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SICU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危机管理

来源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是集中监护和救治手术危重患者的专业科室.有时,为了诊断性检查和特殊治疗,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院内转运.转运将患者置于一个移动的环境中,可能影响其循环和呼吸功能的稳定.特别是在设备和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往往存在很大的风险.危机管理理论为临床护理风险管理防范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护理管理者所认同[1].现就我院S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危机管理的应用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 构建临床科研项目成果产出测评指标体系,为及时监控科研项目,引导研究创新、临床转化及成果产出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获奖成果及结题项目进行问卷调查,拟定初步的测评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三轮专家咨询,得出临床科研项目成果产出测评指标及其权重.结果 构建了有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29项的临床科研项目成果产出测评指标体系,其中,目前研究的创新性及先进性、本期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立
医院后勤物资供应对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能否对医院的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提高医院物资供应保障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别对重点供应商和备用供应商建立了评价体系.继而以评价体系为依据,构建动态管理机制,形成对供应商的长效激励机制和具有竞争性的选择淘汰机制,为医院筛选优秀的供应商建立制度和流程上的保障。
医疗服务系统整合遵循制度创新和发展的逻辑.英、美、澳三国的案例研究发现,各国医疗系统整合都是本国一系列混杂因素影响的结果.筹资和医保支付机制改革、医师团队建设、保健服务的阶梯式下沉、共享的临床规范运用以及渐进式发展等,构成了服务整合的一般逻辑.在演进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的权衡一直贯穿整合进程.基于以上演进逻辑,我国推进医疗服务系统整合应该加快整合理念转变,完善整合要素建设,加强整合规律指
日益精细的专科分工有利于专业能力的提高,但也减少了医生了解和掌握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所以高质量、高效率的会诊对疑难危重或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临床会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会诊制度也是医院的核心医疗制度之一.如何优化会诊流程,提高医院的会诊质量和效率,是医院管理部门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之一[1].我院于2012年6月起,在原有院内会诊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并取得
期刊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揭开新医改序幕,其目的在于将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1].根据基本医疗保险“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一旦出现大量巨额医疗费用,将给医保基金保障体系造成超支风险.目前我国社会老龄化,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随着脑出血快速急救通道的形
期刊
目前,国内各大医院普遍存在管理费用过高的问题,医院管理费用过高不仅影响医院经济效益,而且管理成本最终将转嫁到患者身上,加剧"看病贵"的问题.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弥补了原先会计制度的一些缺点,但仍存在体制、制度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问题.我院针对医院管理费用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将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到医院实践当中,构建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开发管理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取得了效果,为探索建立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提供了可
期刊
介绍了医院2013年1月通过了三级综合医院现场评审的经验.医院主要通过评审管理体系的组织策划、评审标准的解读与落实、内部自查与院外专家模拟评审检查、持续质量改进等举措,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初步形成了独特的“12345”管理模式,使核心质量得以加强,使薄弱条款的专项治理力度得以加大.指出管理工具的应用以及评审后建立起的巩固机制,能够进一步促进管理体系、服务功能、效能效率及规范化管理的提高。
十八届三中全会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和鼓励社会办医提出了新要求:“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
期刊
目的 评估分析“先看病后付费”实施效果,提供规避风险有关方案建议.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分析,对医疗机构按实施“先看病后付费”前后监测数据进行对照.结果 实施“先看病后付费”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效率、费用等关键要素均发生明显变化,有效释放患者就医需求,使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负荷、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平均住院日、药占比均得到有效控制,医保住院患者总费用得到合理控制,患者自付就医经济负担进一步减
长期以来,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未按照医疗市场需求而是通过行政区划方式进行配置的,这种配置方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需求的变化,从而导致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脱节,卫生资源配置呈倒三角分布,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性低下,这也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