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上有这么一个段子,深圳有一家企业,该企业在细分领域已经做到了国内龙头,过去10年利润加起来接近10亿。但这显然不是券商看到的企业优势,该企业的优势在于:“厂区毗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根据测算仅考虑本部厂区和研发总部基地合计潜在价值近100亿元。”辛辛苦苦做了十年实业,也不过是卖地皮所得的十分之一。所以,做实业的奥秘在于:自有厂房。
这个段子不知真伪,但很显然映照了当前的一个现实:萎靡不振的实体经济以及火爆的土地资本游戏。
土地公开拍卖始于1987年,在建国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段相当长时间里,我国的建设用地使用大多是划拨+无偿的方式。1987年12月1日,深圳进行了我国建国后的第一场土地拍卖会,为国有建设用地的有偿出让开了先河。
随后的近30年中,土地有偿出让(也包括协议出让)成为我国土地使用过程中的主流方式,划拨用地的范围和规模逐渐减少,为土地资源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另一方面逐渐采用价高者得的方式,使得地价节节上涨,地方政府随之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真金白银。
公开资料显示,1995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是420亿元,2014年土地出让收入达到创历史纪录的4.29万亿元。
在2000年之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一直较为平稳,年度收入大多在400亿元至600亿元之间。
《中国土地年鉴1996》第60页提及,1995年,全国通过出让方式提供用地43403公顷,出让金总额为420亿元(其中原划拨土地转让补交出让金24亿元)。
而到了2005年,据农业部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廖洪乐所著《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六十年》第137页提及,2005年全国共有偿出让土地165584公顷,取得土地出让收入5883亿元,每公顷土地出让收入折合355.3万元。与1995年相比,国有建设用地出让金收入,每公顷土地出让金收入(即土地价格)分别增长了16.7倍,3.6倍。
再往后推十年,2015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已经高达为3.25万亿元,而2014年的记录则是4.29万亿元。
最新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出让面积9.15万公顷,同比增长0.1%。土地出让合同价款1.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8%。一般而言,下半年土地出让收入会是上半年的两倍,结合当前房地产市场态势,今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有望再度超过4万亿元。
20年的时间,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从400亿飙升到了4万亿,一系列的新城规划接连出台,国务院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规划人口达34亿。与此同时,在这段时间内,地方政府的负债也超过了20万亿元。
舆论和公众对“土地财政”有议论,甚至贬多褒少,不是“土地财政”出了问题,而是支配“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出了问题,是地方政府在利用“土地财政”时,完全当作政府的工具,而不是发展的手段。如果将其当作发展的手段,从而有效地发挥土地资产的作用,就不会出现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象,也不会因“土地财政”引发那么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现在,各方都把房价上涨、政府负债大幅攀升归咎于“土地财政”,有道理但不全面。对“土地财政”来说,被政府当作政绩工具,且不受任何约束,才是变质的根源。
这个段子不知真伪,但很显然映照了当前的一个现实:萎靡不振的实体经济以及火爆的土地资本游戏。
土地公开拍卖始于1987年,在建国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段相当长时间里,我国的建设用地使用大多是划拨+无偿的方式。1987年12月1日,深圳进行了我国建国后的第一场土地拍卖会,为国有建设用地的有偿出让开了先河。
随后的近30年中,土地有偿出让(也包括协议出让)成为我国土地使用过程中的主流方式,划拨用地的范围和规模逐渐减少,为土地资源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另一方面逐渐采用价高者得的方式,使得地价节节上涨,地方政府随之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真金白银。
公开资料显示,1995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是420亿元,2014年土地出让收入达到创历史纪录的4.29万亿元。
在2000年之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一直较为平稳,年度收入大多在400亿元至600亿元之间。
《中国土地年鉴1996》第60页提及,1995年,全国通过出让方式提供用地43403公顷,出让金总额为420亿元(其中原划拨土地转让补交出让金24亿元)。
而到了2005年,据农业部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廖洪乐所著《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六十年》第137页提及,2005年全国共有偿出让土地165584公顷,取得土地出让收入5883亿元,每公顷土地出让收入折合355.3万元。与1995年相比,国有建设用地出让金收入,每公顷土地出让金收入(即土地价格)分别增长了16.7倍,3.6倍。
再往后推十年,2015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已经高达为3.25万亿元,而2014年的记录则是4.29万亿元。
最新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出让面积9.15万公顷,同比增长0.1%。土地出让合同价款1.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8%。一般而言,下半年土地出让收入会是上半年的两倍,结合当前房地产市场态势,今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有望再度超过4万亿元。
20年的时间,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从400亿飙升到了4万亿,一系列的新城规划接连出台,国务院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规划人口达34亿。与此同时,在这段时间内,地方政府的负债也超过了20万亿元。
舆论和公众对“土地财政”有议论,甚至贬多褒少,不是“土地财政”出了问题,而是支配“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出了问题,是地方政府在利用“土地财政”时,完全当作政府的工具,而不是发展的手段。如果将其当作发展的手段,从而有效地发挥土地资产的作用,就不会出现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象,也不会因“土地财政”引发那么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现在,各方都把房价上涨、政府负债大幅攀升归咎于“土地财政”,有道理但不全面。对“土地财政”来说,被政府当作政绩工具,且不受任何约束,才是变质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