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资源互动之活水激自学能力之涟漪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eng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是,教材的篇目有限,若仅就课内资源来学习语文,学生们就变成了被束缚在鸟笼里的小鸟,亦或是蹲在温水里的青蛙,纵有高飞远跳的本事,也翻不出语文书这座“五指山”。此时,老师应该做个铺路人,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将课内外资源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新天地中展翅翱翔。
  那么,老师该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通过课内外资源的互动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在此,笔者就苏州市名教师薛丽芬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5课《鸟语》一课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借已知的课外资源,解未知的课内疑惑
  著名的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认为,儿童乃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对于儿童来说是永不枯竭的甘泉之井,他们会在学习中产生新的需求,他们的思维器官会不断获得运用的享受。当学生在课内学习遇到疑惑时,课外资源就成了源头活水。
  【教学片段1】
  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生1:大家好,我们是“一鸣惊人”小组,接下来由我们和大家交流我们小组的收获和问题。
  生2:从“燕子”那里我们知道了只要勤奋,就会有所收获。
  生3:我的收获是,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由此我想到了第7课《人类的老师》,这可以进一步表明,鸟儿不仅是人类的老师,更是人类的朋友。
  生4:我从最后一个自然段“鸟儿的确是人类的朋友啊”看出,这句话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与鸟儿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
  生2:接下来由我们小组给大家提几个问题。喜鹊的嗓音并不出众,为什么人们还这么喜欢它?
  生5:我来回答。喜鹊在我国一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喜鹊出现在贺卡上,表示祝福朋友、装点美好生活;喜鹊作为窗花贴在窗户上,寓意喜上眉梢……喜鹊寓意美好,所以人们都喜欢喜鹊。
  生1:最后我们小组得出一个结论:一只燕子带不来夏天,一个晴天带不来生机(亚里士多德)。
  在这个片段中,有名学生对于“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不甚明白,于是另一名学生马上给予回答。他的回答到位在理,但显然不是书本知识,而是通过课外查资料所得。喜鹊,作为中国民俗文化中一个特殊的标志,历史悠远,内容丰富,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喜庆、吉祥、好运的象征。在课文中,作者提到的鸟,如布谷、喜鹊、大雁、苍鹰……都含有着积极向上的文化意义,这些意义,仅就课文本身来看,是浮于表面的。但是,经这名同学自己的手一查资料,不仅解决了学课文的疑惑,更将课文中的文化层次上升了一个台阶。这一课外资源的补充恰好弥补了课文的不足。课内外资源的互动,打开了学生查询资料的窗口,教会了学生“课内不足课外补”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疑难的能力。
  二、仿平凡的课外资源,悟适切的课内实践
  古人说得好:“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课文作者将人与鸟的对话写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虽然只有四句话,但是薛老师却借用一段平凡的课外资源,激起了学生自己的发现,可谓下了大功夫。
  【教学片段2】
  品味对话,感受押韵意味。
  师:我们先学“布谷鸟”这一部分。读读看——
  (全班齐读)
  师:听“布谷鸟”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
  生:布谷,布谷。
  师:它为什么叫得这么好听?其实这里有个规律,谁知道?
  (出示:“你做什么?”“种田织布。”“你喜欢什么?”“勤劳刻苦。”)
  生1:这段话是押韵的。“布、苦”,押u韵。
  师:难怪这么好听,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美。老师也写了一段布谷的鸟语,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你做什么?”“快快割麦。”“你喜欢什么?”“快快播谷。”)
  生2:我认为这样写没有课文中的好。
  师:为什么呢?我写的也挺押韵的呀。
  生2:上面的“割麦”和“播谷”不押韵。
  师:哦,课文中押了两处韵,我只押了一处,这里不如课文。
  生3:我认为,作者是个小孩子,应该努力学习。我想让大家看第9小节。“听,布谷鸟叫你勤劳刻苦呢!还不赶快上学去,愣着干啥?”这里写“勤劳刻苦”可以看出和鸟儿对话对“我”的学习有帮助。
  师:其实,我这样写“快快割麦”“快快播谷”也是可以的,但是这样的话……
  生3:如果是对大人和农民说的,就更好了。
  师:看来这个“勤劳刻苦”,不仅起到了押韵的作用,还催促大人做农活、催促小孩学习,一语双关。
  在上述片段中,薛老师让学生朗读句子,感受押韵所带来的韵律美;接着,她又仿照课文写了一段话,请学生作比较。最为精彩的便是学生的发言了。生2经过了上一环节的学习,马上注意到了语言的形式,四句话中,要二、四押韵才顺口。生3更是慧眼,他发现了语言的内涵,课外资源中的内容并不符合作者的身份。薛老师的教学四两拨千斤,换取了学生学习时蓬勃的朝气、旺盛的精力,以及丰富的言语能力。
  一般老师在进行此段教学时都会试着让学生练习说话:“你做什么?”“你喜欢什么?”虽然学生说出来的内容也能算是贴合文章情境了,但是读起来乏善可陈,更无韵律美感。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只有教学生读文字,学生才会说语言;教学生学方法,学生才会自主学。课内外资源的互动,激荡出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语言的火花,沉淀出了阅读的眼力。
  三、赏形象的课外资源,得趣味的课内仿写   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的那样:“课内教学是星星之火,课外要让这星星之火燎原。教师要做名家名篇的领路人,读写结合的引路人。”读写结合,并非读时便读、写时便写,要行之有法,辅以声色渲染,学生才能有话可写。
  【教学片段3】
  图文连线练习:老师课件出示各种鸟的图片及鸟的叫声,请一个学生上台连线,其余学生相机模仿鸟的叫声。
  叽叽喳喳 叽,啾啾啾啾
  兹兹啾,啾啾啾 咕咕,咕嘎嘎,咕,嘎嘎
  嘎嘎嘎嘎 唧喳唧喳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根据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写一写(任选一鸟)。
  (出示:画眉、黄莺、百灵、麻雀、白头翁、白鹭等的图片及如下文字。
  听,那“ ”的亲切啼叫,分明是 呢!
  听,那“ ”,那不是分明在说“ ”吗?)
  (能用上“押韵、反复”更好)
  小组展示:
  生1:听,鸽子那“咕咕咕咕,咕咕咕咕”的亲切啼叫,分明是“福星高照,福星高照”呢!
  生2:听,黄莺那“啾啾啾啾”的亲切啼叫,那不是分明在说“生活好,烦恼少”吗?
  生3:听,乌鸦那“啊——啊——”的亲切啼叫,分明是“什么坏事都怪我,我冤啊!”
  师:我们总把坏事套在乌鸦的头上,认为它是不祥之兆,所以它在申冤。(生笑)
  生4:听,麻雀那“唧唧喳,唧唧喳”的亲切啼叫,那不是分明在说“生活好,多逍遥”吗?
  生5:听,白头翁那“咕——嘎嘎,咕——嘎嘎”的亲切啼叫,那不是分明在说“我是厉害的演奏家,演奏家”吗?
  生6:听,天鹅那“嘎嘎嘎嘎,嘎嘎嘎嘎”的亲切啼叫,分明在说“我多美,我多高贵”呢!
  师:看来大家都能懂鸟语,懂其意,还有的用上了押韵和反复,本领真大!
  薛老师在写话前拓展了课外各种鸟的图片及叫声等相关资料。纵然这些鸟学生们都听说过,但是,一旦色彩鲜艳的图片映入眼帘、形象生动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时候,学生的感官体验就会更为丰富、具体。在这种冲击之下,学生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般跃然纸上。课内外资源的互动,融合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交汇了具体的形态和抽象的言语,挖掘了学生精准的言语实践的潜力。
  四、串零碎的教学资源,明清晰的课文主旨
  凡对课堂教学起作用的事物,如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资料、教学设备、教学环境、教学群体、教学技术,都可作为课堂教学资源。而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则是教学资源中最为灵动的一笔。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薛老师总是不遗余力地将重要内容写进板书。当她引导学生概括第一段时,便将学生零碎的回答凑成板书:从小爱鸟歌与姿;学完布谷鸟叫后,又概括:布谷声声催刻苦……当教学即将进入尾声,薛老师的板书串联成了一首绝妙的小诗:
  从小爱鸟歌与姿,
  公冶传说更添奇。
  布谷声声催刻苦,
  喜鹊喳喳报佳期。
  知音解语深情建,
  实我益友与良师。
  通过这首板书小诗,我们发现,薛老师的整个教学是一以贯之的,没有一步路是多余的: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于是段意被概括进了诗歌中;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于是板书也用上了押韵;老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课文的文化内涵,于是板书中最后两句明确地点明了中心主旨。老师的板书对学生来说是个良好的学习资源,也是优秀的习作范本。课堂教学资源的互动,沟通了学生的说与老师的写,打碎了语文课堂中“听说读写”的独立训练板块,化零为整,为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搭建了更高的平台。
  借已知的课外资源,解未知的课内疑惑;仿平凡的课外资源,悟适切的课内实践;赏形象的课外资源,得趣味的课内仿写;串零碎的教学资源,明清晰的课文主旨。在现如今大语文理念的倡导下,在阅读热潮的涌动中,在课标要求的旗帜下,将课外资源引入课内学习中显得越来越有必要,而通过课内外资源的互动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失为一个法子。诚然,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课内外资源的互动也非一两节课就有效果,这还需要学生和学生间的合作发展能力、老师和学生间的教学互助合力。引资源互动之活水,必能激起学生自学能力的阵阵涟漪。
  作者简介:江苏省太仓市璜泾镇鹿河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最近,季殿玉老师的写字教学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七十多岁的已退休十多年的老教师,却退而不休,一如既往地活跃在一线教学的讲台上,在写字教学的园地里精耕细作,奉献自己宝贵的经验,真让人肃然起敬。联想到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在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下,写字教学有所弱化的倾向,觉得请季老师这样的专家多方呼吁,多向引导,真的是很有必要。季老师讲的以下几方面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  一、细节——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
期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世事纷繁,变幻莫测。移步换形,亦峰亦岭。语文教学诚然应该求其真,但何者为语文之“真”,又何以达到语文之“真”?  康德说,人不能认识物自体。最近物理学界的狂欢,不仅是广义相对论被直接验证,更是因为看待宇宙有了崭新的方式。曾经,人们以为物理学的大厦已完整建立,后世物理学家只需修修补补。如今,因为引力波的发现,天文学或起革命性的变化。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存在着根本性
期刊
为了上好《诺贝尔》这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钻研教材、上网查资料、做课件等,可课堂上的我仍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某个环节岔开去,影响下一个教学环节,从而完不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内心渴望将一节行云流水、完美无瑕的课展示给听课老师,以至于课堂上,我和我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一节课上完了,发现学生仍在原地踏步。  当听完周雨明老师那淡定自若、风度儒雅的《诺贝尔》一课时,才知道自己的课堂少了一份从容、一份淡定
期刊
2015年11月21日上午,我听了来自台湾的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张瑞华老师的专题讲座《穿越〈大鼠〉细思辨——听说读写的美好遇合》。在这个专题讲座中,张老师以她自己的文言文教学课《大鼠》为案例,向与会者谈到了台湾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与过程。  张老师教学《大鼠》一课,共用四个课时,前三课时张老师主要解决读、译文言现象归纳、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关键句等问题。第四课时,是在前三个课时基础上的一节面向台北市的展
期刊
古今中外的教育著作及教育家,都强调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世界观的熏陶和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语文已经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人文科学,不仅仅是知识文化的载体,不仅仅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纽带,同时更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审美教化功能的重要途径。
期刊
记叙文,简而言之“记人写景叙事”,“记人写景”作为回忆性心理过程,因人而异,各有不同。“叙事”则是一项艺术活,“文似看山不喜平”,讲究一个“巧”字,列叙、评叙、倒叙、补叙……都需要潜心揣摩构思。高三记叙文写作教学时,指导学生读写结合,搜集素材、去粗取精、积淀情感是拔尖的关键。  一、具体,记叙文写作定要“情真意切”  1.细致观察,写作深处的“根”  天下文章都是因事而生、有感而发,特别是写作具有
期刊
我校提出打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书香氛围,引领全校师生形成“人人多读书,个个读好书”的求学新风,让经典诵读伴随书香校园的创建走进了校本课堂。学《三字经》、读《弟子规》、背《千字文》、诵唐诗宋词、赏《论语》已然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此举也开启了清水亭人读诗、学诗、写诗的新路程。  一、诗韵润行,走特色办学之路  1.理念引领,明确诗教工作方向。我们认为:诗教的意义,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大量以导学案为基础的课堂拓展材料应运而生。这种重视思维训练、鼓励质疑、提倡反思的导学案模式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有价值的、全面的、系统的思辨材料,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理解和体悟。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自助式”活动单导学模式顺应这一要求,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该模式可以从合理定位、智慧引领、共享课堂
期刊
叶圣陶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对课文巧品妙析,才能促成学生的有效感悟,从而闪现智慧与情趣的火花,使课堂精彩纷呈。然而在小语人呼唤追求语文“本真”的今天,我们依然发现在“品读”环节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剖析“品读感悟”的几个问题  (一)蜻蜓点水,浮于表面  教师的备课缺少对文本的先期阅读,只是“拿来主义”地看看教学参考用书的文本解读。由于自己没能深入研读文本,
期刊
“用教材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理念,教材仅仅是“范例”,是可供人们解读的“文本”,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二度开发”“深加工”。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几点看法。  一、精准的提炼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哪些地方是需要提炼出来进行精读的,在课堂上,只教“有用的部分”,其他地方略过即可,也就是“长文短教”。  要做到精准的提炼,也就是“长文短教”,就要设计高质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