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协同理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重点研究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对于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本文从协同理论在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的适用性分析为出发点,研究二者实现联动发展的现实困境,最终提出了优化发展思路。
关键词:协同理论;高校;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联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3-0107-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认真做好高校学生党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实现立德树人这一任务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协同理论作为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其核心观点和延伸机理适用于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组合,这对于实现二者的联动发展具有理论与实际价值。
一、协同理论在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中的适用性分析
协同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其创始人是著名物理学家哈肯博士。协同理论重点研究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其主要观点是千差万别的各类系统,尽管其内容不同,但存在着相互影响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和协同效应。
具体到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职能划分等方面来探究二者的关系。从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来看,二者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基本遵循,以培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为目标。从职能划分来看,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宣传部、团委等协调配合,院系党组织负责实施,学生(研究生)党支部具体落实,教师、辅导员等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可见二者在高校相关部门的职能划分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与交叉性。
从协同理论的角度来看,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将协同理论运用到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联动研究中,既可以优化完善二者的联动发展模式,又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教育工作的整体效率与质量。
二、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的现实困境
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就是要通过发挥协同效应达到互动共建、形成合力,推动学生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等全面提升。但是,目前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衔接中存在着一些限制性因素,制约了协同效应的发挥。
从微观层面来看,教师、学生作为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联动发展的主体要素,对于建立系统、有序、高效的联动发展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某些现实因素制约了协同效用的有效发挥。一方面,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基本是专职辅导员,其在有效发挥作用上存在着角色模糊、职责不明、工作强度大等问题。专职辅导员在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疲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拓展性、创新性、延伸性不强,这导致二者在契合上存在模糊点,难以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衡量。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存在功利主义倾向、个人利己主义倾向,产生了入党动机复杂、消极对待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实践参与等现象。
从宏观层面来看,一方面,价值多元化、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舆论复杂化等对实现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联动发展提出了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不同价值标准、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等深入渗透,对弘扬主流价值观产生了阻碍作用,这加剧了在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价值观和舆论引导等方面的难度。另一方面,从高校的整体教育系统来看,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弱化趋势。在某些地区和高校,认为教育教学和科研类工作属“实”的范畴,而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类工作属“虚”的范畴,这种想法限制了二者的发展。
三、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注重发挥综合示范效应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基础,而学生党建则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含思想建设、道德教育、心理健康等内容,具体落实到学生党建中,则要求引导学生在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科学运用其观点、立场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是提升思政课教师对学生党建工作的贡献率。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强化理论课教学,把党建理论及相关知识讲深讲透彻,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开展针对性辅导,结合各类学生活动,指导学生自觉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二是重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党建中的重要作用。以思想建设为抓手,提高理论武装水平,在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中提升学生党员、重点培养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认知,做好学生入党前培训、入党中教育、入党后管理等各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注重树立标杆,将学生党员培养为学习、生活、工作的先行者、领头人,发挥其在政治理论学习中的示范效应。四是注重发挥基层学生党支部的重要作用。重视学生党支部建设,保证人员、组织、经费到位,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完善黨建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为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关键一环。
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方面,要在党员发展、日常管理、组织生活等方面统筹管理、完善制度、建立机制。在党员发展上,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在推选制度和程序上不断细化,提高准入门槛,保证党员发展质量。在学生党员日常管理上,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政治理论与综合水平,定期开展各类政治理论学习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健全完善日常监督考核体系。在组织生活落实上,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制度等,并强化结果运用。 在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方面,要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制度和要求,不断优化各要素的运行方式,激发协同效应。在健全运行机制上,进一步整合、理顺高校各职能处室、教学教辅等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职能,使其协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鼓励具备条件的辅导员在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工作的同时,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在完善保障机制上,要建立全员育人制度,推进教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育人落到实处;要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为依托,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在创新评价机制上,创设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机制,客观、及时、公正地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激励该项工作向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迈进。具体可结合实际将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制度、内部的自我考评制度、学生的满意度等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成果测评体系。
(三)加強队伍建设,促进分工协作
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推动二者联动发展的主力军,要在职能设置和分工上统筹优化、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上提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增效、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上发力。
在职能设置和分工上,探索职能相近机构合署办公、相互融入、定期联络制度,为推进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提供职能保障。在专任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队伍上,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的责任感、使命感,鼓励发挥专业和经验优势,全面参与到学生党建具体工作中。探索落实思政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度,培养教学、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多面手。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以构建专业化、科学化、高素质化队伍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在完善辅导员队伍选聘、配备、管理、培训、发展、待遇等方面出实招,为实现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按照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定期换届、学期评定、奖惩分明的原则,选拔威信高、群众基础好、具有服务和奉献意识的优秀学生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工作。探索组织优秀学生党员参与学生党建具体工作,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党员在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过程中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四)创新形式与载体,实现系统性联动
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联动发展需要坚持实效性和针对性原则,通过创新形式与载体,实现其内在逻辑性、有效性、协同性,进而实现系统的联动性。在活动载体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构建多样化、多角度工作形式,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等内容嵌入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主题宣讲等活动中。在宣传教育载体方面,进一步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结合衔接,形成发展优势和合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互补性的发挥,构建起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式。
参考文献:
[1]肖辉瓒.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何以深度融合[J].人民论坛,2018(16):216-217.
[2]张娟.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中机制创新分析[J].亚太教育,2016(23):23.
[3]朱士中.构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工作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33-34.
[4]付传,谢敏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9):41-42.
[5]蒙代伟,张军厂,范芳娟.论当代高校学生党建的现状与创新对策[J].理论观察,2017(11):34-36.
关键词:协同理论;高校;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联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3-0107-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认真做好高校学生党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实现立德树人这一任务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协同理论作为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其核心观点和延伸机理适用于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组合,这对于实现二者的联动发展具有理论与实际价值。
一、协同理论在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中的适用性分析
协同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其创始人是著名物理学家哈肯博士。协同理论重点研究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其主要观点是千差万别的各类系统,尽管其内容不同,但存在着相互影响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和协同效应。
具体到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职能划分等方面来探究二者的关系。从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来看,二者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基本遵循,以培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为目标。从职能划分来看,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宣传部、团委等协调配合,院系党组织负责实施,学生(研究生)党支部具体落实,教师、辅导员等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可见二者在高校相关部门的职能划分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与交叉性。
从协同理论的角度来看,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将协同理论运用到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联动研究中,既可以优化完善二者的联动发展模式,又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教育工作的整体效率与质量。
二、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的现实困境
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就是要通过发挥协同效应达到互动共建、形成合力,推动学生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等全面提升。但是,目前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衔接中存在着一些限制性因素,制约了协同效应的发挥。
从微观层面来看,教师、学生作为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联动发展的主体要素,对于建立系统、有序、高效的联动发展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某些现实因素制约了协同效用的有效发挥。一方面,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基本是专职辅导员,其在有效发挥作用上存在着角色模糊、职责不明、工作强度大等问题。专职辅导员在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疲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拓展性、创新性、延伸性不强,这导致二者在契合上存在模糊点,难以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衡量。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存在功利主义倾向、个人利己主义倾向,产生了入党动机复杂、消极对待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实践参与等现象。
从宏观层面来看,一方面,价值多元化、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舆论复杂化等对实现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联动发展提出了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不同价值标准、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等深入渗透,对弘扬主流价值观产生了阻碍作用,这加剧了在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价值观和舆论引导等方面的难度。另一方面,从高校的整体教育系统来看,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弱化趋势。在某些地区和高校,认为教育教学和科研类工作属“实”的范畴,而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类工作属“虚”的范畴,这种想法限制了二者的发展。
三、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注重发挥综合示范效应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基础,而学生党建则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含思想建设、道德教育、心理健康等内容,具体落实到学生党建中,则要求引导学生在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科学运用其观点、立场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是提升思政课教师对学生党建工作的贡献率。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强化理论课教学,把党建理论及相关知识讲深讲透彻,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开展针对性辅导,结合各类学生活动,指导学生自觉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二是重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党建中的重要作用。以思想建设为抓手,提高理论武装水平,在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中提升学生党员、重点培养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认知,做好学生入党前培训、入党中教育、入党后管理等各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注重树立标杆,将学生党员培养为学习、生活、工作的先行者、领头人,发挥其在政治理论学习中的示范效应。四是注重发挥基层学生党支部的重要作用。重视学生党支部建设,保证人员、组织、经费到位,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完善黨建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为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关键一环。
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方面,要在党员发展、日常管理、组织生活等方面统筹管理、完善制度、建立机制。在党员发展上,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在推选制度和程序上不断细化,提高准入门槛,保证党员发展质量。在学生党员日常管理上,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政治理论与综合水平,定期开展各类政治理论学习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健全完善日常监督考核体系。在组织生活落实上,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制度等,并强化结果运用。 在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方面,要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制度和要求,不断优化各要素的运行方式,激发协同效应。在健全运行机制上,进一步整合、理顺高校各职能处室、教学教辅等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职能,使其协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鼓励具备条件的辅导员在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工作的同时,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在完善保障机制上,要建立全员育人制度,推进教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育人落到实处;要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为依托,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在创新评价机制上,创设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机制,客观、及时、公正地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激励该项工作向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迈进。具体可结合实际将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制度、内部的自我考评制度、学生的满意度等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成果测评体系。
(三)加強队伍建设,促进分工协作
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推动二者联动发展的主力军,要在职能设置和分工上统筹优化、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上提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增效、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上发力。
在职能设置和分工上,探索职能相近机构合署办公、相互融入、定期联络制度,为推进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提供职能保障。在专任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队伍上,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的责任感、使命感,鼓励发挥专业和经验优势,全面参与到学生党建具体工作中。探索落实思政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度,培养教学、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多面手。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以构建专业化、科学化、高素质化队伍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在完善辅导员队伍选聘、配备、管理、培训、发展、待遇等方面出实招,为实现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按照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定期换届、学期评定、奖惩分明的原则,选拔威信高、群众基础好、具有服务和奉献意识的优秀学生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工作。探索组织优秀学生党员参与学生党建具体工作,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党员在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发展过程中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四)创新形式与载体,实现系统性联动
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联动发展需要坚持实效性和针对性原则,通过创新形式与载体,实现其内在逻辑性、有效性、协同性,进而实现系统的联动性。在活动载体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构建多样化、多角度工作形式,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等内容嵌入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主题宣讲等活动中。在宣传教育载体方面,进一步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结合衔接,形成发展优势和合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互补性的发挥,构建起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式。
参考文献:
[1]肖辉瓒.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何以深度融合[J].人民论坛,2018(16):216-217.
[2]张娟.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中机制创新分析[J].亚太教育,2016(23):23.
[3]朱士中.构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工作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33-34.
[4]付传,谢敏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9):41-42.
[5]蒙代伟,张军厂,范芳娟.论当代高校学生党建的现状与创新对策[J].理论观察,2017(1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