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照顾三岁的女儿时,我最大的苦恼就是她不爱吃饭!喂她吃饭这个问题已经发展到了幼儿园老师怕、家长也怕的地步。幼儿园一天提供三餐,上午10时和下午14时是点心时间。可女儿点心吃得不多,午餐、晚餐也是敷衍了事。
最近,我发现女儿变得很烦躁。一开始,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她一进门只要看到我在做饭,就趴在地上哭。我问她原因,她也不说,只是一味胡闹。再后来,她每天早晨起床后大哭,哭嚷着不愿去幼儿园。那段时间,我和她爸爸下午去接女儿的时候,经常被老师留下来喂女儿吃完晚餐。自然而然,去接女儿也让我们觉得压力很大。直到有一天,放学后我再次被老师留下来给女儿喂饭,有个小朋友领着妈妈走进教室拿东西,看见此场景就大声说:“妈妈,你看,她每天都不吃饭,是我们班的‘差生’!”当时,女儿脸色苍白地低下了头。说实话,我也很受伤,在不满为何幼儿园的教育会以孩子吃不吃饭来衡量“好生”和“差生”的同时,也终于明白了这段时间以来女儿性格变化的原因。
其实,在我们家长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孩子已经渐渐懂得大人的语言和神情表达,也开始有了小小的自尊心。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只有说出了孩子的缺点,对孩子才会有帮助,却忽略了长此以往,孩子习惯了被否定、被挑剔的负面暗示,就会对自己缺乏信心。在又一次看到女儿面对饭菜一脸愁容的时候,我和孩子爸商量了一下,达成一致:淡化吃饭问题!
第二天一早,我们领孩子来到幼儿园,跟老师说明了孩子目前存在的抵触心理,希望老师一日三餐按其他小朋友一样给女儿发一份饭,不要强行喂饭,不要刻意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提出女儿吃不吃饭这个问题,不管女儿吃了多少,到收碗的时候一并收拾了就好。回到家里,我们不再问女儿“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好好吃饭”之类的问题,尽量丰富每餐的菜色,不单独给女儿准备吃的。到开饭时间,我们高高兴兴把女儿邀到餐桌前,让她和我们坐在一样的餐椅上,用一样的餐具。吃饭时,我们聊着各自一天的喜闻乐事,绝口不提“吃饭”,也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女儿的饭碗上,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打断她,不说“这不能吃、那不能吃”。
开始几天,女儿不太习惯,还显得很拘谨,不想吃饭了就很紧张地看着我们。可是我们不动声色。女儿放下碗筷,我就微笑着问她:“饱了?”她小声地答:“嗯。”我就高高兴兴地收了碗让她去玩。没过几天,女儿明显活泼起来,好像明白再也不会有人逼她吃饭了,饭桌上还会“插嘴”跟我们聊聊在幼儿园跟哪个小朋友说了什么、玩了什么。更让我们惊喜的是,女儿的饭量增加了很多,而且什么都吃,想吃什么就自己用筷子夹什么。平时在家,她说话也大声起来,想什么说什么,在外看见小朋友就主动跑过去搭伙玩。每晚睡觉前,她都跟我说明天要去幼儿园跟好朋友做点什么,如同原先那般可爱。
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我去接女儿。老师高兴地告诉我,女儿连续几天在幼儿园都是全部自己吃光饭菜。而且,老师还悄悄地在每顿多加了些分量,女儿也欣然接受了,这下可把全家人高兴坏了。
很多时候,家长的心态是恨铁不成钢。我们给自己的最华丽的借口就是“都是为了孩子好”!在这个幌子下,我们会给孩子植入许多“应该”和“不应该”,无形中把孩子又变成了另一个自己。但是,如果我们想简单一点,把攥着孩子的手放松一点,试着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认同,那么,有些问题也会变简单!
最近,我发现女儿变得很烦躁。一开始,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她一进门只要看到我在做饭,就趴在地上哭。我问她原因,她也不说,只是一味胡闹。再后来,她每天早晨起床后大哭,哭嚷着不愿去幼儿园。那段时间,我和她爸爸下午去接女儿的时候,经常被老师留下来喂女儿吃完晚餐。自然而然,去接女儿也让我们觉得压力很大。直到有一天,放学后我再次被老师留下来给女儿喂饭,有个小朋友领着妈妈走进教室拿东西,看见此场景就大声说:“妈妈,你看,她每天都不吃饭,是我们班的‘差生’!”当时,女儿脸色苍白地低下了头。说实话,我也很受伤,在不满为何幼儿园的教育会以孩子吃不吃饭来衡量“好生”和“差生”的同时,也终于明白了这段时间以来女儿性格变化的原因。
其实,在我们家长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孩子已经渐渐懂得大人的语言和神情表达,也开始有了小小的自尊心。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只有说出了孩子的缺点,对孩子才会有帮助,却忽略了长此以往,孩子习惯了被否定、被挑剔的负面暗示,就会对自己缺乏信心。在又一次看到女儿面对饭菜一脸愁容的时候,我和孩子爸商量了一下,达成一致:淡化吃饭问题!
第二天一早,我们领孩子来到幼儿园,跟老师说明了孩子目前存在的抵触心理,希望老师一日三餐按其他小朋友一样给女儿发一份饭,不要强行喂饭,不要刻意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提出女儿吃不吃饭这个问题,不管女儿吃了多少,到收碗的时候一并收拾了就好。回到家里,我们不再问女儿“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好好吃饭”之类的问题,尽量丰富每餐的菜色,不单独给女儿准备吃的。到开饭时间,我们高高兴兴把女儿邀到餐桌前,让她和我们坐在一样的餐椅上,用一样的餐具。吃饭时,我们聊着各自一天的喜闻乐事,绝口不提“吃饭”,也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女儿的饭碗上,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打断她,不说“这不能吃、那不能吃”。
开始几天,女儿不太习惯,还显得很拘谨,不想吃饭了就很紧张地看着我们。可是我们不动声色。女儿放下碗筷,我就微笑着问她:“饱了?”她小声地答:“嗯。”我就高高兴兴地收了碗让她去玩。没过几天,女儿明显活泼起来,好像明白再也不会有人逼她吃饭了,饭桌上还会“插嘴”跟我们聊聊在幼儿园跟哪个小朋友说了什么、玩了什么。更让我们惊喜的是,女儿的饭量增加了很多,而且什么都吃,想吃什么就自己用筷子夹什么。平时在家,她说话也大声起来,想什么说什么,在外看见小朋友就主动跑过去搭伙玩。每晚睡觉前,她都跟我说明天要去幼儿园跟好朋友做点什么,如同原先那般可爱。
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我去接女儿。老师高兴地告诉我,女儿连续几天在幼儿园都是全部自己吃光饭菜。而且,老师还悄悄地在每顿多加了些分量,女儿也欣然接受了,这下可把全家人高兴坏了。
很多时候,家长的心态是恨铁不成钢。我们给自己的最华丽的借口就是“都是为了孩子好”!在这个幌子下,我们会给孩子植入许多“应该”和“不应该”,无形中把孩子又变成了另一个自己。但是,如果我们想简单一点,把攥着孩子的手放松一点,试着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认同,那么,有些问题也会变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