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然而,当我们重视并突出班级的组织特性,遵循组织管理的一般原则、按照科层组织的实践模式来落实班级教育时,班主任的角色就很容易被窄化为管理者。那么,班主任教师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指导者、全面有效的履行其指导职能呢?
一、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实施主体教育的核心观念
虽然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班级规模过大、管理头绪过多、工作任务过重、论分排队的压力不减诸种因素,依然是困扰大多数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难题,是难以对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进行实质性调整的客观原因,但这并未阻滞班主任教师在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上的自我提高与自我更新。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环境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主体教育正是班主任教师由管理者转向指导者首先应当确立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昭示着,无论自己选择了教育,还是教育选择了自己,作为“班级导师”的师者都应当义无返顾,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班级成员,让每一位班级成员可以在自己的激励和引导之下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去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乃至体验生命的意义。
二、养成关爱、公正诸种品质,建立关爱、公正的教育模式
无论是教育经典的阐释,还是莘莘学子的褒扬,都无不以关爱、公正诸种品质来说明教师的良好素质,称道教师的人格魅力。
对于班主任教师来说,关爱、公正更是第一位的品质,因为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无论他是否遵守群体规则,自己都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平等的受到班主任的关注,得到班主任的关心,他的“向师之心”才会让他与班主任进行真实的交往,由此而注意到班主任提出的各种要求或建议,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
所以,班主任教师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确实有所启发、有所引导,就必须做到尊重、关爱他们,理解、体谅他们,信任、接纳他们,以关爱之情、公正之心去感染、感化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公正精神的教育模式。
三、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学生的自主发展,有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而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则有赖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即双方通过真实的交往过程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种真实的交往固然需要双方的默契,惟其在班级组织中,更需要作为组织内外人际沟通桥梁的班主任发挥重大作用。
四、把握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指导工作的艺术性
真正的指导必须建立在有效的人际沟通与互动基础之上,班级指导自然也不例外。具体来说,班主任做到以下几个侧面,对于实现有效的班级指导尤为关键:
1.悉心观察。在日常的学习和交往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观察学生经意或不经意的外在的言行举止和神态表现,读懂他们在一定社会情景下的所欲、所思、所为。
2.耐心倾听。懂得倾听既是一种受人尊重的品质,也是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要求。在班级指导中,角色的不对等和信息的不对称,更需要班主任做一个倾听者,要提供适当的场景,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时间、有心情去陈述、去解释、去表现。
3.及时反馈。无论是直接的对话,还是间接的联系,班主任对于学生所提供的信息,都要在作出分辨和分析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予以及时反馈。反馈主要不在于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表扬或批评、赞赏或惩罚,而在于激励和行为指导。
4.设身处地。行之有效的及时反馈,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在班级指导中,班主任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情,由此而理解他们的态度、情感和观念,分析他们如此表现的原因,以及预测他们在某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方式,从而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抚宁县驻操营中学)
一、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实施主体教育的核心观念
虽然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班级规模过大、管理头绪过多、工作任务过重、论分排队的压力不减诸种因素,依然是困扰大多数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难题,是难以对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进行实质性调整的客观原因,但这并未阻滞班主任教师在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上的自我提高与自我更新。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环境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主体教育正是班主任教师由管理者转向指导者首先应当确立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昭示着,无论自己选择了教育,还是教育选择了自己,作为“班级导师”的师者都应当义无返顾,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班级成员,让每一位班级成员可以在自己的激励和引导之下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去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乃至体验生命的意义。
二、养成关爱、公正诸种品质,建立关爱、公正的教育模式
无论是教育经典的阐释,还是莘莘学子的褒扬,都无不以关爱、公正诸种品质来说明教师的良好素质,称道教师的人格魅力。
对于班主任教师来说,关爱、公正更是第一位的品质,因为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无论他是否遵守群体规则,自己都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平等的受到班主任的关注,得到班主任的关心,他的“向师之心”才会让他与班主任进行真实的交往,由此而注意到班主任提出的各种要求或建议,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
所以,班主任教师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确实有所启发、有所引导,就必须做到尊重、关爱他们,理解、体谅他们,信任、接纳他们,以关爱之情、公正之心去感染、感化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公正精神的教育模式。
三、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学生的自主发展,有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而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则有赖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即双方通过真实的交往过程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种真实的交往固然需要双方的默契,惟其在班级组织中,更需要作为组织内外人际沟通桥梁的班主任发挥重大作用。
四、把握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指导工作的艺术性
真正的指导必须建立在有效的人际沟通与互动基础之上,班级指导自然也不例外。具体来说,班主任做到以下几个侧面,对于实现有效的班级指导尤为关键:
1.悉心观察。在日常的学习和交往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观察学生经意或不经意的外在的言行举止和神态表现,读懂他们在一定社会情景下的所欲、所思、所为。
2.耐心倾听。懂得倾听既是一种受人尊重的品质,也是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要求。在班级指导中,角色的不对等和信息的不对称,更需要班主任做一个倾听者,要提供适当的场景,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时间、有心情去陈述、去解释、去表现。
3.及时反馈。无论是直接的对话,还是间接的联系,班主任对于学生所提供的信息,都要在作出分辨和分析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予以及时反馈。反馈主要不在于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表扬或批评、赞赏或惩罚,而在于激励和行为指导。
4.设身处地。行之有效的及时反馈,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在班级指导中,班主任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情,由此而理解他们的态度、情感和观念,分析他们如此表现的原因,以及预测他们在某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方式,从而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抚宁县驻操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