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见证新疆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ong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我们来了!”大学生志愿者们用联名信的方式,表达出自己愿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奉献青春和热血的真挚感情。他们告诉记者,来新疆,缘于党和人民的一声召唤:“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把这声召唤,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西部计划志愿者是我最想选择的路
  “毕业有很多路可以选,西部计划志愿者是我最想选择的路。”当记者问来自河南安阳师范学院的志愿者高晓丽,为什么来新疆时,这个年轻的女孩无论是语气还是目光,都透露出一种无比的坚定。
  “我是抱着扎根新疆的想法来的。”高晓丽说。她上大二那年,学校组织了一场西部计划志愿者巡回演讲报告会,高晓丽的学姐姬莹莹在报告会上讲述了自己在新疆服务的故事。她口中的新疆,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而志愿者的生活虽然辛苦,但非常有意义。从那时起,“去新疆”的愿望就开始在高晓丽心中扎根发芽。
  当报了名,梦想与现实一步步走近时,高晓丽的心情始终无法平静。通过QQ群,她与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成为朋友,在QQ群上,他们聊梦想,聊新疆,聊志愿者工作……对新疆越了解,高晓丽来新疆的心情越迫切。在火车上,她与山东聊城大学的志愿者陈志邦无法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决定写一封联名信。联名信的标题正代表了他们迫切的心情——《新疆,我们来了》。
  在信中,他们表达了自己坚定的信念:“从今天开始,我们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两千多万新疆各族人民一样,成为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一员。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我们一定会在新疆唱响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用一年时间,做一件一生难忘的事情
  “用一年时间,做一件一生难忘的事情。”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志愿者孙春兴来新疆的初衷。作为西部计划项目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他将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度过一年的支教时光。
  来新疆之前,他做足了“功课”——在网上查看了吉木萨尔县的相关资料,以及近两年的发展变化。“我还带了一份《生活攻略》。”他笑着对记者说。《生活攻略》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他们在吉木萨尔一年的生活,从衣食住行以及工作、旅游等方面落笔,为他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支教生活画卷。
  孙春兴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志愿者们在吉木萨尔服务期间,成立了一个公益组织,募集到40万元资金,他们用这些资金,带着吉木萨尔县的一些中小学生来到北京,参观了清华、北大等地方,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回到吉木萨尔后,他们召开了一个分享会,让这些中小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全县的孩子们。
  “我的学哥学姐回来后告诉我,那次分享会令他们感触非常大,这里的孩子需要更远大的梦想。在他们的感召下,我决定来新疆,开始一段为孩子们的新‘筑梦’之旅。”孙春兴说。
  十二年弹指一挥间
  2003年起,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共同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基层,从事为期一至三年的志愿服务。
  十二年来,“西部计划”大学生在天山南北,志愿者们通过实施支教、支农、支医等服务,提高了服务地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了服务地农业科技的发展、改善了服务地医疗卫生状况……为当地的发展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用自己的激情和汗水,在新疆大地上谱写了一曲青春之歌。
  十二年来,志愿者们用不俗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服务于巴里坤县的志愿者王洪生由于表现突出,有力推动了巴里坤县电子政务从无到有的发展,被巴里坤县聘用为电子政务中心副主任;服务于奇台县的大学生志愿者付静,在服务期满返回深圳工作之后,始终无法忘怀自己在疆服务期间所教的学生,毅然放弃了在深圳的工作,回到了奇台县一中,现在已是基层师资队伍中的佼佼者……
  这些志愿者中,有的刻苦钻研,教书育人,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有的学以致用,精益求精,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有的勇于创新,攀登高峰,成为农业科技专家;有的努力学习,勤奋工作,锐意进取,成为基层的领导干部……
  一位团组织负责人在评价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时说,这是一支既有现代文化知识和基层工作经验,又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他们正成为一支建设新疆的先锋队和生力军,为改善新疆人才队伍结构,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支“不走的援疆队”
  每年7月,一批批热血青年来到新疆,服务期满后,有的走了,有的留了下来。十二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为新疆留下一支“不走的援疆队”。
  2006年7月,服务期满的山东姑娘许晓艳带着不舍与留恋离开新疆木垒县,回到山东。然而,她的内心牵系着新疆,惦念着木垒。这期间,她写了《新疆,我比想象中爱你》、《我想那些孩子》等文章,表达了对新疆、对木垒的思念和热爱之情。2010年初,在反复考虑过后,许晓艳决定重返新疆木垒县,在这片她热爱的土地上扎根。
  “新疆,是一片值得我们付出青春、热血甚至一生的土地。”这是许多志愿者的心声。因为热爱这片土地,十二年来,有数千名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选择留在新疆,成为一支“不走的援疆队”。
  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加入,给这个大家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志愿者们用他们的耳朵、眼睛,去聆听新疆、发现新疆,继而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十二年来,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来促进民族团结的故事不胜枚举。在托克逊县交通局服务的志愿者赵兰英联系其他12名志愿者自发成立了托克逊县志愿者家教中心,义务为当地各族中小学生补习汉语、数学、英语等课程,被7户孩子的家长认作了干女儿。
  2010年,哈巴河县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哈巴河县第二小学,与哈萨克、回、维吾尔、蒙古等民族的25名小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他们互赠“连心卡”,相互学习彼此的语言和民族风俗习惯,志愿者还积极为这些孩子辅导功课。
  因为长期在基层工作,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在为当地群众服务的同时,与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和赞赏。
  新疆文化的宣传队
  因为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内地很多人对新疆的认识有一些误解和偏差。“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通过自己对新疆的认识,自发自觉地宣传新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不但改变了自己对新疆的认识,也改变了他们身边人对新疆的看法。
  “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们投身于新疆轰轰烈烈的建设大潮中,他们在建设新疆的同时,也成为一支宣传队,宣传着新疆的美丽、新疆发生的巨大变化,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新的精神风貌,展示新时期、新阶段新疆的大美形象,把一个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展现给更多的人。
其他文献
2003年6月,位于乌鲁木齐二道桥的新疆国际大巴扎建成,3050户售卖新疆干果、特色旅游产品等商品的商铺搬进来。从那时起,这个集齐2新疆特色的大巴扎成了国内外游客来新疆不能不去的地方。  没来过乌鲁木齐市二道桥的国际大巴扎,等于没到过新疆。  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2003年国际大巴扎建成,它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并成为新疆著名的旅游景点和购物旺地,日接待量最高3万多人次。  
期刊
70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两名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通过视频重逢,一位在北京,一位在新疆。  70多年前,二战爆发时,两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为了抗击侵略者远征他乡、浴血奋战,他们同在一个兵营——中国驻印远征军新六军第14师40团一营,一个是一营营长,一个是一营一连连长。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的对日本法西斯受降仪式中,他们一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重要一刻,一个在礼堂内警戒,一个在礼
期刊
有一次去意大利旅行,去机场早到了,闲来无事就在机场乱逛,自己给自己下的死命令就是只看不买。  无他,上海浦东国际的免税商店,我感觉跟不免税没啥区别,体会不出其间的差距。香港机场和新加坡机场都比之便宜得多。我正好要在香港机场转机,也有时间富裕,无须在上海机场购物。  漫无目的地闲逛,见什么都涂抹试戴,不花钱都是好的。走过资生堂的柜台,顺手抄起一支口红,就给嘴唇抹上了,让自己气色看起来好一点。逛到百无
期刊
对一个女性最有害的东西,就是怨恨和内疚。前者让我们把恶毒的能量对准他人;后者则是掉转枪口,把这种负面的情绪对准了自身。  你可以愤怒,然后采取行动;你也可以懊悔,然后改善自我。但是请你放弃怨恨和内疚,它们除了让女性丑陋以外,就是带来疾病。  我有一个面目清秀的女友,多年没见,再相见时,吓了我一跳。一时间张口结舌,不知说什么好。她倒很平静,说,我变老了,是吧?我嗫嚅着说,我也老了,咱们都老了,岁月不
期刊
作为双胞胎姐妹,我认识的这一对,她们最大特点就是,丑。每次别人提到她们,都没法昧着良心使用“姐妹花”这种常用说法。有个摄影师,嘴蛮毒的,认识姐姐的时候,看她高壮、肥硕,得知她还有个双胞胎妹妹,给出了四个字的评价:祸不单行。然后呢?这个摄影师爱上了姐姐,迄今为止,结婚8年,对老婆死心塌地。他常常在微博、微信上发他给老婆拍的照片,每一张都充满了爱意。他说,他老婆颠覆了他的审美。他越来越觉得,她老婆才是
期刊
“亚克西么?”、“身体好些了吗?”、“你有什么不舒服?”……  近日,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在解放军第二七三医院口腔科内,医护人员却在热情地学维语,教维语的老师不是别人,是该院美丽的维吾尔族军医——吐逊阿依·哈斯木。  2003年,吐逊阿依于毕业于乌鲁木齐军医学校,分配到二七三医院至今已有12年了。她所在的科室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民族。2015年初在巴州党委文明办开展的“寻找文明巴州人”的活动中
期刊
“青春选择,  雄心万里,  好儿女纵横天涯披风沐雨。  放飞梦想,  真情投递,  一代英才开拓进取。  因为这个选择。  西部的明天更加美好。  因为这个选择,  我们的青春更添壮烈。  到西部去,  到基层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西部去,  到基层去,  投入时代的洪流中,  打造一个新世纪!”  这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宣传主题曲《到西部去》铿锵有力的歌词,十几年来,一批又一
期刊
小时候,我时常问母亲,为什么外公当年要放弃继续留京的机会而选择响应国家号召,成为第一批南下干部回到广东?  母亲说:“人嘛,总是要落叶归根的,当年外公也是念在外婆想念家乡,在新中国成立后果断选择举家迁回广东的……”  我的外公、外婆都是广东人,我却不理解嘟囔着说:“若不是外公当年南下,说不定我现在就是京中子弟了……”  大学毕业时候,在我面前清晰地摆着两条路,一是留校保研继续深造,一是接受投资集团
期刊
“新疆,我来了。一年志愿者,一生西部情,既然选择了西部,来到新疆服务,我们就不会做过客,就打算扎根这里……”这是每一位志愿者真情的告白。  《新疆,我来了》是新疆青年杂志社副社长路海龙正在筹备出版的一本书。作为扎根新疆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一员,路海龙有着深深的“志愿者情结”,从千里之外的山东来到新疆立业又成家,路海龙对新疆满怀感恩。他试图用这样一本书,用100位年轻人投身西部的志愿历程,折射不一样的
期刊
以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标志,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新时期新阶段。  天蓝蓝,空气优良市民舒心。耗资近300亿元实施煤改气工程治理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让乌鲁木齐常见蓝天白云”的承诺,掷地有声;  花艳艳,乡村农庄鸟语花香。249万农牧民受益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2015年,全区1700个行政村得到整治”的目标,备受期待;  水清清,水质变好鱼蟹肥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