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观念,创建高效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总结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度分析并给出具体的研究措施。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观念
  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是: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主张,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应该由自己体验,感悟,发现,探究。因为体验,发现,让学习者理解得最深刻;因为感悟,探究,让学习者进一步弄清楚知识的存在性和必然性。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当代教育家罗杰斯,他认为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格而成长的,人的存在是认知与情感的统一,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毫无意义的,单纯地着眼于智力活动,人格不能健全成长。为了健全人格的发展,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意相结合,心之发展必须与情绪发展结合,教学内容与方法只有当它根植于情意基础,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3.现代学习观。现代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行为,是一种实践性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是一种创新性学习。现代学习观强调学会学习,提出八字真言:想学,会学,学好,会用。
  二、高效课堂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又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可学习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更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21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新的挑战。教育不再是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发展;教育不再是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是要贯穿学习者的一生。当代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包括智力在内的整个个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传统教学最大的失误是以“教”定“学”,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课程下教师应考虑怎样“教”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学”。教师把“教教材”逐渐转化为“用教材”,同时利用各种资源丰富课堂。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在教学中通过运用逐步引导、层层设问和精心创设的情境及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感及探究欲望,以代替过去的一言堂和满堂灌。在学习方式上,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这样学生学会了交流合作,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了搜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课堂学习的形式多样,学习的内容宽泛,作业形式灵活丰富。学生课余能主动查阅资料,通过自主探究、相互合作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领悟知识的真谛。
  3.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疑问、困难和障碍,但这却是一个人学习与生存、成长与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如果只重结论而忽视学生丰富性、多样性的探索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培养不起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力求通过“问题串”层层设疑,把学生推向问题中心,再从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直观观察、合作探究、用心体会的过程中感受学科文化,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科教学活动中,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4.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面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层次”。事实上,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一群朝气蓬勃、思维活跃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智力、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差距是客观存在、不可忽视的。教育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消除这种差距,拉平学生的实际水平,而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各有所获,在原有水平上均有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推进教学,在课堂时间里,要能够做到让学优生能“吃得好”,中等生能“吃得饱”,学困生也能“吃得了”,让不同类型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取得发展。我们的理念是“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能找到教好他的方法”。教师的责任就是去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都能获得成功。
  总之,只要一线的教师共同努力,共同实践,更新观念,改变教学策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心诚意地把学生推到教学、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信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提供发现、猜想、操作、实验、质疑、探索、创造等多种机会,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吴兴长.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心理学讲座.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胡久忠.数学教育学.
其他文献
在有害物品运输过程中,可能在多个起点和多个终点之间需要完成运输任务,因此网络中的某些路段可能被多次选择,从而导致这些路段上的人口与其他人口相比承担了较多的风险。为
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研究灵芝菌糠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血细胞的影响。健康的体重约30 kg的杜洛克猪36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1  语文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积累知识、拓展阅读和训练语感的最好时机,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间。同时,早读课还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乃至日常学习的热情。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早读课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早读效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语文教
【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培养具有高尚品格和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人文素质教育也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为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 教育模式  【课题项目】唐山市社科联2015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
【摘要】针对目前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关键词】双语教学 趣味教学 与国际接轨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18-02  一、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教育的大趋势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素质教育之一就是双语教学,因为双语教学能够把学生
从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论述了信息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构建了我国信息农业建设的集成框架体系,提出了杨凌信息农业建设推进与实施的建议,并进一步提出以农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在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当下高校学生在思想行为和道德素质等方面呈现出的种种问题令人堪忧,此问题解决不好,就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结构的整体水平,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反思高校学生道德行为问题存在客观的因素,问题的根源在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恰切的路径上,我们还须作出更加务实的选择。本文通过论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