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利冰厂与汉口城区的演进

来源 :武汉文史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ages8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办于1904年的英商和利冰厂,处在汉口开埠后外力入侵,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融碰撞的历史时期,其创建、发展轨迹与汉口城区的形成相伴相生、若隐若现.至今,和利冰厂、和利汽水厂旧址得以完整保存,是武汉工业遗产保护的一件幸事,也是汉口城区萌芽和形成的见证之一.
其他文献
记得在人民医院住院期间,为我治病的一位医生,曾就汉口六渡桥消失询问于吾.答曰:所询事,不熟悉,只能浅议一二.六渡桥确乎是昔日汉口繁华的聚焦处,那首冯翔的民谣《六渡桥》尽写老武汉人对她的眷恋:“屋里住倒王家巷,在一中上的中学,每天弯到六渡桥……六渡桥不见了,六渡桥不见了……”
期刊
1999年5月,首届黄陂木兰文化节在黄陂木兰湖举行,我与章开沅先生、皮明庥先生作为嘉宾应邀与会.其时我有意报考华师中国近代史所博士研究生,于是请皮先生帮我引荐,请章先生收我做弟子.会议进餐时,皮先生向章先生提及此事说“文学想拜在您的门下”,章先生即爽快应声:“好啊,那我就要摘桃子了哦!”
期刊
陕西商帮的历史要从唐代长安“丝绸之路”追溯.从那时起,就有很多关中商人参与丝绸贸易,运送至西域,赚取高额利润.陕西商帮的活动范围北至天津、南至佛山、西到新疆叶尔羌、东至上海.本文将以明清陕西商帮为个案,从其发展史入手,通过历史的梳理,寻找陕西商帮商业理念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在生成陕西商帮的商业生态和发展道路上的利弊得失.
一rn我是湖南衡阳人,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被湖南省粮食学校录取,成为“新三届”幸运儿之一,主修会计专业.rn当时组织和社会对于“新三届”寄予了很高期望.我毕业后被分配到衡阳市粮食系统工作,坐在回乡的绿皮火车上,称得上是“荣归故里”.工作后,我被列入重点培养的“第三梯队”,每个岗位都做得比较出色,得以一路升级:从成本会计、副科长、科长、团委书记、人事科长,到工会副主席、办公室主任、党委委员.
期刊
“出门在外,要踏实、诚信,要不忘学习.”这是我17岁离家务工时母亲的叮嘱.“你还年轻,不要怕失败,失败了要认真分析原因,重新再来.”这是我21岁创业失败时母亲的鼓舞.母亲没读多少书,但在我眼里她就是一位“哲学家”,她将男儿当自强的朴素生活哲学刻进了我的生命,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去开天辟地,为理想去闯!
期刊
2021年11月,正式落户武汉已11年的“国字号”品牌——华创会在武汉成功举办,签订协议超过120个项目,涵盖智能制造、光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协议总投资额近70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签约项目落地武汉,为武汉画好华创会发展的同心圆,吸引、聚集海内外高端人才投资创业,助推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做出重要贡献.
期刊
我于2000年1月进入九三学社,不久被推选为江汉区政协委员.2001年10月,经九三学社武汉市委和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推荐,我获得武汉市政协委员资格提名,随后光荣成为政协武汉市第十届委员会委员.除2010—2015年因赴异地工作终止委员职务外,我自2002年1月到2021年底,共担任三届十五年的武汉市政协委员.其间,学政协、懂政协、干政协,我经历了一个艰苦探索、循序渐进、逐步成熟的漫长过程.
期刊
[老字号小档案]rn“四季美”创始于1922年,原址在汉口后花楼交通路居巷口,主营小笼汤包.在苏式汤包的传统基础上,按照武汉人口味,逐步改进为汉派口味汤包.由于选料严格,制馅讲究,被誉为“汤包大王”.rn1956年,“四季美”实行公私合营,营业规模、服务设施、品种风味都有了很大飞跃.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汉召开期间,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品尝“四季美”汤包后,给予赞扬.
期刊
“山在城中,江穿城过.”浙江省台州市是江南水乡,有水穿城而过.历史上台州“河网密布、港汊交纵”,水乡风韵不亚于苏杭,有“走遍苏杭、不如温黄”之说.生于斯,长于斯.水乡的婉约与绵延,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
期刊
武昌造船厂进行整体拆迁,其周边民居也正在腾退,湖北省城模范监狱旧址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人文武汉”团队最近对此进行踏访,并作了新的考证,以期促动其列入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名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