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其特点是用生态学的视角关注课堂中的生态元素,追求课堂的和谐,尤其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从剖析案例出发,谈谈我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一些认识。
一、“生态课堂”要结合学生生活情境
构建“生态课堂”,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情境,把生活情境提高到数学的高度,即“生活数学化”。学生在生活当中早就接触过字母,但对字母表示数还缺乏认识。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新课导入部分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进行设计,通过四个场景让学生认识到“字母”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后一个场景作为拓展,让学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一定的数值”,为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创设了“生态课堂”。
片段一:教学《用字母表示数》
师:星期天,老师在逛街,看到生活中有许多字母。(出示图片:车牌、停车标志、肯德基、失物招领)谁能说出这些字母所表示的意思?
生1:KFC表示肯德基。
生2:P表示停车场。
生3:B表示宁波,U表示慈溪。
生4:a表示捡到的钱的数量。
师:那么多少呢?谁能说出有多少元?
生:……(沉默了片刻)
生5:反正是表示任意一个数,可能是20元,也可能是100元,等等。
师:老师表扬你,你在生活中还看到过这样的例子吗?
生:……
最后,教师加以点评,引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反思:这个教学案例,结合学生对字母已有的认识,创设课堂的教学情境。这样,充分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个体都有了自信:“这个内容我也会。”所以,每个学生围绕着自己对字母的了解,积极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见,“生态课堂”要结合学生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生态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构建“生态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与同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提高效率。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新教材中的新内容,我运用“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的方式给学生设疑,然后让学生相互合作进行探究,进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规律。
片段二: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师出示两个三角形的残缺图片:图形A只剩2个角(稍大),图形B只剩1个角。
师:老师手上的是从两个三角形撕下的图片。谁能从这两个图形中判断出原来的三角形哪个大?哪个小?
生1(抢着回答):A三角形大,B三角形小,因为剩下的大,肯定原来也大。
师:一定吗?
(生沉默,小组轻声讨论片刻)
生2:不一定,我觉得图形B三角形大。因为图形A有两个角,把第三个角补好后,也就这么大。图形B因为只有一个角,所以两边延长后,可以组成大的三角形。
生3:也有可能小,或者一样大。如果延长得小一点,那么就小了。
师(表扬学生后小结):图形A因为有两个角,所以就可以确定三角形大小了;图形B只有一个角,所以三角形大小不能确定。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4:为什么两个角确定,那么第三个角也就确定了呢?
师:好问题,那么为什么确定了呢?你这个确定指什么呢?
生:让我们小组一起研究一下,可以吗?
师:那好!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三角形(任意裁剪的三角形)研究一下。
(学生合作探究,互相配合)
生1:我觉得确定的是指角,因为我们四个同学量出来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接近180°,分别是181°、182°、179°、179°。
师:三个角的和是180°吗?
生2:是,我们把3个角剪开,拼起来是一个平角,是180°。
生3:我觉得正方形对半剪开是两个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个角分别是90°、45°、45°,加起来也是180°。
反思:这节课从“两个图形比较大小”人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结合学生的提问,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从图形A可以知道第三个角已经确定呢?”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然后引导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进行探究,相互合作,得出结论。这种生态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生态课堂”要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
构建“生态课堂”要为学生提供参加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体验,对数学知识进行内省。如,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知识以后,我们给学生小组一个信封,装有大小、类型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利用信封里的材料,拼成不同的四边形,探索其中的规律。
片段三:教学《图形的拼组》
师:谁能从信封里面找出四边形?
个别学生着急地说:我们小组没有四边形。
师(微笑):真的没有吗?
生1:有!我们可以用三角形拼成四边形。
(学生表示赞成,然后实践操作)
(实践后,让学生小组派代表在实物投影里摆一摆,教师顺便板书)
生1:我们小组用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长方形。
生2:我们用三个相等的锐角三角形拼成梯形。
生3:我们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生4:四个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反思: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欲望。他们从小组信封中拿出三角形,合作探究拼组四边形的不同方法。教师让学生小组派代表在实物投影上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增加实践体验,来探究规律。
总之,“生态课堂”以“发展每个学生”为本,针对学生“好奇”、“好学”、“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优化的教学设计,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实践、去探究、去体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责编 李景和)
一、“生态课堂”要结合学生生活情境
构建“生态课堂”,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情境,把生活情境提高到数学的高度,即“生活数学化”。学生在生活当中早就接触过字母,但对字母表示数还缺乏认识。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新课导入部分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进行设计,通过四个场景让学生认识到“字母”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后一个场景作为拓展,让学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一定的数值”,为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创设了“生态课堂”。
片段一:教学《用字母表示数》
师:星期天,老师在逛街,看到生活中有许多字母。(出示图片:车牌、停车标志、肯德基、失物招领)谁能说出这些字母所表示的意思?
生1:KFC表示肯德基。
生2:P表示停车场。
生3:B表示宁波,U表示慈溪。
生4:a表示捡到的钱的数量。
师:那么多少呢?谁能说出有多少元?
生:……(沉默了片刻)
生5:反正是表示任意一个数,可能是20元,也可能是100元,等等。
师:老师表扬你,你在生活中还看到过这样的例子吗?
生:……
最后,教师加以点评,引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反思:这个教学案例,结合学生对字母已有的认识,创设课堂的教学情境。这样,充分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个体都有了自信:“这个内容我也会。”所以,每个学生围绕着自己对字母的了解,积极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见,“生态课堂”要结合学生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生态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构建“生态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与同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提高效率。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新教材中的新内容,我运用“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的方式给学生设疑,然后让学生相互合作进行探究,进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规律。
片段二: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师出示两个三角形的残缺图片:图形A只剩2个角(稍大),图形B只剩1个角。
师:老师手上的是从两个三角形撕下的图片。谁能从这两个图形中判断出原来的三角形哪个大?哪个小?
生1(抢着回答):A三角形大,B三角形小,因为剩下的大,肯定原来也大。
师:一定吗?
(生沉默,小组轻声讨论片刻)
生2:不一定,我觉得图形B三角形大。因为图形A有两个角,把第三个角补好后,也就这么大。图形B因为只有一个角,所以两边延长后,可以组成大的三角形。
生3:也有可能小,或者一样大。如果延长得小一点,那么就小了。
师(表扬学生后小结):图形A因为有两个角,所以就可以确定三角形大小了;图形B只有一个角,所以三角形大小不能确定。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4:为什么两个角确定,那么第三个角也就确定了呢?
师:好问题,那么为什么确定了呢?你这个确定指什么呢?
生:让我们小组一起研究一下,可以吗?
师:那好!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三角形(任意裁剪的三角形)研究一下。
(学生合作探究,互相配合)
生1:我觉得确定的是指角,因为我们四个同学量出来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接近180°,分别是181°、182°、179°、179°。
师:三个角的和是180°吗?
生2:是,我们把3个角剪开,拼起来是一个平角,是180°。
生3:我觉得正方形对半剪开是两个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个角分别是90°、45°、45°,加起来也是180°。
反思:这节课从“两个图形比较大小”人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结合学生的提问,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从图形A可以知道第三个角已经确定呢?”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然后引导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进行探究,相互合作,得出结论。这种生态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生态课堂”要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
构建“生态课堂”要为学生提供参加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体验,对数学知识进行内省。如,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知识以后,我们给学生小组一个信封,装有大小、类型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利用信封里的材料,拼成不同的四边形,探索其中的规律。
片段三:教学《图形的拼组》
师:谁能从信封里面找出四边形?
个别学生着急地说:我们小组没有四边形。
师(微笑):真的没有吗?
生1:有!我们可以用三角形拼成四边形。
(学生表示赞成,然后实践操作)
(实践后,让学生小组派代表在实物投影里摆一摆,教师顺便板书)
生1:我们小组用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长方形。
生2:我们用三个相等的锐角三角形拼成梯形。
生3:我们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生4:四个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反思: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欲望。他们从小组信封中拿出三角形,合作探究拼组四边形的不同方法。教师让学生小组派代表在实物投影上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增加实践体验,来探究规律。
总之,“生态课堂”以“发展每个学生”为本,针对学生“好奇”、“好学”、“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优化的教学设计,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实践、去探究、去体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责编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