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什么事情都是村支书一人说了算,现在不行了,我们普通党员也有话语权了。”城口县沿河乡文峰村老党员杨应美说。
老杨“民主观”的背后,有一段曲折的上访故事。
■ 老党员成了“上访户”
“覃乡长,你要给我做主哟!”2007年初,杨应美一走进乡长办公室,就大声嚷嚷,情绪特别激动。
“老杨别急,慢慢讲。”乡长覃炳国主动迎上去,一边给他倒茶,一边倾听他的诉求。
“我这次上访,不为别的,就是想不通为啥我退下来之后,就感受不到党组织的温暖?”杨应美喝了一口茶,开始倒起“苦水”。
原来,从1979年开始,杨应美一直担任村干部,后因年龄关系,2000年离任。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杨应美贷款帮村里垫付了2000多元债务,没想到离任后,接任的村干部对他不理不睬,这笔债务也没人管了。于是,忿忿不平的他,一怒之下踏上了上访路。
“这次确实动了真格!有了这些民主机制,我们党员敢说话了,我们的意见干部要听了!”杨应美感叹道。
2008年底,城口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金鸿来到文峰村调研基层组织建设。听说杨应美上访一事后,主动找到他,跟他促膝谈心。
“老杨,你能找到上级党组织如实反映情况,这很好。”金鸿说。杨应美红着脸说:“唉,我当时就是找不到说话的地方才上访呀。现在好了,我们党员有了反映问题的渠道,再也用不着上访了。”
临走之时,金鸿还给杨应美透露了一条信息:“为便于党员向党组织反映问题,县里将开辟‘绿色通道’,开通12371热线电话,畅通党内民主渠道。”
组织部长的这次谈心,给杨应美触动很大。他的“民主观”也发生了变化:“我以前对党内民主有一些误解,认为不平则鸣,会闹的娃儿才吃得到奶,其实通过本级党组织反映问题,同样可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此后,杨应美像换了一个人,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建设,主动为村里建言献策。一年多来,他向村党支部提出建议近30条,70%的建议被采纳,在村里成了小有名气的“点子户”。
■ “点子户”成“影响户”
杨应美的转变,在村里树起了一根标竿。
69岁的党员丁永志在杨应美的影响下,主动承担起同住一个院落的十多户村民的矛盾调解工作,“我年老了,走不动了,但做做身边的群众工作,调解一些矛盾还是可以的”。
说到就要做到。每天,丁永志都在院落里巡视,哪家“起火”了,就去哪家“扑火”,把各种矛盾苗头化解在村民家中。今年以来,他所负责的院子没有发生一起矛盾纠纷。
以前,文峰村村支“两委”班子意见分歧大,沟通交流少,大家各自为政,全村发展难见成绩,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也难以完成,在2007年考核中,位列全乡倒数第一。实行民主机制后,村支“两委”班子的民主意识大大加强,有话当面说,有问题当面解决,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在2008年度考核中跃居全乡第一名。
“这一年多来,村干部在征求党员们的建议后,发动大家投劳,修了七公里长的进村公路,我们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民主不民主,一看变化就清楚。”杨应美由衷地赞叹道。
老杨“民主观”的背后,有一段曲折的上访故事。
■ 老党员成了“上访户”
“覃乡长,你要给我做主哟!”2007年初,杨应美一走进乡长办公室,就大声嚷嚷,情绪特别激动。
“老杨别急,慢慢讲。”乡长覃炳国主动迎上去,一边给他倒茶,一边倾听他的诉求。
“我这次上访,不为别的,就是想不通为啥我退下来之后,就感受不到党组织的温暖?”杨应美喝了一口茶,开始倒起“苦水”。
原来,从1979年开始,杨应美一直担任村干部,后因年龄关系,2000年离任。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杨应美贷款帮村里垫付了2000多元债务,没想到离任后,接任的村干部对他不理不睬,这笔债务也没人管了。于是,忿忿不平的他,一怒之下踏上了上访路。

“这次确实动了真格!有了这些民主机制,我们党员敢说话了,我们的意见干部要听了!”杨应美感叹道。
2008年底,城口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金鸿来到文峰村调研基层组织建设。听说杨应美上访一事后,主动找到他,跟他促膝谈心。
“老杨,你能找到上级党组织如实反映情况,这很好。”金鸿说。杨应美红着脸说:“唉,我当时就是找不到说话的地方才上访呀。现在好了,我们党员有了反映问题的渠道,再也用不着上访了。”
临走之时,金鸿还给杨应美透露了一条信息:“为便于党员向党组织反映问题,县里将开辟‘绿色通道’,开通12371热线电话,畅通党内民主渠道。”
组织部长的这次谈心,给杨应美触动很大。他的“民主观”也发生了变化:“我以前对党内民主有一些误解,认为不平则鸣,会闹的娃儿才吃得到奶,其实通过本级党组织反映问题,同样可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此后,杨应美像换了一个人,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建设,主动为村里建言献策。一年多来,他向村党支部提出建议近30条,70%的建议被采纳,在村里成了小有名气的“点子户”。
■ “点子户”成“影响户”
杨应美的转变,在村里树起了一根标竿。
69岁的党员丁永志在杨应美的影响下,主动承担起同住一个院落的十多户村民的矛盾调解工作,“我年老了,走不动了,但做做身边的群众工作,调解一些矛盾还是可以的”。
说到就要做到。每天,丁永志都在院落里巡视,哪家“起火”了,就去哪家“扑火”,把各种矛盾苗头化解在村民家中。今年以来,他所负责的院子没有发生一起矛盾纠纷。
以前,文峰村村支“两委”班子意见分歧大,沟通交流少,大家各自为政,全村发展难见成绩,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也难以完成,在2007年考核中,位列全乡倒数第一。实行民主机制后,村支“两委”班子的民主意识大大加强,有话当面说,有问题当面解决,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在2008年度考核中跃居全乡第一名。
“这一年多来,村干部在征求党员们的建议后,发动大家投劳,修了七公里长的进村公路,我们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民主不民主,一看变化就清楚。”杨应美由衷地赞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