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重视教学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教学实际,着手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教学反思成为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高效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学有灵性,学有个性,使课堂充满鲜活与灵动。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途径和方法互动式教学
教育是一项为孩子“打底”的工程,需要一种虔诚的情怀、开放的心态、高度的责任感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只有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我们才可能对当前存在的教育问题有一种敏感,有一种切肤之痛,并获得一种批判的勇气,也才可能进行一场真诚的、真正的自我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已意识到提高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根据教学实际,着手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教学反思成为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高效手段。
一、培养问题意识,调动教师的反思动力
反思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教师只有意识到教学问题的存在,才有可能主動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激起教师的反思动力。因此,培养敏锐的问题意识是关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己多提几个“为什么”,并有意识地观察、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因学而教,为学而教,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自我体味、自我表达中揣摩语言,达到自动感悟,自动内化,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时,教师不是把结论告知学生,让学生停留在理解课文的层面,而是激发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去交往,使学生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彰显个性,透射出生命的活力。如此,教学行为是否明确;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中是否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是否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出现的问题,是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课堂教学才能够多姿多彩。
二、学习反思策略,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后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师在完成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后,或多或少有得失、感想和体会,如果把这些及时地写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引以为鉴,不断地改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正如叶澜所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这些话足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好教学后反思呢?
反思:①学生在这节课上有多少自由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呢?②学生可以自由完成的事教师替代了吗?学生有多大思维空间呢?③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几次个体表现,体现成功、自信、快乐的机会?④通过这节课,有几位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个别指导、鼓励与帮助?⑤这节课上,学生能感悟到什么做人道理?将获得哪些生存能力?⑥在这节课上,课堂里有几次掌声、笑声、欢呼声?⑦你用了哪些方法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⑧这节课与上节课比有创新吗?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用“教后反思…反思日记…反思记录…案例研究”等形式表现出来。
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为了引导每个学生能理解“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的内容,我设计了这样三个层次的问题:(1)这句中有一对反义词,能找出来并说一说它们的意思吗?(2)老奶奶为什么焦急,又为什么耐心?此刻,她会怎么想?(5)既然焦急,为什么又耐心?这不矛盾吗?为什么?这三个问题能分别满足中下、中等、中上三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调动了每个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后,我把这堂课在“反思记录”上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并提出有待提高之处,有待于我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实施。
三、加强教学活动交流,做好活动反思
教学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新课标》要求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要彼此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要求老师以智慧开启智慧,用情感激活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这里的双方或多方,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学生与文本等等,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但在实际教学发展中,关于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也很难达成共识。传统的流派主张“教师中心论”,一切以教师的愿望出发。现代教学流派主张“学生中心论”一切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新课堂要求从“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积极倡导“互动式教学”:即师生情感互动、知识互动、能力互动,乃至师生之间整个心灵互动。学生们在课堂上激情荡漾,在文本的世界里自由驰骋,潜在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挖掘,学有灵性,学有个性,课堂充满了鲜活与灵动。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我们为师者应反思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认真体会,就一定能够将教后反思方法掌握,为教学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进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多变。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途径和方法互动式教学
教育是一项为孩子“打底”的工程,需要一种虔诚的情怀、开放的心态、高度的责任感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只有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我们才可能对当前存在的教育问题有一种敏感,有一种切肤之痛,并获得一种批判的勇气,也才可能进行一场真诚的、真正的自我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已意识到提高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根据教学实际,着手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教学反思成为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高效手段。
一、培养问题意识,调动教师的反思动力
反思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教师只有意识到教学问题的存在,才有可能主動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激起教师的反思动力。因此,培养敏锐的问题意识是关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己多提几个“为什么”,并有意识地观察、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因学而教,为学而教,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自我体味、自我表达中揣摩语言,达到自动感悟,自动内化,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时,教师不是把结论告知学生,让学生停留在理解课文的层面,而是激发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去交往,使学生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彰显个性,透射出生命的活力。如此,教学行为是否明确;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中是否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是否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出现的问题,是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课堂教学才能够多姿多彩。
二、学习反思策略,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后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师在完成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后,或多或少有得失、感想和体会,如果把这些及时地写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引以为鉴,不断地改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正如叶澜所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这些话足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好教学后反思呢?
反思:①学生在这节课上有多少自由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呢?②学生可以自由完成的事教师替代了吗?学生有多大思维空间呢?③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几次个体表现,体现成功、自信、快乐的机会?④通过这节课,有几位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个别指导、鼓励与帮助?⑤这节课上,学生能感悟到什么做人道理?将获得哪些生存能力?⑥在这节课上,课堂里有几次掌声、笑声、欢呼声?⑦你用了哪些方法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⑧这节课与上节课比有创新吗?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用“教后反思…反思日记…反思记录…案例研究”等形式表现出来。
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为了引导每个学生能理解“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的内容,我设计了这样三个层次的问题:(1)这句中有一对反义词,能找出来并说一说它们的意思吗?(2)老奶奶为什么焦急,又为什么耐心?此刻,她会怎么想?(5)既然焦急,为什么又耐心?这不矛盾吗?为什么?这三个问题能分别满足中下、中等、中上三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调动了每个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后,我把这堂课在“反思记录”上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并提出有待提高之处,有待于我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实施。
三、加强教学活动交流,做好活动反思
教学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新课标》要求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要彼此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要求老师以智慧开启智慧,用情感激活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这里的双方或多方,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学生与文本等等,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但在实际教学发展中,关于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也很难达成共识。传统的流派主张“教师中心论”,一切以教师的愿望出发。现代教学流派主张“学生中心论”一切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新课堂要求从“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积极倡导“互动式教学”:即师生情感互动、知识互动、能力互动,乃至师生之间整个心灵互动。学生们在课堂上激情荡漾,在文本的世界里自由驰骋,潜在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挖掘,学有灵性,学有个性,课堂充满了鲜活与灵动。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我们为师者应反思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认真体会,就一定能够将教后反思方法掌握,为教学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进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