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和地域性。基于地理学的特点,要学好地理学就得有很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尤其加强对高二、高三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地理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地理 地理思维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124-01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有一股恒心和毅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对住在沿海地区的同学来说,在学习大气热力环流时就比较容易了,这些学生可以联系他们当地每天风向的变化,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来理解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的运动。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兴趣,再比如学习气候和我国雨带的移动时,可以让学生总结本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本地区降水集中的时间,这样就会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激活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二、地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知识面窄不能全面看问题
地理学的基本特点是地域性、综合性,而地理知识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综合的观点看问题。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另外,学生的知识面也应该扩大,俗话说见多方能识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在不断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联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思维就会不断活跃发展。所以,如果学生知识面不广,地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在地理学习上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在学习青藏高原地区时,对青藏高原上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理解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而美洲西部的山脉为什么比较陡峭,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知识面不广,综合分析能力不够,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
三、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
教师在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起该门课程的教授工作。在上课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全方位地认识地理问题的习惯。很多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全面的地理思维习惯,导致喜欢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地理,不进行主动思考,这种学习方式对今后的地理学习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建立一种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如在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的时候,学生应该把三个影响因素都分析清楚:如纬度、地势、天气。如果不能全面地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知识掌握不充分,就很难得到高分。另外,平时注意新闻、报纸、网络等传媒与地理有关的信息,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如我国西南地区经常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们可以借此让学生根据新闻报道思考这些地区多这些地质灾害的原因、危害及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或是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就需请教相关学科的教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
四、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科是理性知识,有很多学生和老师以及校长都认为地理是属于死记硬背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地理教学中,需要教师广泛地查阅课外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地穿插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地理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问学生:“为什么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会使全球气候发生变化?”这样的问题不是背就能解决的问题,要分析才能得出答案: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太平洋海水会异常升高,导致南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美洲西部降水增多,太平洋西岸地区降水减少。再比如分析我国东部的南方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什么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像这样的问题就不能死记硬背,要让学生用理性知识分析。
五、结语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通过各种途径,采取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而且还可以避免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走入误区,让学生有效、全面地学好地理学科知识,形成地理学习能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志方.如何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3).
[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3]龚鹏.浅谈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责任编辑:武聪
[关键词]地理 地理思维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124-01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有一股恒心和毅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对住在沿海地区的同学来说,在学习大气热力环流时就比较容易了,这些学生可以联系他们当地每天风向的变化,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来理解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的运动。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兴趣,再比如学习气候和我国雨带的移动时,可以让学生总结本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本地区降水集中的时间,这样就会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激活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二、地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知识面窄不能全面看问题
地理学的基本特点是地域性、综合性,而地理知识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综合的观点看问题。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另外,学生的知识面也应该扩大,俗话说见多方能识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在不断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联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思维就会不断活跃发展。所以,如果学生知识面不广,地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在地理学习上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在学习青藏高原地区时,对青藏高原上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理解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而美洲西部的山脉为什么比较陡峭,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知识面不广,综合分析能力不够,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
三、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
教师在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起该门课程的教授工作。在上课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全方位地认识地理问题的习惯。很多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全面的地理思维习惯,导致喜欢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地理,不进行主动思考,这种学习方式对今后的地理学习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建立一种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如在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的时候,学生应该把三个影响因素都分析清楚:如纬度、地势、天气。如果不能全面地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知识掌握不充分,就很难得到高分。另外,平时注意新闻、报纸、网络等传媒与地理有关的信息,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如我国西南地区经常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们可以借此让学生根据新闻报道思考这些地区多这些地质灾害的原因、危害及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或是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就需请教相关学科的教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
四、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科是理性知识,有很多学生和老师以及校长都认为地理是属于死记硬背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地理教学中,需要教师广泛地查阅课外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地穿插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地理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问学生:“为什么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会使全球气候发生变化?”这样的问题不是背就能解决的问题,要分析才能得出答案: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太平洋海水会异常升高,导致南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美洲西部降水增多,太平洋西岸地区降水减少。再比如分析我国东部的南方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什么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像这样的问题就不能死记硬背,要让学生用理性知识分析。
五、结语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通过各种途径,采取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而且还可以避免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走入误区,让学生有效、全面地学好地理学科知识,形成地理学习能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志方.如何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3).
[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3]龚鹏.浅谈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