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在课程教育改革中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文化课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在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则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教学,为学生设计不同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要性和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课堂实践
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注重学生艺术素养和基本学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情感需求特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美术实践操作能力。在新课改要求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在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中,老师要重视美术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完成美术操作项目,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增强美术实践创作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必要性及作用
1、教学手法方面。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在学生的课表课时安排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由于这类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老师在课堂讲解中主要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让学生在临摹或自主创作中完成美术作品,整个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化、流程化和随意化。部分小学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作品赏析,却不作细致分析,这种教学过于形式化,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创作过程、方法以及目的等不够明确,且老师也没有为学生安排或设计相应的操作项目,学生美术学习的实践内容不足,整体学习属于“纸上谈兵”式,教学效果不突出[1]。
2、教学内容方面。小学美术教学中教材中的内容以作品赏析为主,因而学生的学习任务不重,教材中对学生提出的学习任务项较少,但是在课堂上可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的知识内容较多,因而重视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就要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一味的为学生进行课本教育,老师能够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有限,学生能够实际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也有限,在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中学生学习属于课本化的理论学习,动手不足、实践缺乏,则美术综合能力难以拓展,无法达到艺术素养培养的目的[2]。美术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动手活动安排不足,学生的学习实践不足,能够实际掌握的技能内容较少。
3、美术创新方面。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美术创作能力进行集中培养,能够为学生后续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在课堂上对经典的美术作品进行解读,能够促进学生对美术创作的认知和了解,但是学生一味的进行理论化的学习,并主要跟随老师的教学讲解,将导致自身的实践创作能力下降。美术教学中通过实践类课程的安排,才能够促使学生在自我创作和自主探究中完成美术学习,使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使学生在更加细节化的操作中对美术绘画、雕塑等作品的制作过程更加了解,形成一种学习上的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二、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1、加强实践训练。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不仅要对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要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锻炼,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对学生的基础美术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小学美术教材中关于剪纸艺术的介绍,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剪纸的图样特性,找到对称点,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堂练习[3]。学生在剪纸练习中可以选择自己对着纸样,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想象进行随意剪纸操作,最后将剪纸展开,观察自己的折纸手法和剪裁手法对整体图样形成的影响。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与观察中能够对剪纸操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2、增设劳动手工课。小学美术教学要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就要学校增加开设相应的附加类课程,美术课程教学中由于讲解的内容多,或者是学生手工操作时间要求多,均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增设劳动手工课,能够让学生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完成美术手工,劳动手工课内容丰富,可以不局限于美术画作,还可以是穿线、剪纸、泥塑、雕刻、书法等,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废旧物品改良制作成生活中实用的笔筒、花架、储蓄罐等,在这些手工制作中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够使学生在废物利用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手工制作中增加更多的美术艺术元素,使整个作品更加美观、实用,同时具备艺术审美意义和实践应用意义[4]。
3、作品展示。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既要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锻炼机会,又要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对学生的操作手法和作品内容进行肯定,提高其学习、参与兴趣,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美术实践活动中。针对这一点,学校可以组织、安排手工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充分展示个人的能力与素养,参赛作品可以是油画、水粉画、水墨画,也可以是雕塑、剪纸等,还可以是应用树叶、彩纸和胶水等拼接成一幅美术画作。对于不同的美术作品可以在校园内展览,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投票,将最终得票最高的作品在校内橱窗展示,对学生起到学习激励作用。
三、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培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能夠形成一种教学互联,另一方面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创新发展中提高美术创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美术作品的赏析,选定有意义的作品让学生模仿制作,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能够加深对原作品创作过程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小学美术教学中关于绘画、剪纸、雕刻和泥塑等均属于动手操作项目,学生在不同的活动参与中既能够充分发掘自己的美术潜能,又能够在手工制作中提高美术学习兴趣,对于其综合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利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59.
[2] 朱秀菲.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04):142+145.
[3] 冯海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7(08):170.
[4] 龚婷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147.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课堂实践
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注重学生艺术素养和基本学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情感需求特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美术实践操作能力。在新课改要求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在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中,老师要重视美术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完成美术操作项目,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增强美术实践创作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必要性及作用
1、教学手法方面。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在学生的课表课时安排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由于这类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老师在课堂讲解中主要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让学生在临摹或自主创作中完成美术作品,整个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化、流程化和随意化。部分小学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作品赏析,却不作细致分析,这种教学过于形式化,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创作过程、方法以及目的等不够明确,且老师也没有为学生安排或设计相应的操作项目,学生美术学习的实践内容不足,整体学习属于“纸上谈兵”式,教学效果不突出[1]。
2、教学内容方面。小学美术教学中教材中的内容以作品赏析为主,因而学生的学习任务不重,教材中对学生提出的学习任务项较少,但是在课堂上可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的知识内容较多,因而重视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就要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一味的为学生进行课本教育,老师能够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有限,学生能够实际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也有限,在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中学生学习属于课本化的理论学习,动手不足、实践缺乏,则美术综合能力难以拓展,无法达到艺术素养培养的目的[2]。美术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动手活动安排不足,学生的学习实践不足,能够实际掌握的技能内容较少。
3、美术创新方面。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美术创作能力进行集中培养,能够为学生后续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在课堂上对经典的美术作品进行解读,能够促进学生对美术创作的认知和了解,但是学生一味的进行理论化的学习,并主要跟随老师的教学讲解,将导致自身的实践创作能力下降。美术教学中通过实践类课程的安排,才能够促使学生在自我创作和自主探究中完成美术学习,使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使学生在更加细节化的操作中对美术绘画、雕塑等作品的制作过程更加了解,形成一种学习上的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二、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1、加强实践训练。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不仅要对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要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锻炼,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对学生的基础美术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小学美术教材中关于剪纸艺术的介绍,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剪纸的图样特性,找到对称点,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堂练习[3]。学生在剪纸练习中可以选择自己对着纸样,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想象进行随意剪纸操作,最后将剪纸展开,观察自己的折纸手法和剪裁手法对整体图样形成的影响。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与观察中能够对剪纸操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2、增设劳动手工课。小学美术教学要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就要学校增加开设相应的附加类课程,美术课程教学中由于讲解的内容多,或者是学生手工操作时间要求多,均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增设劳动手工课,能够让学生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完成美术手工,劳动手工课内容丰富,可以不局限于美术画作,还可以是穿线、剪纸、泥塑、雕刻、书法等,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废旧物品改良制作成生活中实用的笔筒、花架、储蓄罐等,在这些手工制作中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够使学生在废物利用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手工制作中增加更多的美术艺术元素,使整个作品更加美观、实用,同时具备艺术审美意义和实践应用意义[4]。
3、作品展示。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既要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锻炼机会,又要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对学生的操作手法和作品内容进行肯定,提高其学习、参与兴趣,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美术实践活动中。针对这一点,学校可以组织、安排手工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充分展示个人的能力与素养,参赛作品可以是油画、水粉画、水墨画,也可以是雕塑、剪纸等,还可以是应用树叶、彩纸和胶水等拼接成一幅美术画作。对于不同的美术作品可以在校园内展览,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投票,将最终得票最高的作品在校内橱窗展示,对学生起到学习激励作用。
三、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培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能夠形成一种教学互联,另一方面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创新发展中提高美术创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美术作品的赏析,选定有意义的作品让学生模仿制作,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能够加深对原作品创作过程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小学美术教学中关于绘画、剪纸、雕刻和泥塑等均属于动手操作项目,学生在不同的活动参与中既能够充分发掘自己的美术潜能,又能够在手工制作中提高美术学习兴趣,对于其综合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利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59.
[2] 朱秀菲.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04):142+145.
[3] 冯海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7(08):170.
[4] 龚婷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