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jia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0月28-29日,第二届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近400所高校的600余位数学专家和教师齐聚江城,共飨盛会。
  为了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本届论坛主题确定为“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数学学科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及有关高校共同主办,武汉大学承办。
  论坛组委会主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大潜院士在开幕式致辞中讲道,论坛的欣欣向荣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丰富的内涵覆盖和活泼的民主气氛,相信论坛将不断走向成功,从而不断走向成熟。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原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义道教授也在论坛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亲历者,王义道教授从提高教学质量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谈起,强调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更要加强基础课程建设。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增顺总编辑在谈到高教社为什么要发起创设“报告论坛”时指出,作为教育部的直属出版单位,高教社有义务、更有责任支持高校的教学改革。同时,高教社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中提出,要从国内的、以出版优秀纸质教材为主的出版单位转变为国际的、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研发和集成服务的教育资源集团。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满足广大教师集成个性化教学方案的需求,创办报告论坛正是高教社在这个转变中实施集成服务的一个重要举措。
  两天的大会报告、分组交流、书面交流和圆桌讨论紧张而有序,代表们各抒己见,充分交流。
  如果说首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在高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基础课程的改革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本届论坛正一步步地走向深入。
  第一,主题凝练更趋确切。本届论坛根据“面向教师、定位课程、提高质量”的初衷,在首届论坛探讨“现代数学发展与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聚焦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这一热点问题,收到各类交流报告200余篇,更加贴近了广大教师的实际。经组委会遴选,50余位活跃在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分别从课程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分组交流和书面交流,通过不同侧面、不同视角的深入探讨,了解了情况、学习了经验、取得了共识。
  第二,教师参与更加广泛。本届论坛近二分之一的与会代表是高校主管数学教学的院长或系主任。一年一度的盛会,成为广大教师及时了解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和信息的窗口;一年一度数学论坛的报告、交流与共识,正在逐渐成为下一阶段引领高校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路标。数学论坛正以其逐渐形成的品牌形象,成为广大高校教师共同关心的焦点。
  第三,内容组织更近实际。李大潜院士、张景中院士、石钟慈院士的大会报告,高屋建瓴地向与会代表展示了现代数学发展,及其对大学数学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原武汉大学校长齐民友教授旁征博引的演讲,展现了数学大师的风采。贵州大学校长陈叔平教授从一位高校管理者的角度,深入阐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大学数学教育,引起了广泛共鸣。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南开大学顾沛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尚志教授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精彩的演讲不时引来阵阵掌声。同济大学郭镜明教授从借鉴美国微积分教材谈起,引发了中外教学比较的讨论热潮。华南理工大学汪国强教授诙谐幽默的主持,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本届论坛的“明星主持”。
  第四,形式设计更为多样。为了强化论坛氛围,本届论坛首次采用由知名专家主持的圆桌会议形式。圆桌会议围绕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历程回顾,中美大学数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对比等热点问题,强化交互式讨论,强化专题研讨,创造了轻松、自由、民主的交流气氛,成为本届论坛的一大亮点。圆桌会议这一新活的形式,真正赋予了广大高校教师一次广泛、深入的交流机会。
  第五,网上论坛更显急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不断更新,网上论坛成为教师们的渴求。即将开通的“中国高校数学课程网站”,为网上论坛与网下论坛有机融合、优势互补提供了最大的便利。论坛不再拘泥于每年一次的“有形的”、“时间有限的”交流,专家博客、专题研讨、网上交流将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日常工作和学习的重要途径。网上论坛,不仅为广大高校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长期的交流平台,更实现了将主题凝练贯穿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贴近教学需求的最终目标。
  第二届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吸引了数学界、教育界的目光,也受到了媒体的普遍关注。湖北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等媒体对论坛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
  从首届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到第二届论坛在武汉盛况空前,从宏观探讨现代数学发展与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到深入研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建设,“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走进高校,走进院系,走进长期在教学一线辛勤工作的数学教师心中,成为新时期大学数学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我们相信,论坛所带来的教学改革的春天将更加生机盎然。
  (李艳馥 马 丽)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一流的学科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科研成果,更需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以往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特别是基础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设施薄弱且资金匮乏、教师队伍可持续建设的机制不完善、教学资源管理体制分割使资源利用效益低下等等,教育部大力推进了“面向2l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并利用7000万美
期刊
“十五”国家级重点课题“我国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发展战略”开题会日前在京召开。总课题负责人杨叔子院士、课题牵头单位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祥,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课题组成员单位的30多位代表与会。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严重短缺。一方面,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优质教学资源的推广应用遇到重重困难。高等教育优质教育教
期刊
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学科有关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于2006年11月18—20日在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400多所高校的近800位计算机专家和教师齐聚一堂,共享盛会。  本届论坛主题是“信息化进程中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论坛组委
期刊
为配合即将开始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发挥我刊的作用,更好地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高等学校服务,我刊拟订2007年重点宣传计划如下:  1.继续宣传上一轮“教学质量工程”试点的成果:  2.高等学校落实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义和主要措施;  3.开设“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特色专业建设”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等新专栏;  4.推出“大学英
期刊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起并独家资助,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及有关高校共同设立的“首届力学课程报告论坛”于2006年11月3—5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出席本届论坛的有:组委会主任暨南大学刘人怀院士,大连理工大学钟万勰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程耿东院士,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增顺总编辑,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常务
期刊
2006年11月25—26日,首届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在长沙隆重举办。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环境学科领域的专家和一线教师共4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届论坛,这是近年来中国高等环境教育界水平最高、人气最旺的一次盛会。  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起并独家资助,旨在为全国高校环境学科的教师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教学研讨和交流平台,围绕广大教师在课程建设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开展广
期刊
摘 要:于寻常不经意之处,积极引导学生读书得间。探本溯源,让学生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沟通训诂学与相邻学科的联系,多角度、多方位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思路。这是使训诂学的应用性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的三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训诂学;读书得间;探本溯源;学科联系    训诂学是中国传统学术中一门最基础的学科。作为一门学术,训诂学自其产生伊始,便已具有极强的实际应用性。两千
期刊
张金红 刘 方 白艳玲 刁虎欣 卜文俊  摘 要:南开大学调整和完善政策导向,生命科学学院制定相关规定,激励并要求教授必须为本科生讲课,而且要求教授以不同形式参加本科实验教学,既保证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深受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教授;本科生;实验教学    近年来,有些大学教授特别是名教授,把主要精力用于争项目、找经费、作科研,出现无暇顾及本科教学的现象。学生冲着教授声
期刊
摘 要:华中农业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的授课教师在10余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以“活学活考”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改革,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试原则三个方面总结了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分子细胞生物学;活学活考;学生能力    我校主要面向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班的学生,设置了“分子细胞生物学”课程。这门课程可使学生在细胞生物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掌握
期刊
李春杰 贾金平 王文华 程金平 陈 思  摘 要:创建了系统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实习、科研和课外实践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课程建设完成了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对应的结构体系,调整了环境基础综合实验的结构,完善了环境科学方向的实验内容,加强环境工程实验课的过程管理,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实验课程    我校自从1999年lO月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