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暗示是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所谓暗示,就是不直接、明白地表示自己的意思,而是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使学生明白或者悟出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G182.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125-01
暗示是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所谓暗示,就是不直接、明白地表示自己的意思,而是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使学生明白或者悟出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能妥善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对启发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好处。
一、语言暗示
这种暗示不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的态度、观点和意见,而是借用其他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运用弦外之音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学生获得启示。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一些数学问题时,遇到困难,一时说不下去,老师可以进行暗示,或从另一角度给以提示。这种暗示课堂上随时可见。
二、行为暗示
就是用行为语言把教师的用意、愿望表露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或明白教师教学中的用意所在。它包括面部表情、动作、说话态度。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老师的神情动作以及说话的音调、节奏等,把信息传送给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达到老师的要求。这样,既避免用语言表达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又能体现老师对某事的肯定或否定态度。在恰当的环境下,给学生以行为暗示能够起到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效果。
在课堂提问时,笔者就采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来暗示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是在提问自己,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气氛非常热烈。当提问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时,笔者往往将眼神对准成绩较好的学生,使这些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期待和自己面临的挑战,更加投入问题的解决中。当问题比较简单时,笔者往往将眼神对准成绩较差的学生,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遗忘他们,当他们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时,笔者往往用赞许的目光并配予适度的表扬,使他们获得自信,克服自卑心理。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做小动作,笔者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走到他旁边,用手轻轻地碰了他的肩膀,结果这个学生接着都很认真地听讲。事后这个学生告诉笔者:“老师轻碰肩膀有三个意思:一是给自己一个面子,二是叫我不要开小差,三是期待我能够把问题解决。”真想不到笔者的轻轻一碰,起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笔者感觉到教师要采用含蓄的语言暗示学生,应该注意以下的几点: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一些学生采用口头语言暗示效果不佳的学生采用其它暗示的方法往往能够奏效;二要适度控制暗示的信息量,以学生能够感受到为准;三要注意传递的信息和方法多样、多变,例如我们不能老将难题暗示给优秀学生解决,否则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得到“另一暗示”:“难题与我无关!”;四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暗示是积极的和善意的,不要让学生产生误解。
三、表情暗示
就是用表情把所要说的话暗示出来。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某种过失,如做小动作,教师用表情透露出自己的看法,或摇摇头,或摆摆手,或皱皱眉,或让目光较长时间停留在学生身上。这时,学生就会自动停下手上动作,集中注意力听课,这说明暗示已经引起学生注意,起到积极作用。又如,学生上课回答老师的提问,答案比较准确,令老师满意。老师一般用不着停下讲课用语言去表扬,只要面带微笑,点头示意学生坐下,便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心理暗示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是关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学学科的性质给学生的往往是严肃而冷冰冰的面孔,对一些学生而言,严谨的推理、精确的计算、多变的想象使他们产生畏惧心理。为了扭转学生的消极心态,笔者采用趣味教学,试图暗示学生要以愉快的心情参与数学学习,收到一些良好效果。笔者经常采用趣味教学,原来以为仅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年的实践发现,趣味教学具有暗示学生进行自我调整,以愉快的心情参与数学学习的功效。
其实,如果数学课经常笑声不断,那么上数学课之前,学生的愉快心情自然由于暗示而被激发,他们往往在期待着老师又给他们带来什么有趣的事情。数学的学科特点恰恰需要这样的心理暗示,记得在大学时候的中学数学教学法老师讲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一节课至少争取让学生笑三次。”现在的实践使笔者更加体会尤深。不过笔者有几点体会,需要我们注意,一是创设的有趣情景应该和谐,与教学活动自然衔接,不要牵强附会,这需要教师动脑筋设计;二是要健康向上,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三是教师要随机应变,适度运用幽默的语言;四要围绕教学重点,不能因为要创造幽默有趣的情景而喧宾夺主,使学生分心,营造愉悦的情境主要是辅助数学教学为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G182.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125-01
暗示是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所谓暗示,就是不直接、明白地表示自己的意思,而是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使学生明白或者悟出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能妥善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对启发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好处。
一、语言暗示
这种暗示不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的态度、观点和意见,而是借用其他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运用弦外之音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学生获得启示。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一些数学问题时,遇到困难,一时说不下去,老师可以进行暗示,或从另一角度给以提示。这种暗示课堂上随时可见。
二、行为暗示
就是用行为语言把教师的用意、愿望表露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或明白教师教学中的用意所在。它包括面部表情、动作、说话态度。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老师的神情动作以及说话的音调、节奏等,把信息传送给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达到老师的要求。这样,既避免用语言表达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又能体现老师对某事的肯定或否定态度。在恰当的环境下,给学生以行为暗示能够起到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效果。
在课堂提问时,笔者就采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来暗示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是在提问自己,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气氛非常热烈。当提问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时,笔者往往将眼神对准成绩较好的学生,使这些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期待和自己面临的挑战,更加投入问题的解决中。当问题比较简单时,笔者往往将眼神对准成绩较差的学生,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遗忘他们,当他们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时,笔者往往用赞许的目光并配予适度的表扬,使他们获得自信,克服自卑心理。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做小动作,笔者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走到他旁边,用手轻轻地碰了他的肩膀,结果这个学生接着都很认真地听讲。事后这个学生告诉笔者:“老师轻碰肩膀有三个意思:一是给自己一个面子,二是叫我不要开小差,三是期待我能够把问题解决。”真想不到笔者的轻轻一碰,起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笔者感觉到教师要采用含蓄的语言暗示学生,应该注意以下的几点: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一些学生采用口头语言暗示效果不佳的学生采用其它暗示的方法往往能够奏效;二要适度控制暗示的信息量,以学生能够感受到为准;三要注意传递的信息和方法多样、多变,例如我们不能老将难题暗示给优秀学生解决,否则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得到“另一暗示”:“难题与我无关!”;四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暗示是积极的和善意的,不要让学生产生误解。
三、表情暗示
就是用表情把所要说的话暗示出来。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某种过失,如做小动作,教师用表情透露出自己的看法,或摇摇头,或摆摆手,或皱皱眉,或让目光较长时间停留在学生身上。这时,学生就会自动停下手上动作,集中注意力听课,这说明暗示已经引起学生注意,起到积极作用。又如,学生上课回答老师的提问,答案比较准确,令老师满意。老师一般用不着停下讲课用语言去表扬,只要面带微笑,点头示意学生坐下,便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心理暗示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是关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学学科的性质给学生的往往是严肃而冷冰冰的面孔,对一些学生而言,严谨的推理、精确的计算、多变的想象使他们产生畏惧心理。为了扭转学生的消极心态,笔者采用趣味教学,试图暗示学生要以愉快的心情参与数学学习,收到一些良好效果。笔者经常采用趣味教学,原来以为仅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年的实践发现,趣味教学具有暗示学生进行自我调整,以愉快的心情参与数学学习的功效。
其实,如果数学课经常笑声不断,那么上数学课之前,学生的愉快心情自然由于暗示而被激发,他们往往在期待着老师又给他们带来什么有趣的事情。数学的学科特点恰恰需要这样的心理暗示,记得在大学时候的中学数学教学法老师讲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一节课至少争取让学生笑三次。”现在的实践使笔者更加体会尤深。不过笔者有几点体会,需要我们注意,一是创设的有趣情景应该和谐,与教学活动自然衔接,不要牵强附会,这需要教师动脑筋设计;二是要健康向上,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三是教师要随机应变,适度运用幽默的语言;四要围绕教学重点,不能因为要创造幽默有趣的情景而喧宾夺主,使学生分心,营造愉悦的情境主要是辅助数学教学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