮食播种面积在全国列第三位,粮食总产列第二位。其中,菏泽市的粮食播种面积位列山东省第一位,粮食产量位列山东省第二位。这年,菏泽的粮食面积达到1351万百,总产479.1万吨,单产355公斤。
  从2003年到2007年,粮食生产连续5年实现丰收增产,粮食总产实现了由269.8万吨到491万吨的重大跨越。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近1%。
  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地条件好,气候适宜,水资源相对丰富。这些条件使得菏泽的粮食生产得天独厚。
  难怪有人说,“在菏泽,凡是在地里长的,没有长不好的。”
  有资料显示, “七五”期间,菏泽市九个县区全部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八五”期间,菏泽市牡丹区、定陶、曹县、成武、单县、郓城、巨野等七个县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粮棉大县: “九五”期间,菏泽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十五”期间,菏泽再次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大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据菏泽市政府有关人员介绍,近几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胡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始终把提高粮食总产放在突出位置。在实践中,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单产,努力增加总产,保持面积稳中有增。
  2007年,菏泽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2003年增加483万亩。
  作为农业大市的菏泽,优势在于粮棉,而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尤以小麦最佳。这里的小麦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900万亩左右,占粮食播种面积的70%左右,其中近80%为优质专用小麦。小麦产量在山东省占第一位。菏泽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
  谈到粮食,菏泽人充满了自豪感。一位曾经在定陶县政府机关工作的退休干部对记者说:“菏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只种粮食,农民难以致富。”
  据菏泽市政府提供的数据,2005年市财政收入21.12亿元,国民生产总值450.7亿元,两项指标在山东17个城市中排第15位。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山东省平均水平的1/4。
  菏泽市委书记陈光形容,菏泽是“农业大市、工业小市、财政万市”。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菏泽农业的进 步发展。
  菏泽市政府有关人员还表示,长远来看,随着政策效应的递减,粮食价格与生产成本不成比例,国家补贴力量有限,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难免受到冲击。对于菏泽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来说,仅仅靠粮食种植业很难摆脱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位。
  
  思路决定出路
  
  “地方在粮食生产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努力处理好增加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菏泽市委书记陈光对记者说。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得到了广泛拥护。延续两千多年农业税的取消,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菏泽的粮食生产连续5年实现增产增收。
  但是,粮食生产存在的现实困难仍然不容忽视。
  思路决定出路。
  菏泽市想出了一个既能保证粮食安全、提高粮食质量,又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用市委书记陈光的话说,就是“粮食、林业、畜牧三业俱兴,加工、流通、生态建设共同发展”。
  菏泽的林业有悠久的历史,这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位于黄河冲积平原的菏泽原来是有名的“黄患区”,春天风沙很大,一到大风天气就“关不上门、揭不开锅、张不开嘴、睁不开眼”。东明县曾被人们戏称为“东昏县”。每年4、5月份,黄河中积平原特有一种“干热风”,这是粮食减产、特别是小麦减产的罪魁祸首。
  为了防风固沙,农民开始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屏障。
  近5年,政府大规模推广林业,全市新增造林面积95万亩,目前有林地面积480多万亩,农田林网1082万亩,农林间作35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2%。菏泽成为全国著名的平原绿化先进单位。
  林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 “白天不见庄,晚上不见光,平原有森林,林中有粮仓”是对菏泽林茂粮丰的真实写照。森林的生态功能作用日益明显,增加了降水,减小了风速和蒸发,提高了土壤、空气湿度。大面积种树使得“干热风”基本消失。据气象观测资料,1997年以来的10年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菏泽全市年降雨量增加2.9%,风沙日数减少69.7%,空气质量大大提高。
  由于在林业方面的发展思路,菏泽形成了林木繁茂灾害减少一粮食丰产-环境优美的良性循环。
  林业发展为牲畜提供了大量食料,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由于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很多农民搞起了林下养殖。畜牧业一直是菏泽的长项,鲁西黄牛、青山羊、小尾寒羊等品种优良,特别是鲁西黄牛,备受日本人推崇,大量出口国外。菏泽还培育壮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狠抓养殖小区建设和规模饲养,并强化技术服务,2007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93.5亿元。
  畜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粮食发展。由于动物排泄物作为天然肥料进入到土地中,土地品质提高了,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菏泽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使得全市每年增产粮食10万吨左右,增收1.5亿元。另外,畜牧业促进了粮食过腹转化增值。2007年,菏泽市肉类总产量达58.85万吨,禽蛋36.55万吨,粮食增值约25亿元。菏泽还大力推广秸秆养殖技术,每年消化粮食作物秸秆450万吨,节省饲料成本4.5亿元,既消除了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现在,菏泽呈现出“粮丰、林茂、畜旺”的繁荣景象,走出了科学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此外,菏泽政府在抓粮食生产方面还有三个“利器”。
  一是抓好粮食的加工、流通,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产业,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截至2007年12月底,全市各类粮食加工、深加工企业共有1789家,利税总额3.34亿元。这带动菏泽市的粮食价格高于周边地区,有力地拉动了粮食生产。
  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提高抗旱除涝能力。2003年以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3.76亿元,目前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50万亩,为粮食丰产丰收奠定了坚买的基础。
  三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和品质不断改善。菏泽引进和推广50多个小麦、玉米高产优质品种,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9%。推广了10项实用技术,普及推广率超过80%。
  “三业俱兴、共同发展”,以及对粮食产业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科技的重视,共同带来菏泽粮食的连年丰收。
  
  粮食安全的思考
  
  粮食价格与生产成本的比例失调,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种粮农民收入提升速度慢,是菏泽粮食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之。
  “前几年与农民座谈,他们的种粮积极性非常高,可现在农业生产资料都在涨价,原来农民不把劳务计算入成本,现在也计算了。”菏泽市副市长段伯汉对记者说。
  据段市长介绍,地方政府在政策指导下,通过行政手段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而且,粮食由国家定价,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完全放开,这样的结果是,粮食价格虽然上涨,但增长速度远远慢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
  段伯汉算了一笔账,如果把粮食价格提高2角,若按平均1 000斤庙算,农民年增收才200元钱,整个菏泽增收不到14亿。在菏泽,即使这样利润小,农民也愿意干。因为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微弱的经济效益还能显现出来。但如果这种状况再持续几年,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或许难保。
  对干粮食生产,国家还有补贴政策。自2004年以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菏泽全部免除了农业税,落买粮食直补面积3756万亩,粮食直补资金4.9亿元,良种补贴1.3亿元,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4.3亿元,农机购置补贴2550万元。
  段市长告诉记者,除了粮价上不去,补贴力度不够,像菏泽这样的农业生产地区,地方财政补贴农业存在很大困难。地方政府所做的只能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如保证特困群体不挨饿受冻,上得起学等,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能力很有限,反哺农业不很现买。
  “如果农业生产被边缘化,那么粮食安全一定会受到影响。”段伯汉说,“农业方面的政策,一是搞保险,不仅种植业需要保险,养殖业更需要保险:二是把病虫害的防治列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三是国家支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无工不富”,农业地区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工业带动,靠工业反哺农业。
  众多经验已经表明,在现阶段,只有通过农业产业化,通过企业带动农民进行规模化种植、规模化养殖,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完善粮食等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才能尽快提高农民收入。
  菏泽有900万人,1000多万亩耕地,计划经济时期却连一个化肥厂、农机厂、农用生产资料的大厂都没有。与山东省发达的烟台、潍坊等地相比,菏泽的农业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菏泽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够强。
  如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摆在菏泽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
  “地方经济发展受政策影响非常大。”段伯汉说: “建议国家制定政策,划分工农区,像菏泽这样的农业地区,没有必要上需要特殊条件的大项目,只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譬如在粮食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方面的政策,以促进区域内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才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长久之策。”
其他文献
2021年8月5日,青海湖边,海拔3400米的草原上,一位藏族女性正在放牧  原定今年5月20日的毕业烟花秀被取消之后,青海湟川中学的学生们把鲁迅的《热风·随感录四十一》打印出来,贴在了学校的布告栏上。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这所青海省最好的高中,学生们准备来一次爆发。  时隔近3个月,湟川中学的学生张
3月3日,陈抟故里重庆·潼南乡村旅游系列节会拉开帷幕,30万亩金灿灿的油菜花美不胜收,特有的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文化让游客大饱眼福。  近年来,潼南把“西部绿色菜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作为全县发展定位,把农业与旅游融合作为实现目标定位的战略举措,依托富足的农业和旅游资源,建设了10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和30个“百村百园”等一批农业旅游基地,把赏花节、菜博会、采摘节办在田间地头,让市民
2019年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中国和东盟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双方关系经过多年发展,从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迈入提质升级的成熟期。在中国—东盟友好交往的历史长河中,双方媒体一直充当着促进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随着双方关系步入成熟期,中国和东盟未来如何进一步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双方媒体如何深入务实合作,携手共筑新时代的中国—东盟关系?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报道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性直情爽的陆万运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小时候生活在安徽淮北平原的一个小山村里,是在乡间荷塘边,闻着荷花的清香,嬉戏长大的,在他还识字不多的孩童时期,就已能背诵不少有关荷花的诗文。“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就是他少年的美好记忆。长大后,读到宋人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距孟京辉导演在第一届北京青年戏剧节上喊出让“戏剧革命像爱情一样来到你身边”,已经4年了,伴着青戏节越来越花哨的斑马logo,活跃在这个平台上的人和剧也越来越多。今年9月,50多出中外戏剧在12个剧场上演,本刊记者从中选取了有不俗表现的2部。在第一届青戏节中脱颖而出的导演邵泽辉跟记者说,商业成功从来不是青戏节的衡量标尺,用心做,做出不同的就好。    需要思考的戏剧    演出前,曹禺的女儿剧作家万
2020年10月22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高山乡布愣沟小学的低年级学生  “如今全国都实现了脱贫,而我们正一步步走向贫困。”在一份有甘肃省临夏县100多位“义教老师”签字的“申请报告”中,他们这样描述自己的处境。  “义教老师”这个群体对很多人而言是陌生的。  他们大多在边远山区任教,每月领1500元生活补助、没有五险一金、面临随时被解聘的不确定性。其中很多是女性,有的已经从教十几年,有
为切实加强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山西省朔州市同煤浙能麻家梁煤业公司严格落实各级干部在岗、在位、在状态,凡事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盯紧安全生产工作。严格领导干部值班、带班、跟班制度,24小时不断线,不空岗、不漏岗。领导干部须深入基层、现场、一线,及时发现并组织消除事故隐患和险情,及时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行为,确保对各类突发事件反应迅速、处置及时。  公司纪委
从沉寂的边陲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高科技大都会——众所周知,这是发生在中国南方城市发展中灰姑娘童话成真的故事。当年3万人在这个被世界遗忘的宝安县城里日常劳作,如今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是高耸入云、外墙灿亮的摩天大楼。中国未来的科技精英们匆忙进出办公楼的旋转门,穿梭在大楼之间,他们正在追逐新的梦想。  1979年,中国政府宣布建立深圳市,次年宣布该市成为全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整整40年过去了,当时开启这个史无
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友谊宾馆出席清华大学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仪式。  坐落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郊区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面朝大海,宛若一艘洁白的帆船。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俄罗斯第一时间向中国伸出援手,邀请996名地震灾区中小学生来到“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疗养。在这里,他们受到精心照料,渐渐从灾难的阴霾中走出来,重建心灵家园,拥抱多彩天地。2018年 9月,
中节能实业坚持“兵团作战”“建船出海”,充分发挥业务载体作用,争当长江大保护的排头兵。  作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节能”)在华东地区的全资子公司,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 “中节能实业”)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中肩负着重要央企使命与责任,目前,正致力于打造“中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运营商”。在这一背景下,中节能实业将如何响应国家号召,融入大区域发展,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