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慈利方言的否定词辨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p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湖南慈利方言在否定词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莫”代替普通话中的“别”,另外还存在个别独具地方口语特色而在普通话或其他方言中不曾出现的否定词,例如“懒”。
  关键词:慈利方言 否定词 莫 懒
  
  一、引言
  慈利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游。县境东北与石门县接壤,东南与桃源县毗邻,西北与桑植县相连,西南与永定区相邻,总面积3480平方千米,人口近70万。慈利方言属西南官话湖广片的湘北小片,常用否定词有“不、没、没得、莫、懒”五个。
  二、慈利方言中的否定词
  (一)不
  “不”为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动作、行为、意愿、性质或状态的否定。
  1.对主观意愿或态度的否定。如:
  玩俺我们不想去么早那么早。
  2.对某种既存事实或尚未发生的事实的否定。如:
  他自从从来不喝烟抽烟∕后日后天不是场赶集的日子。
  3.对某种可能性、必要性的否定。如:
  明朝明天不得不会落雪,不用穿得棉衣。
  4.对某种判断的否定。如:
  他不是小伢儿小孩儿哒。
  5.对事物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否定。如:
  天还不冷,你哪门怎么把棉衣就穿起哒?
  此外,“不”还可表假设或者单用。如:
  不把事搞明白弄清楚你就莫别想走∕你吃啊饭哒再走——不。
  (二)没
  普通话中的“没”有副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前者用在谓词性成分前,否定客观事实,记作“没1”;后者用在体词性成分前,否定事物存在或领有,记作“没2”。慈利方言中的“没”相当于普通话的“没1”。
  1.对某种事实的否定。如:他没到北京去过。
  2.表示动作尚未完成或事实还没发生。如:
  路没搞通修通,车还过不得不能过∕班车还没走,你攒劲走快点走还赶得到赶得上。
  3.对事物性质的动态变化的否定。如:
  天道天气没晴,还薅不得草不适合锄草。
  此外,“没”也可单用,常用于正反疑问句的否定回答。如:
  你洗啊澡没?——没。
  (三)没得
  “没得”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没2”。
  1.对事物的存在或领有的否定。如:
  外头外面没得人。
  当肯定事物存在或领有时,要用“有”。如:
  他有钱走人家随礼。
  2.单用。单用时常用于领属关系疑问句的否定回答。如:
  山上有人赶肉打猎没得?——没得。
  当用于领属关系疑问句的肯定回答时,要用“有”。如:
  你还有钱没得?——有。
  (四)莫
  “莫”为副词,常用在谓词性成分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别”。
  1.禁止或劝阻对方做某事。如:
  莫别爬到高头高处去,怕拌到摔着。
  2.表示提醒,以防止某种不理想的结果发生。如:
  看到起看着点,莫戳到燕子儿窝燕巢哒。
  3.表示对曾经发生的事实的追悔或惋惜。如:
  当初要莫跟他去就好哒。
  另外,“莫”还可用于疑问句中表推测、估计。如:
  莫难道是你一个儿一个人把菜吃完哒?
  (五)懒
  “懒”表否定,只用于口语中,可以对应“不、没、没得、莫”的相应用法。从语体色彩上讲,具有地方口语特色;从感情色彩上看,它带有一种不满、泄愤的消极色彩或揶揄的调侃色彩。
  1.“懒”放在动词性词语或结构前,相当于“不、莫”或“没”,用法上有固定的搭配形式,最常见的是“懒+V+得”“懒+V+得+N”和“V懒”。
  (1)表达对主观态度的否定,这种态度往往带有一种消极抵触的情绪。如:
  这衣服又不好看,我穿懒我不穿。
  (2)表达对某种客观事实的否定,说话人对此有一种无奈的情绪。如:
  小猪伢儿小猪懒吃得食不吃食。
  (3)表示给人一种否定性的建议,这些建议有怂恿的意味。如:
  你把钱懒交得别把钱交了,个儿自己拿起拿着用算了。
  (4)表示动作还没发生或完成,带有一种不满的抱怨情绪。如:
  你吃啊饭没得?——吃懒没吃。
  2.“懒”常放在形容词性词语后,相当于“不、没”,用来否定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类似于普通话中的“adj+个+头”“adj+个+屁”等说法。如:
  你的手机修好哒啵?——好懒没好(好个头)。
  3.“懒”用在名词性词语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领有,相当于“没得”。如:
  擦个儿现在有啊意思哒啵?——懒意思没意思。
  4.“懒”也可单用,表示对说话人态度或观念的否定。如:
  这门多年这些年在外面混出啊名哒——懒没有(哪有啊)。
  三、结语
  慈利方言的否定词及其表达方式比较丰富,最常用的否定词有“不、没、没得、莫”。它们之间有比较明确的分工:“不”用在谓词性成分前,否定动作、行为、意愿、性质或状态,和普通话中的“不”用法相当。“没”和“没得”将普通话中“没”的职能和用法一分为二,“没”用在谓词性成分前,否定客观事实,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没1”;“没得”用在体词性成分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领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没2”。“莫”用在谓词性成分前,主要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别”。
  此外,慈利方言中还有一个“懒”,表否定时属于口语词,可以分别对应“不、没、没得、莫”的相关用法,是一个具有典型地方色彩和习惯表达特点的方言词。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文系1995、199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
  京:商务印书馆,1982.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李蓝.西南官话的分区[J].方言,2009,(1).
  
  (李景群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050024)
  
其他文献
建立了基于光纤Bragg光栅滤波器的全光纤波分复用通信实验系统。对该系统原理及研究进展情况作了评述,并论述了全光纤波分复用通信的可行性及优势。
摘 要:清代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关键时期。2004年,张燕来通过对《红楼梦》语言的研究,提出当时北方话“动+将+补”结构似乎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本文考察了《歧路灯》中这一结构的使用情况,发现这两部小说在语言应用上体现出相同的趋势,从而对张文观点进行了补证,并对近代汉语语法的这一历时变化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关键词:《红楼梦》 《歧路灯》 “动+将+补”结构  《中国语文》2004年第2
摘 要:矛盾格是流行歌曲歌词中常见且富有表现力的辞格之一。对流行歌曲歌词中的矛盾格从“语义类别、语义指向、语义认知”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流行歌曲歌词中矛盾格有以共存的相悖心理、事物的不同角度对立、变化引起的对立感受、概说与细说相互否定构成的矛盾等四类;在语义指向上分为两个矛盾项的语义都指向同一本体和分别指向不同的本体;借助常规关系理论可以补足和阐释流行歌曲歌词中矛盾格的显性表述,使其语义相对完备,
自50年代以来,我国海峡两岸均从国外引进各种罗非鱼(台湾俗称吴郭鱼)进行淡水养殖。生产实践结果表明,罗非鱼(包括尼罗罗非鱼、莫桑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其杂交种)具有生长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