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句末助词“着呢”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2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历时探源的角度论述了句末助词“着呢”的形成过程,并研究了其语法语用功能,期望对后来的研究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着呢;演变发展;语法语用
  朱德熙曾提到在“他躺着呢”中,“呢”是加在“躺着”上的;“他还小着呢”中,“呢”不是加在“小着”上的,而应分析为“着呢”加在“小”上。朱先生提出的“着呢”在不同词类后作不同语法分析的研究方法很重要。“着呢”合在一起使用时,既可能是用于动词、形容词后表动作、状态持续的助词“着”和语气词“呢”构成的短语,也可能是肯定某种性质、状态的语气词,吕叔湘称之为“句末助词”。
  现在学界普遍把“着呢”分成两类:一类是“着呢”用于动词后,表示动作持续,这种情况下的“着呢”不是一个词,而是由时态助词“着”和语气词“呢”构成的短语,如“他躺着呢”;另一类是“着呢”用于形容词和类似形容词的短语后,表示肯定某种性质或状态,略显夸张意味,此种情况下的“着呢”是一个语气词。本文主要研究用于形容词以及类似形容词成分后的句末助词“着呢”。
  一、“着呢”句法语义的发展演变
  学界从历时探源的角度对“着呢”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有向熹、罗骥、翟燕等人。向熹指出“着呢”是由“着哩(里)”变化而来的;罗骥认为“里”最早是用在动词和时态助词“着”后的一个方位词,后逐渐演化为语气词;翟燕提出“动词+着+哩”是由“动词+着+宾语+哩”演化来的,结构中的宾语根据语境省略,或者宾语提前时,这个结构就有可能演化为“动词+着+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语料库,具体探究“着呢”的历史发展演变。
  (一)唐、五代时期
  通过语料检索,我们发现“动词+着+里”结构在唐、五代时期的佛经论著中就已出现。例如:
  (1)佛向经中说着里,依文便请唱将来。(《敦煌变文集新书》)
  王力认为“着”附着于动词后,“动词+着”表示完成态,相当于现在的“过、到”,并非表持续状态。“着+哩”是时态助词“着”与语气词“里”组合形成的短语,并没有深层次的语义。它们只是碰巧出现在一起,或是为了凑齐音节,或是为了断句,才在“动词+着”后加“里”。江蓝生也认为唐、五代时期语气词“里”开始向“哩”演化,但还没有和时态助词“着”连在一起使用。
  (二)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着里”、“着哩”两种结构形式并存,混合使用。在这期间,“着里”出现8次,且集中在《朴通事》一书中;“着哩”出现54次,主要出现在元杂剧中。例如:
  (2)干饭也做着里,稀饭也熬着里。(《朴通事》)
  (3)我正行走着哩,被那马撞了我一脚。(《全元杂剧·黑旋风双献功》)
  (4)如今在俺家堂阁板儿上放着哩。(《全元杂剧·张孔目智勘探魔合罗》)
  (5)龙颜大怒着哩。(《全元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
  这一时期“着哩(里)”的语法功能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与唐、五代时期相比,这时的“着哩(里)”表示动作的持续,表时态义。其次,例(5)中“大怒着哩”是句子谓语部分,“大”作状语修饰谓语中心词“怒”,而谓语中心词后面一般接宾语、补语和语气词,那麽“着哩”显然不是宾语,亦非补语,只能把它作为表示强调的句末助词,表情态义。宋元时期的“着哩(里)”主要用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态义,但也开始出现例(5)这种表示肯定某种性质、状态的情态义。
  (三)明清时期
  明代时,“着里”这一结构形式由“着哩”全面取代,“着哩”稳定下来。通过检索,我们发现明代作品中“X+着呢”格式出现135次(共142条,有7条不符合“X+着呢”格式)。例如:
  (6)猪八戒在芭蕉树下埋着哩。(吴承恩《西游记》)
  (7)强盗多着哩!不要惹事!(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
  (8)你今夜心里还不知怎地恼着哩!(《今古奇观》)
  明代“着哩”的语法、语义大都承袭元代“着哩(里)”,但也有其自己的发展。表肯定某种性质、状态情态意义的“着哩”数量明显增加。在搜索到的135条语料中,表情态义的有59条,占43.7%
  清代开始出现“着呢”。清代早期作品,如《儒林外史》、《歧路灯》等,更多的还是使用“着哩”。清代中期的《红楼梦》真正实现了由“着哩”到“着呢”的转变,整本书里没有出现过“着哩”。从《红楼梦》中“着呢”的用法来看表时态义的“着呢”数量和表情态义的“着呢”数量相当,表情态义的“着呢”稍占优势,这说明清代表情态义的“着呢”有了更大的发展。
  二、“着呢”的语法语用功能探究
  “着呢”是口语中常用的句末助词,它的语法功能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句末助词“着呢”前的成分、所使用的语体以及歧义表达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着呢”前的成分探究
  《现代汉语八百词》提到“着呢”可用在形容词或类似形容词的短语后,并未明确说出哪些形容词和短语可以用在“着呢”前。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着呢”前的形容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静态形容词,如长、早、多、好,“静态形容词+着呢”表示性状程度的加深。例如,“这条街长着呢”,这句话是说话人由于某种原因而对街道情况的一种夸张。
  (2)动态形容词,如红、渴、香、乱、认真等。“动态形容词+着呢”有时表示时态义,如“她正脸红着呢”表示她的脸正发红这种状态;也可表示情态义,如“她脸红着呢”是对她脸红的一种夸张。前一种情况是时态助词“着”加语气词“呢”形成的短语,后一种情况是句末助词“着呢”,这需要我们结合具体语境加以分析。
  (3)表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如难受、紧张、清醒等。“表心理状态的形容词+着呢”与“动态形容词+着呢”情况相似,有时表时态义,有时表情态义,需要我们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除形容词外,还有一些短语可用在助词“着呢”前:
  (1)述宾短语,如有意思着呢、有钱着呢等。有人认为这样的结构是形容词,但朱德熙提出“有意思着呢”、“听话着呢”中的“有意思”、“听话”都是述宾结构,只是述语跟宾语结合得很紧密。
  (2)述补短语,如办得好着呢、长得漂亮着呢。在这种结构中,“着呢”增强补语性状的表达程度。
  (二)“着呢”的歧义表达
  前面讲到,句末助词“着呢”用在形容词或者类似形容词的短语后,表示肯定某种性质或状态,但形容词或者类似形容词的短语后面的“着呢”不一定都是句末助词,也有可能是时态助词“着”和语气词“呢”构成的短语。以“灯亮着呢”为例:
  ①灯亮着呢,教室肯定还有人。
  ②灯亮着呢,让人不敢睁眼。
  “灯亮着呢”既可以理解为“灯正在亮着”,也可以理解为“灯很亮”。要消除这种歧义,就必须把它放入具体语境中去。
  (三)“着呢”的语用研究
  与英语相比,语气词是汉语的一大特点。胡清国认为句末语气词的语用功能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句标记,即指明一个句子的完结,以此与其他句子划开界限;二是完句功能,汉语中许多语言结构形式是不自足的,句末语气词的加入可以帮助句子的成立;三是凸显感情,即可以凸出说话人的情感。
  句末助词“着呢”一般附着在肯定性的形容词或类似形容词的短语后,表现说话人的满意和期许。例如在综艺节目《爸爸回来了》中,5岁贾云馨的一句“我们白着呢”因其傲娇的表情和声调而广受欢迎,其中“着呢”的作用也功不可没。它表现了说话人对自己的一种满意和自信。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1982.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2008.
  [3]李文山.句末助词“着呢”补谈[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
  [4]翟燕.“着哩”的语法化[J].语言科学,2005(6).
其他文献
台湾与中国大陆同宗同源,同属一个中国.她是中国的一个行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投降之初,少数驻台日军少壮派军官策动“台湾独立自治运动”,开启了今日“台独”
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精心准备第一堂课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观察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老年心血管疾病手术患者68例作为样本,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预防组加强
摘 要:作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语法,能愿动词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的频率都比较高。已有的能愿动词本体研究还不能完全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由于诸多原因共同导致汉语学习者在使用能源动词时出现了许多偏误。有学者指出能愿动词已经成为对外汉语偏误研究中的十大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在分析语料库的基础上关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本文第一章首先将对外汉语教学与语料库结合分析总结出偏误率较高的能愿动词。第二章分
木谷实最后看了一遍电报,心如刀绞.他将电报一点点撕碎,放在嘴里使劲地咀嚼着,然后用酒将电报送入腹中.
期刊
如何有效开发课堂内外的实验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由表及里的学习兴趣,再用物理学科的特有魅力,激发学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动力.笔者认为物理实验在兴趣激发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
“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科学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更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由此对教育科学研究将提出新的要求、新的任务和新的课题,同时也为教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用的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的治疗方式均未能使其疗效得到明显的提高。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的发展,基因治疗已成为研究重点,其中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