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们新宾镇中心小学有留守儿童406人,离异家庭学生124人,留守与离异叠加72人。这意味着,有406名“祖国的花朵”不得不在父爱母爱缺失的环境里孤独地成长,幼小的心灵在最需要呵护的年代却必须坚强地面对生活。有识之士疾呼,决不能让农民工群体出现“富了一代人,垮了下一代”的现象。由于留守、离异家庭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缺乏疏导,缺乏监管,导致心理不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这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结果。我们教育关注的不仅是知识、能力、分数,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人的身体和心理共同成长”的教育。
2016年,抚顺市教育局启动了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以下简称“新希望”项目),我校有幸被确定为“新希望”项目核心校。在项目组的总体思想的指导之下,我校把“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作为关爱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工作的目标,以帮助儿童心灵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弥补情感缺失、促进心理健康成长为内容,坚持以“用真心、动真情、做实事、求实效”为原则,深入开展留守及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为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一、加入“新希望”项目工作,关爱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
被确定为“新希望”项目核心校后,我校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对此项工作的安排及部署。徐海涛校长高度重视并召开了领导班子及班主任工作会议,具体部署和落实了开展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目前为止,我们中心小学顺利完成了“新希望”项目研究的第一、二阶段的相关工作,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及网上问卷答题的数据统计工作。这也为学校更好的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做好问卷调查,建立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档案
第一阶段:中心小学在2016年6月份,对学校1000多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筛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校他们在“性格缺陷、学习问题、情绪问题”三方面表现明显,检出率分别是11.9%、10.1%、8.8%。
这一系列数据的产生,引起我们的重视。徐海涛校长也针对这一结果召开了领导班子成员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关注学校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强调了从班子成员做起,把“关爱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只有让孩子们做到心理健康,才能身心愉悦地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会上制定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组成员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执行员的工作机构,各负其责制定实施方案,认真履行“关爱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的职责。
在明确了工作任务后,布置班主任依据第一阶段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做好班级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档案的建立,为以后的实践研究工作做好铺垫。
第二阶段:中心小学在2016年9月份,通过网上答卷,对学校831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调查目的是“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品质发展与相关影响因素”。按照答卷要求,排除不合理答卷,最终有效答卷人数658人,有效率79%。通过调查得出各类儿童分布情况,普通420人,占64%,总留守186人,占28%,总离异124人,占17%,留守离异叠加72人,占11%。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問卷测试,我们对学校留守、离异家庭儿童情况及儿童的心理发展状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今后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留守、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旨在发展和提高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师组织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活泼、联动的各项活动,重在心灵的沟通和心理感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校在心理健康授课方面还不够完善,下学期学校会针对此项工作做进一步的安排,把课上好,为学生们服好务。让孩子们通过游戏、唱歌、遐想、观察、表演等方式为中介使“课”活动化,达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目的。
四、开展益心活动,关注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品质发展
(一)建立“心语小屋”,建设“新希望”成长教室
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创办心语小屋。小屋具有心理咨询、心理松弛、心理辅导、心理“充电”、心理活动等功能。目的就是让学生走进心语小屋,能放松心情、心存美好,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消除心理的困惑,获得心理渴望的满足。
建设“新希望”成长教室,拓展心理辅导室功能。按照“新希望”项目组提出的方案建设“新希望”成长教室,作为团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场所。
(二)设立“心理信箱”
针对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学校专门为他们开设心理信箱。为的就是加强对他们的个别心理辅导,发展师生间个别心灵的沟通,努力获得他们对教师的信任,解除他们的心理防卫,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
(三)开通“爱心热线”
我们中心小学一直把关爱留守、离异家庭儿童作为学校重点,为了让他们自信、乐观地感受学习生活,学校一直以“用爱心陪伴,让梦想起航”为主题对学困生进行义务辅导,开通“爱心热线”。每个老师都有帮扶对象,他们利用午休时间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课业辅导,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让他们能在老师的爱心陪伴下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
(四)搭建“心灵彩桥”
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进行心灵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班主任老师要随时关注留守、离异家庭儿童,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设置“心语赠言”卡,鼓励学生相互间写赠言,搭建起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彩桥”,进行心灵对话,促进情感交流,把握教育契机。多年来,我校的班主任老师一直用心地搭建这座“心灵彩桥”,儿童的生日,他们获奖时、苦恼时、进步时……老师们都会用心书写“心灵赠言”卡,让孩子们能正确面对挫折,乐观向上,都能欢欣雀跃地走在这座“彩桥”上,共同进步。
五、积极参与心理培训,守护留守、离异家庭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积极响应上级部署的心理培训活动,组织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外出学习观摩,鼓励更多地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2015年通过市级培训,中心小学李桂兰老师取得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2016年,通过“新希望”项目,我校又有4人参加了市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培训后将共同参加2017年5月份的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
2017年1月10日,抚顺市“新希望”项目核心校教师培训,在我们中心小学如期召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24位班主任都参加了本次活动。通过汪江洋和袁景颖两位心理专家的辅导讲座,让所有的听者受益匪浅,同时也教会我们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在留守、离异家庭儿童中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他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者单位:抚顺市新宾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史晓红)
2016年,抚顺市教育局启动了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以下简称“新希望”项目),我校有幸被确定为“新希望”项目核心校。在项目组的总体思想的指导之下,我校把“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作为关爱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工作的目标,以帮助儿童心灵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弥补情感缺失、促进心理健康成长为内容,坚持以“用真心、动真情、做实事、求实效”为原则,深入开展留守及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为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一、加入“新希望”项目工作,关爱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
被确定为“新希望”项目核心校后,我校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对此项工作的安排及部署。徐海涛校长高度重视并召开了领导班子及班主任工作会议,具体部署和落实了开展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目前为止,我们中心小学顺利完成了“新希望”项目研究的第一、二阶段的相关工作,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及网上问卷答题的数据统计工作。这也为学校更好的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做好问卷调查,建立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档案
第一阶段:中心小学在2016年6月份,对学校1000多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筛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校他们在“性格缺陷、学习问题、情绪问题”三方面表现明显,检出率分别是11.9%、10.1%、8.8%。
这一系列数据的产生,引起我们的重视。徐海涛校长也针对这一结果召开了领导班子成员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关注学校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强调了从班子成员做起,把“关爱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只有让孩子们做到心理健康,才能身心愉悦地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会上制定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组成员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执行员的工作机构,各负其责制定实施方案,认真履行“关爱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的职责。
在明确了工作任务后,布置班主任依据第一阶段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做好班级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档案的建立,为以后的实践研究工作做好铺垫。
第二阶段:中心小学在2016年9月份,通过网上答卷,对学校831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调查目的是“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品质发展与相关影响因素”。按照答卷要求,排除不合理答卷,最终有效答卷人数658人,有效率79%。通过调查得出各类儿童分布情况,普通420人,占64%,总留守186人,占28%,总离异124人,占17%,留守离异叠加72人,占11%。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問卷测试,我们对学校留守、离异家庭儿童情况及儿童的心理发展状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今后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留守、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旨在发展和提高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师组织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活泼、联动的各项活动,重在心灵的沟通和心理感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校在心理健康授课方面还不够完善,下学期学校会针对此项工作做进一步的安排,把课上好,为学生们服好务。让孩子们通过游戏、唱歌、遐想、观察、表演等方式为中介使“课”活动化,达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目的。
四、开展益心活动,关注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品质发展
(一)建立“心语小屋”,建设“新希望”成长教室
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创办心语小屋。小屋具有心理咨询、心理松弛、心理辅导、心理“充电”、心理活动等功能。目的就是让学生走进心语小屋,能放松心情、心存美好,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消除心理的困惑,获得心理渴望的满足。
建设“新希望”成长教室,拓展心理辅导室功能。按照“新希望”项目组提出的方案建设“新希望”成长教室,作为团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场所。
(二)设立“心理信箱”
针对留守、离异家庭儿童,学校专门为他们开设心理信箱。为的就是加强对他们的个别心理辅导,发展师生间个别心灵的沟通,努力获得他们对教师的信任,解除他们的心理防卫,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
(三)开通“爱心热线”
我们中心小学一直把关爱留守、离异家庭儿童作为学校重点,为了让他们自信、乐观地感受学习生活,学校一直以“用爱心陪伴,让梦想起航”为主题对学困生进行义务辅导,开通“爱心热线”。每个老师都有帮扶对象,他们利用午休时间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课业辅导,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让他们能在老师的爱心陪伴下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
(四)搭建“心灵彩桥”
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进行心灵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班主任老师要随时关注留守、离异家庭儿童,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设置“心语赠言”卡,鼓励学生相互间写赠言,搭建起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彩桥”,进行心灵对话,促进情感交流,把握教育契机。多年来,我校的班主任老师一直用心地搭建这座“心灵彩桥”,儿童的生日,他们获奖时、苦恼时、进步时……老师们都会用心书写“心灵赠言”卡,让孩子们能正确面对挫折,乐观向上,都能欢欣雀跃地走在这座“彩桥”上,共同进步。
五、积极参与心理培训,守护留守、离异家庭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积极响应上级部署的心理培训活动,组织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外出学习观摩,鼓励更多地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2015年通过市级培训,中心小学李桂兰老师取得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2016年,通过“新希望”项目,我校又有4人参加了市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培训后将共同参加2017年5月份的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
2017年1月10日,抚顺市“新希望”项目核心校教师培训,在我们中心小学如期召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24位班主任都参加了本次活动。通过汪江洋和袁景颖两位心理专家的辅导讲座,让所有的听者受益匪浅,同时也教会我们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在留守、离异家庭儿童中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他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者单位:抚顺市新宾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史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