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场环境剖析
艰苦的作战环境
古往今来,一直流传着“沙漠不可征服”的说法。我国的科考队员曾在沙漠地区失踪,更有许多民间探险者消失在茫茫大漠……苍凉的戈壁沙漠,使许多人谈之色变。在军事界,也长期存在着一种倾向,认为荒漠地区地理条件差,人员生存困难,军队难以涉足,是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二次大战中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在战时文件中记下了这样一段话:“现在我才认清了,我们起先对‘风暴’的巨大力量是如何地缺乏了解。一大片红色飞沙挡住了一切视线,迫使汽车降低速度,简直和爬行差不多,沙粒像雨点一样从挡风板上流过,我们把手巾包在脸上,呼吸十分困难,遍身都是臭汗,热不可耐。”这一生动描述勾画出了一幅艰苦的作战画面。
荒漠草原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参战人员容易引起冻伤、中暑、腹泻、痢疾、肠胃不适等疾病,如果医疗条件得不到保障,将会加大非战斗减员。根据估算,在沙漠草原地区作战中,其非战斗减员要比一般地形条件下作战高出5~10倍。
风多且大,易出现沙暴和雪暴,严重影响战斗行动
荒漠草原风多且大,易出现沙暴和雪暴。风向以偏西和偏北风为主,风速一般为15~40m/s。六级风一般要刮70~140天,八级风可刮100~160天。由于特定的地形和土质特点,荒漠草原易出现沙暴天气,荒漠地年均可达20~30天,草原地年均5~10天,冬季还可能出现1~8天的雪暴天气,个别草原地区雪暴天气可达12~27天。
由于风沙迷蒙,对车辆、武器装备和其他技术器材都有不良影响,武器装备易受损,部件易被沙尘所堵塞,机件磨损大,甚至使武器根本不能使用。试验表明,一挺机枪在沙漠地区连续射击400发左右就不能供弹,连发武器在露天存放一昼夜,战斗性能失去60%。
伪装和判定方位困难,易迷失方向
荒漠草原的大部分地区无固定道路和明显方位物,沙丘形状相似,远远看去,到处是茫茫沙海。由于沙丘发生移动,一夜之间会使原来的形状完全改变,在图上标注特定位置困难;夏季午后的高温气浪常出现幻景 ——沙蜃……特殊的自然条件,使部队机动易迷失方向,走错道路。
地形开阔,不便于隐蔽作战企图
在荒漠草原作战,一般视野比较开阔,便于观察和发扬火力,但组织部队隐蔽伪装比较困难。主要原因:一是地形结构比较单一,一般没有可利用的地形、地物作依托和屏障,难以使部队隐蔽行动。军队对大规模杀伤武器难以防护,使伤亡数目较一般条件下作战要多。二是没有比较好的植被可充分利用。在荒漠地区,除了河流、湖泊周围生长一些胡杨、沙枣树外,其他地方只生长稀疏的植物和灌木,特别是流动沙丘地,其表面几乎全部裸露。三是受气候影响较大。春秋两季风沙大,一场风沙可将野战工事夷为平地,一些人工伪装也很难固定和长时间保存。
保障任务繁重
现代战争对各种保障要求越来越高,而在荒漠草原地区,恶劣的环境、复杂的气候、落后的经济、稀少的人烟、贫乏的物资,使得保障任务面临更大的困境。一是用水保障问题。荒漠草原地区水源缺乏,水质差,给水问题最为突出,特别是机械化部队的机动作战,水将直接影响人员生存、车辆行动。海湾战争中,在沙漠作战的美军每天耗水量达4千万吨,需要有专门的送水车给予保障。二是装备物资保障。在荒漠地区作战,各种武器磨损严重,物资损耗大,维修任务繁重,物资保障困难,不可能像在城市、内陆经济发达地区作战,在物资保障上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作战部署
行动间发起攻击,增大射击距离
由于荒漠草原不便伪装,分队在机动、接敌、作战过程中没有可供利用的明显地物,在开阔的地形上,敌方能观察到较远的距离并可提前实施瞄准射击。因此,分队应从行进间转入攻击,机动和开战应高速进行,展开成连排纵队的阵地距敌前沿的距离应大于一般条件,且要增大射击距离。苏军在1939年的哈勒欣战役和1945年的满洲战役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的作战经验是:在进攻中,步兵分队应从行进间转入进攻,以保证对敌重要防御目标攻击的突然性。
广泛实施迂回、包围等机动战术
荒漠草原作战,防守分队部署独立性较强,翼侧暴露,便于攻击部队实施迂回、包围等机动战术,快速对敌形成围攻态势。因此,分队遂行进攻任务时,要充分利用敌暴露的翼侧和间隙地,采取正面牵制、翼侧迂回的战术手段,一举歼灭被围之敌;分队遂行防御任务时,要采取前轻后重的部署态势,并将机动能力强的分队作为机动突击预备队,在前沿抗击分队的牵制下,快速向进攻之敌翼侧、间隙地实施穿插、迂回,打乱敌进攻队形,以积极的攻势行动赢得战场主动权。
充分发挥火力作用,形成绵密火力网
荒漠草原地区视、射界开阔,便于发挥轻武器直瞄火力的作用。因此,在战斗中应依据轻武器的种类和射程构成远、中、近相结合,中、低空相配合的打步兵、打坦克和防空一体化火力配系。根据射程不同,在 1000m距离内以步、机枪火力为主,在1000~1500m距离内以火箭筒、榴弹发射器火力为主,在 1500~2500m距离内以反坦克导弹火力为主,形成远、中、近相结合,层层推进的绵密火力网;根据射高不同,以高射机枪和防空导弹为主构成中、低空防空火力网。应根据敌步兵、坦克、低空飞机和直升机等目标类型不同,合理区分任务,形成点面相结合的一体化火力配系,并且要注重形成交叉火力,增大主要方向的火力密度,防止出现火力空白和重复射击等现象。
发挥短兵突击威力,注重对重要目标的控制
“兵无地而不勇,地无兵而不险”,这是一句古朴的格言。荒漠草原特殊的地理形态,使敌我双方的作战行动都受到限制,有利地形、重要目标必将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在攻防作战中,需要控制的重要目标和有利地形有:水源(绿州)、水利设施、居民地、发达的道路及其枢纽、机场等。对这些目标均须置于直瞄射击的控制之下。机枪和反坦克导弹应对街道、灌溉渠、运河和桥梁方向实施射击。在与对方展开遭遇战时,往往要用强大的火力、闪电式爆破、突击相结合的手段来消灭对方,以抢占战术制高点。当特种部队以瞬间短攻抢占制高点后,应尽快构筑或抢修工事,以避免对方组织强大的火力反扑。在短攻过程中,机枪手选用有利地形进行掩护,但射弹不要横贯通路,以免给己方实施短攻的队员造成困难。短攻队员要及时排除雷障与铁丝网障碍。在靠近对方防御工事时,应及时向敌堑壕、碉堡投弹,利用爆炸瞬间产生的烟雾和尘土作掩护,抢占有利地形。
发挥反坦克武器威力,注重打装甲目标
现代战争中,敌将充分利用荒漠草原适合机械化装备快速机动的特点,发挥其技术优势,以坦克、步兵战车为主体实施机动作战。因此,步兵分队的反坦克任务相对加重,并将成为能否达成战斗目的的关键。鉴于此,分队应充分发挥反坦克武器威力,大量消灭敌装甲目标,赢得战斗的主动权。组织反坦克火力时,应充分利用沙漠地平坦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在最大距离上实施直接瞄准射击,以便将敌坦克消灭在前沿。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西奈沙漠战斗中,埃及军队在伏击对方坦克部队作战中,将反坦克导弹与反坦克火箭筒配合使用,导弹打较远的目标,火箭筒攻击近距离目标,收到了实效。在这次战斗中,使埃及人在西奈沙漠中扬眉吐气的火箭筒就是苏制RPG-7 轻型火箭筒。
注重协同,加强保障
荒漠草原特殊的地理环境给分队组织协同和保障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无明显的地物特征可供利用,使组织协同面临困境,自然环境恶劣又给分队组织保障造成困难。因此,协同和保障成为战斗实施过程中的一项艰巨任务。分队在组织协同行动时,应特别重视现地判定方位的问题。通常要给各排和连规定方位角,派专人在进攻过程中标示方向,指定地面明显可见的方位物,规定容易记住的目视和发光信号以及将这些信号传达给全体人员的方法,应特别注意按最主要的目标和地区协调各分队的行动。在沙漠地行动要注意对枪口、炮口和武器活动部件的防护,防止堵塞。在冬季应有御寒措施,部队行动尽量轻装,减少体力消耗,单兵负荷以25kg左右为宜,对所携带物资器材,应周密计划。
轻武器装备
应具有在沙漠环境中的可靠性和适应能力
荒漠草原地区风沙大的特点对武器装备的适应能力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由于风沙的影响,可能造成武器发射失灵、机件受损等不良后果。素有“沙漠杀手”美称的以色列乌齐冲锋枪之所以备受兵家青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该枪针对沙漠地作战要求,改进了部件结构,具有较强的战场适应能力。乌齐冲锋枪机匣两侧加工有几条长棱,不仅增强了机匣强度,而且减小了活动件与机匣的接触面,保证武器在恶劣环境下的可行性,具有良好的抗风沙、抗污垢性能。英军的L85A2步枪吸取海湾战争中的教训,进行了全面设计,除具有火力猛烈、射击精确、灵活机动的优长外,在外形设计上进行了特殊的改造,其枪管长与美国M16A2的枪管相当,但全枪长比M16A2短215mm,方便士兵携行,利于在狭小空间使用。多功能刺刀既可作匕首,又可作钢锯,刺刀与刀鞘配合,还可用于剪切。多用途背带使士兵携行方便,并可立即转入战斗状态。特别是该枪针对沙漠地区作战特点,增强了抗风沙、抗腐耐磨性能,可靠性明显增强。
要具备高精度、远射程、高射速的能力,提高作战效率
荒漠草原地形较平坦,适合机械化部队快速机动、展开突击,作战节奏快。为提高在荒漠草原作战的能力,要求步兵手中轻武器的性能一定要适应快速作战的需要。一是必须高精度。现代荒漠草原作战,情况瞬息万变,目标多样,战机来之不易,而且稍纵即逝,轻武器要能准确地攻击,做到一击即中,一中即毁。二是必须远射程。未来荒漠草原作战,攻守双方谁在武器射程上占据优势,谁就能先于对方开火,消灭对方。根据这一要求,步、机枪的射程应达到 1000~1500m,反坦克火箭的射程最低应达到1000m,反坦克导弹的射程应在 3500m以上,能在对方坦克射程之外将其击毁;榴弹发射器的射程,曲射距离应在 1600m左右,直射反装甲距离应达到900m以上,以能在敌方火力以外将其摧毁。三是必须高射速。荒漠草原战斗中,一方只有以不间断的火力将对方压制,才能保障战斗顺利进行,所以应提高武器的战斗射速,保证攻击火力的连续性。
配备多用途武器,提高部队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的能力
我国荒漠草原多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占全国戈壁沙漠总面积的55%。这些地区历来是民族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近年来,恐怖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步兵分队很可能在这些地区进行反恐平暴等行动。现代战争的立体、纵深性明显,特别是在荒漠草原地区,更便于实施空降、破袭等特种作战行动。因此,步兵分队将更多地执行以反恐平暴等为目的的特种作战任务。特殊的作战样式对轻武器提出了新的要求,那种仅仅满足于徒步步兵使用的轻武器将逐步被淘汰。步兵分队如特种部队深入敌区和空降兵实施纵深空降后,随即用各种轻武器迅速形成战斗力,这要求轻武器必须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多能性。如第二次车臣战争中,针对采取非正规战法的车臣武装分子,俄军采用了非正规编组,摩托化步兵、喷火分队和空降兵分队以连为单位组建强击群,作为主要突击力量。在夺占村庄的战斗中,摩步兵、空降兵以及喷火兵使用狙击步枪和30mm自动榴弹发射器,对躲藏在房屋内的车臣武装分子实施射击。遇到敌火力点时,便使用“矢车菊”型82mm 自动山地迫击炮、RPO-A型“熊蜂”火箭弹喷火器、机枪和车载30mm自动火炮进行火力压制。为对付车臣匪徒的狙击手,俄军还在强击支队编成内组建了若干反狙击手小组。战争实践证明,针对不同的作战目标,充分发挥各种武器的作用,并采取灵活的战术手段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针对荒漠草原作战,还应加紧研制单兵战斗武器系统,以弥补轻武器打击手段单一的不足。这一武器系统的基本思想是把自动步枪、轻机枪、榴弹发射器研制成合二为一、合三为一的“步榴枪”、“步榴霰枪”等轻武器,具有多种功能,一枪多用,并具有较大的威力,以提高军队在特殊地形的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