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焉能不知《学记》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之道,可溯源乎,始自《学记》。学之远大,足以教化民众,治国者仅有贤士辅佐,其辐射范围有所限,然在百姓中施行良善之教育,却能自下而上地促使民众的协调力与创造力有自觉的提高,使一国发展有韧性与生命力。国家的谐和发展在于民众素质的提高,在于民族文化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与融合力,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展现个体存在的魅力。从学校教育的发展看,读书的启蒙功能极为明显,其淑世、智化功能足以使校园书香浮动,充满活力,而知性对人的濡染之效是多向的。重教兴学者,其超拔气魄可见一斑。观《学记》,其教育管理的本体意识和教学实践原则,足以让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有至理的拿捏,有师道尊严的自我守护。
  学道至明,以简驭繁
  人的成长要经历打磨,经过漫长的磨练期,有所嬗变,有所更新,此间杜绝放纵与管制这两个极端。雕琢有度,求学有道,在人生的各个关键期学好知识,善于从环境中吸收正能量,充盈心灵世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凡学者无不从小就奠定根基,盖培根教育为民风民俗形成之道。古之教育,讲究序列化,虽有呆板等级之嫌,然凡条件丰润者,往往能怡情悦性,心怀感恩。《学记》对学之小成与大成有明确的界定,小成者有“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博习亲师、论学取友"诸内容,大成者有触类旁通、特立独行和不违师教诸范畴。态度明晰,乱象之中也能准确定位自我坐标,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基,使教育的内在价值最大化。
  思维的停滞始于固步自封,自以为是,此观念一经形成,便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教师若不能察觉教学相长的道理,常抱残守缺,难免会抱“材”守“卷”,难免陷入愚民教育的泥淖,难免违背教育的本质。这无异于误人子弟。观社会职业分工,学非所用已是事实,只是多数职业者有高原反应,即每遇困境,他们一般有危机感与忧患意识,唯独教师群体少有明显的反应,他们大多受囿于窄狭的空间,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日日如是。殊不知,教,乃是学的实践注脚,此理至明。对于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痼疾,或视而不见,或杞人忧天,或怨妇,或愤青,此皆失却为师之本。在工具主义与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这种不闻佳肴、不识学理的迹象不在个别,它已成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掣肘。由此,教育良知者常戚戚然,心急如焚。
  学之道,有承继的问题,以此陶塑学生的恭敬之心。人若能敬畏知识、敬畏生命,其情志的发展自有分量,以致循序渐进,用心思索。陶冶心志,为学之本源,实践者尚需遵循其内在规律,不可逾越雷池。朱熹对于学道有透辟的析解,他认为穷理之要,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以简驭繁,由表象深人本质。理之至简,仅为常识耳,何须赘言?
  求真去蔽,教育之根
  理想的学校,在于让学生离开学校之后,仍然能用所学面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断加以完善。这就涉及到教与学的根本,即如何通过知识学习淬炼情志,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求真成为一种品格。教育的题中之义,乃是作为精神领袖的教师身先士卒,成为学生精神发展的领头雁,而非迷失在众声喧嚣之中。学习者内外兼修,藏息相辅,相互促进,“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彼此兼顾,牧养好奇,心无旁骛而丰赡自我,发现的惊喜此起彼伏。
  教学的照本宣科古已有之,并非今之独创。教学,不顾学生的领悟力,没有察觉到其学力与内心变化,早已违背情理,导致知识信念难以为继,种子教师难觅,而教学分离.职业倦怠潜滋暗长。学之也快,忘之也快,其体验到学之乐趣者寥寥,盖因师者没有发现教学的动态生成对学生心志的形塑甚有意义。
  教育因有所预见、防患于未然而得以超脱,不致吃力不讨好;及时行教,不致错失良机;循序依本,不致违背规律;博取众长,不致孤陋寡闻。教育之偏废,除了不顾及这四方面之外,还在于朋党败坏师道,以致邪僻不端,成为害群
  之马,玷辱学道。身为教师,不可不知学之兴废成败。教学善喻,“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善导者,师生和谐;善鼓励者,学生自信;善启发者,学之多思。今日教育之迷失,在于单一的灌输,粗野的复制,心性的扭曲。我们没有从生活中发现真问题,以致错误归因,使自己备受障蔽,实质上,善教者亟需脱离伪命题的桎梏,在实践摸索中去蔽存真。
  为学不可贪多求全,不可孤陋寡闻,不可轻忽随便,不可固步自封,凡陷入此四境者,皆难有大成。对学生也好,对自身专业的发展也罢,教师都要有所察悟,方能长善救失。有多少人,盖因对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成为有闲阶级之一员而不知。教育艰且难,无出其右,但求无过,不求有功,这种丑陋早已从管理阶层深浸入一线教师,紧紧地牵制着教育人身心的自由发展。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人的精神成长总是在承续中不断向前,何谓善教,无非就是教师的言语“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观日常教师的言语,离此境甚远,要么繁复,要么粗劣,要么譬喻失当,大致受制于自我修养和当下境遇,而难以有超越的大气象。刘勰《文心雕龙》中有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此语确乎能够打开教师的视域,使其获取良法,而后促成学生的醒觉、大悟。教道之尊,丰富的痛苦,纯粹的品质,贵乎去蔽,办真教育。
  师道尊严,先知确证
  学高为师,其皈依不仅仅是先知者的身份确证,更重要的是精神导师的自我省察,毋宁说,教师作为君师品位的自我捍卫。这里,教师身兼数职,以其多重角色诠释了天地师尊的内涵与外延。他始终走在前方,有未雨绸缪之志,懂得抵达最高境界的难易美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古之师的准入门坎蛮高,以今人的标准而言,吾辈只能望其项背。
  严为尊之首,严于律己,恪尽职守,而后道尊,学生始能“敬学”、善学。尊师为教育之至难,换言之,师者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引领者所必须具备的精魂之难获得,守护道德律底线之艰辛,回归良知原点之艰,不言而喻。当我们忙于追问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的缺位、越位、脱位时,是否应该先省察自身的短板,以求改善的路径,渐成“三位一体”?网络化的信息社会,师者只是在此方面暂时胜过学生而已,而彼方面有可能稍弱于学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原来,师道尊严的维护者是自己,而在“黄钟尽毁,瓦釜雷鸣”的当下,这种自我珍重对教师而言就显得至为必要。
  学不可无疑,无疑乃进学之弊。引导学生于平常处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熟悉的陌生,以增其所不能。善学者,其主动迎击的勇毅感天动地,当别人在责怨的时候.他早已走在寻觅新解的路上,从不与人计较得失,假以时日,其德行修养足以令人刮目相看。善教者,乃引发学生穷理质疑,“认识自己”,实现心灵的转向。一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以问答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天理伦常,追问有所不得者,反求诸己,“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自知无知,大智若愚,大音希声,终入佳境。
  没有创新,只是拾人牙慧,老调重弹,不思改进,如此教师,难以唤醒学生,难以启智,却“以己之昏昏,示学生之昭昭”。历史车轮不断向前,技术革命催生新思想,时代节奏促发人不得不自觉学习,勇于担当,盘活一方教育天地。
  凡学,皆要从生活中锤炼自己的敏感度,对事实有鞭辟人里的了解,穿越迷雾直抵真相领地,敢发一家之见,以撼动壁立的潜规则。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起初的学,大多是教师的示范与疏导,尔后是学生的亲身体验,这种习惯自小培养起,集腋成裘,厚积薄发是也。学生时期的思维空间少受污染,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不羁于现状,他的敏感触须,一旦抓获二个支点,易于长成一片绿荫。“比物丑类”已然是一种极佳的教学之法.教的人与学的人,都需要掌握类比、综合与分析的理性方法。独学而无友,则难以触类旁通;深陷于众乱象,则无法凝神细思。成长路上,总有一些重要他者于关键时刻推了我们一把,促使局中人醒觉。一个群体中总需要灵魂式的人物,他们的存在激活了学校教育的生态系统,往往有维持创造活力之效。
  志于学者,必须务本,求真为其内核。“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这四者乃学之本,它不分职位高低,不受形器限制,不为文字约束,不用整齐划一,但凡归于自然之本,则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地遨游学海,驰骋讲坛,乐此不疲。《学记》在教育的内部规律之揭示上,早已有透彻而深刻的阐述,我既因身为教师的职业培训在此一方面的缺席而遗憾,又因此刻在终身教育上有这一重要的补习而兴奋,尚有为时不晚之幸。从实践领域回到理性世界,猛觉教育元典的守望,乃是教师信仰自我养护的必修课,此为教育之梦想观照现实提供了有力的理据。
  (选自《师道》)
其他文献
从教至今,时间于弹指间已过去16年,时常会有人问我:“你喜欢当老师吗?感觉快乐幸福吗?”对这个问题的应答,我想用曾经读到的一句话来回应是最恰当不过了: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他的智力相当,而这份工作恰好又是他所喜欢的,那么,这个人是幸福的。从这一点来说,我应该是幸福的。  但现实中,对教育一如既往的喜欢和坚持从来不是随意轻松的一句话,对快乐和幸福的理解也并不只会停留在一个层面。其中需要经历的心路起
当我“奔四”的时候,我的一个学生已经 “奔六”了。这位老兄,中学时遇上闹革命,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又以一分之差与大学擦肩而过。后来进了工厂,八十年代初遇机关事业单位招干,考上了教师,却阴差阳错地被分配去了检察院。好在他聪明好学,把法条读得倒背如流,从基层干警一直做到检察长,后调任多地,任法院院长。临退休前,因要评高级法官,缺少一个文凭,感觉人生不圆满,于是来城市大学读一个本科。  这位院长同学勤学
作为教育路上的跋涉者,回望二十多年的教育历程,盘点一路走来的得与失,我对教育教学或多或少有些感悟。深知无论是教师的成长,还是学生优异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一个“勤”字。教师不勤,就不会有丰厚的学术素养,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就会欠火候,能力和水平只能停留在低层次上。学生不勤,就难以将学习提升到一个极致的境界。当然,勤,是取得成绩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就是思,勤奋加思考更容易使一个人取得成功。
老骟是二舅家的一头牛。黑色,本没名,9岁时遇“文革”停课.我去二舅家放牧它时,就随口给它取了这个名字。说是随口,其实也是经过一番考虑的。一是当时老骟已经老态龙钟。二是它是
介绍了世界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数控装备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现状,从总体战略和技术路线两个方面探讨了21世纪的数控技术的发展途径.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三大主课之一。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密不可分,而要评定教学质量的高低,除了课堂教学外,最重要的就是看任课教师布置作业的水平。有效的数学
插补计算是数控系统最重要的运算工作,如何正确地选用插补算法,以保证插补运算的实时性和精度是开发数控系统的关键;通过对插补误差的分析,提出一种计算插补误差的算法———
信息社会给作文教学输入新的血液,也给人们带来了困惑.针对网络的多媒体技术在题材上为学生提供了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可能会使学生丧失判断力;在方便获得信息、获得知识的同时
知识工程与CAD技术相结合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CAD系统的用户自定义特征与KBE的工程处理能力,构建了管道智能参数化设计的基本构架,通过建立专业知识库来实现对管道模型的知识驱动,并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UG提供的KF工具开发了管道智能设计模块。
教育是兴国之源,孩子是兴邦之泉。如何教育好孩子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说长远点也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本人从长期教育孩子的经历中积累了些经验,对如何教育好孩子有点感悟,现提出一些拙见与广大家长们探讨、商榷。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邓小平同志1977年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的话。邓小平同志从国家战略高度指出了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大事,需要全社会的家长们共同努力,将孩子教育培养成国家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