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锌剂治疗29例肠病性肢端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集的29例肠病性肢端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肠病性肢端皮炎治愈10例(占34.48%),好转16例(占55.17%),未愈2例(占6.9%),死亡1例(占3.45%),复发1例(占3.45%)。结论:锌剂治疗肠病性肢端皮炎效果良好。
【关键词】肢端皮炎 肠病性 锌剂治疗
肠病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 A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皮肤病,其中先天遗传性缺锌少见,而后天继发性锌吸收障碍更为常见。现对29例肠病性肢端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锌剂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方法:对29例肠病性肢端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1.2 一般资料: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29例肠病性肢端皮炎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9例,发病年龄3天~4岁,其中6个月以下22例,6~12个月5例,4岁1例,平均发病年龄5个月。人工喂养14例,混合喂养2例,母乳喂养12例,非患儿母亲母乳喂养1例。4例为母乳喂养断奶后发病。
1.3 临床表现:29例患儿均有轻重不等的皮肤损害,以口鼻周围、臀部、会阴及肛门周围多见,少数在躯干或四肢末端。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脱发,其中毛发细黄、明显稀少5例,轻微脱发24例。腹泻20例,轻度腹泻9例,中度腹瀉7例,重度腹泻4例。情感障碍程度:情感淡漠16例,烦躁4例,正常9例。营养好1例,营养尚好1例,营养中等7例,营养不良20例(其中Ⅲ。5例)。足月顺产26例,早产3例。
1.4 实验室检查:皮损处鳞屑真菌镜检阳性4例,5例患儿口腔粘膜白膜真菌镜检全部阳性,4例血锌检查均明显降低。
1.5 诊断标准:① 好发年龄,6个月至1岁幼儿最常见,尤其是断奶期。② 部分有明显家族史及遗传史。③ 典型的皮炎,腹泻,脱发三联症临床表现。④ 皮疹好发部位及其他症状。⑤化验血清锌低于正常值。
1.5 治疗方法:29例肠病性指端皮炎患者均予以口服锌剂(硫酸锌糖浆或铁锌合剂)治疗。
2 结果
29例肠病性指端皮炎患者经口服锌剂(硫酸锌糖浆或铁锌合剂)、抗感染、营养支持(输血浆或白蛋白)治疗。治愈10例(占34.48%),好转16例(占55.17%),未愈2例(占6.9%),死亡1例(占3.45%),死亡患儿因合并重度营养不良,就诊较晚,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复发1例占(3.45%),至7岁共复发3次。
3 讨论
肠病性肢端皮炎(AE)是一种婴幼儿较为少见的疾病。1942年由Darbolt Closs命名[1],国内于1964年首次报道。A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为锌吸收的遗传性缺陷所致。引起锌缺乏的机理,Kury[2]等认为AE主要是因位于染色体8q24.3区域的SLC39A4基因出现突变,使吸收锌的能力明显下降,从而出现遗传性缺锌。也有认为与锌的转运在不同细胞中和锌透膜吸收有关[3]。
本组患儿绝大多数分布于农村、区县城镇,多数有明显的喂养不当史,16例(55.17%)患儿为人工或混合喂养,4例为母乳喂养断奶后发病,可见喂养不当可能是遗传因素外的主要原因。
自l973年Barnes首先用口服锌治疗本病以来,锌补充治疗已成为本病的首选疗法。本组29例AE病例应用锌剂治疗治愈率34.48%、好转率55.17%,疗效明显。观察所有住院患者用药后,皮损明显消退时间3-10天,腹泻基本消失时间1-9天,患儿精神同步好转。常铁欣等比较了外用药和内服硫酸锌治疗AE的复发率,认为内外用药同步进行治疗疗效更佳[4]。本组病例仅1例复发(占3.45%),这可能是婴幼儿一过性肠道功能紊乱引起锌吸收利用障碍。1例死亡患儿合并重度营养不良,就诊较晚,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肠病性肢端皮炎患儿应及时就医,早诊早治。在临床治疗上以补锌治疗为主,辅以多种维生素,营养支持疗法,加强局部护理。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区别对待遗传性缺锌和继发性缺锌所致AE,前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机体先天存在锌吸收障碍,需长期甚至终身补锌;后者为营养缺乏症,无遗传性,一般只需短期补锌,之后注意营养搭配、合理膳食即可治愈[5]。
参考文献:
[1] Danbolt N. 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 Br J Dermatol. 1979;100 (1) :37-40.
[2] Kury S,Dreno B,Bezieau S,et a1. Identification of SLC39A4, a gene involved in acrodermatitis entempathica. Nat Genet. 2002; 31(3): 239 – 240.
[3] Eide DJ. The SLC39 family of metalion transporters.Pflugers Arch 2004;447(5):796-800.
[4] 常铁欣,胡佩琴. 肠病性肢端皮炎48例疗效观察.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2):63-65.
[5] 董青生,冉玉平,向耘等.婴儿肠病性肢端皮炎1例 — 附家系调查.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2):117-118.
基金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07ZC020
【关键词】肢端皮炎 肠病性 锌剂治疗
肠病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 A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皮肤病,其中先天遗传性缺锌少见,而后天继发性锌吸收障碍更为常见。现对29例肠病性肢端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锌剂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方法:对29例肠病性肢端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1.2 一般资料: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29例肠病性肢端皮炎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9例,发病年龄3天~4岁,其中6个月以下22例,6~12个月5例,4岁1例,平均发病年龄5个月。人工喂养14例,混合喂养2例,母乳喂养12例,非患儿母亲母乳喂养1例。4例为母乳喂养断奶后发病。
1.3 临床表现:29例患儿均有轻重不等的皮肤损害,以口鼻周围、臀部、会阴及肛门周围多见,少数在躯干或四肢末端。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脱发,其中毛发细黄、明显稀少5例,轻微脱发24例。腹泻20例,轻度腹泻9例,中度腹瀉7例,重度腹泻4例。情感障碍程度:情感淡漠16例,烦躁4例,正常9例。营养好1例,营养尚好1例,营养中等7例,营养不良20例(其中Ⅲ。5例)。足月顺产26例,早产3例。
1.4 实验室检查:皮损处鳞屑真菌镜检阳性4例,5例患儿口腔粘膜白膜真菌镜检全部阳性,4例血锌检查均明显降低。
1.5 诊断标准:① 好发年龄,6个月至1岁幼儿最常见,尤其是断奶期。② 部分有明显家族史及遗传史。③ 典型的皮炎,腹泻,脱发三联症临床表现。④ 皮疹好发部位及其他症状。⑤化验血清锌低于正常值。
1.5 治疗方法:29例肠病性指端皮炎患者均予以口服锌剂(硫酸锌糖浆或铁锌合剂)治疗。
2 结果
29例肠病性指端皮炎患者经口服锌剂(硫酸锌糖浆或铁锌合剂)、抗感染、营养支持(输血浆或白蛋白)治疗。治愈10例(占34.48%),好转16例(占55.17%),未愈2例(占6.9%),死亡1例(占3.45%),死亡患儿因合并重度营养不良,就诊较晚,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复发1例占(3.45%),至7岁共复发3次。
3 讨论
肠病性肢端皮炎(AE)是一种婴幼儿较为少见的疾病。1942年由Darbolt Closs命名[1],国内于1964年首次报道。A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为锌吸收的遗传性缺陷所致。引起锌缺乏的机理,Kury[2]等认为AE主要是因位于染色体8q24.3区域的SLC39A4基因出现突变,使吸收锌的能力明显下降,从而出现遗传性缺锌。也有认为与锌的转运在不同细胞中和锌透膜吸收有关[3]。
本组患儿绝大多数分布于农村、区县城镇,多数有明显的喂养不当史,16例(55.17%)患儿为人工或混合喂养,4例为母乳喂养断奶后发病,可见喂养不当可能是遗传因素外的主要原因。
自l973年Barnes首先用口服锌治疗本病以来,锌补充治疗已成为本病的首选疗法。本组29例AE病例应用锌剂治疗治愈率34.48%、好转率55.17%,疗效明显。观察所有住院患者用药后,皮损明显消退时间3-10天,腹泻基本消失时间1-9天,患儿精神同步好转。常铁欣等比较了外用药和内服硫酸锌治疗AE的复发率,认为内外用药同步进行治疗疗效更佳[4]。本组病例仅1例复发(占3.45%),这可能是婴幼儿一过性肠道功能紊乱引起锌吸收利用障碍。1例死亡患儿合并重度营养不良,就诊较晚,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肠病性肢端皮炎患儿应及时就医,早诊早治。在临床治疗上以补锌治疗为主,辅以多种维生素,营养支持疗法,加强局部护理。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区别对待遗传性缺锌和继发性缺锌所致AE,前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机体先天存在锌吸收障碍,需长期甚至终身补锌;后者为营养缺乏症,无遗传性,一般只需短期补锌,之后注意营养搭配、合理膳食即可治愈[5]。
参考文献:
[1] Danbolt N. 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 Br J Dermatol. 1979;100 (1) :37-40.
[2] Kury S,Dreno B,Bezieau S,et a1. Identification of SLC39A4, a gene involved in acrodermatitis entempathica. Nat Genet. 2002; 31(3): 239 – 240.
[3] Eide DJ. The SLC39 family of metalion transporters.Pflugers Arch 2004;447(5):796-800.
[4] 常铁欣,胡佩琴. 肠病性肢端皮炎48例疗效观察.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2):63-65.
[5] 董青生,冉玉平,向耘等.婴儿肠病性肢端皮炎1例 — 附家系调查.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2):117-118.
基金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07ZC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