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项调查旨在了解一般中学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对一般中学初中生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潜力,并最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与合作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调查目的】: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让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构建新课堂,我们结合一般中学实际,为进一步了解地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实施情况,学生对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接受情况,特做此调查。
【调查对象】:调查的对象为一般中学(桐柏县城关一初中、平氏镇中)初中七、八两个年级学生各200份,共400份,有效答卷400份,有效率100%。
【调查方式】: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形式,以不记名方法进行。
一、问卷统计: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研究
这份问卷主要是从一般中学初中生对合作学习方法的认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及使用现状、教师使用此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等,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初中生合作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对合作学习认识不足。有44%的学生能课前合作预习,有30%的学生课前偶尔合作预习,有26%的学生从来不进行课前合作预习,这说明只有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知道合作学习对于自身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有26%的学生总能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当中,50%的学生紧跟老师走,24%的学生跟不上老师、同学们的节奏,说明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够,以上都说明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重视迫在眉睫。
2、学生的合作学习方法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不明确。有23%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力求掌握新知识,有58%的学生只是粗略的看一遍,19%的学生不预习。这说明有部分学生还是有为自己的学习设定目标的意识,还是对自己的学习比较有责任感的。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还不是很明确,或者有时有,有时就忘记了。
(2)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学习方法对了,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学习方法不适合,就会事倍功半。调查显示,只有15%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有32%的学生没有什么学习方法。31%的学生明白新课改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怎么做,49%的学生知道有这种学习方法,但不清楚是咋回事?这说明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有问题,需要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反思。
(3)缺少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有65%的学生喜欢并积极踊跃参与和别人讨论,57%的学生愿意在小组学习中和同学们交流并听取同学们的意见,说明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只有30%的学生清楚明白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己的分工,49%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任务,也不知道自己干啥?由于缺少必要的方法和必要的指导,出现辨不知其理,盲目性比较大的现象,合作学习变成了合“坐”学习,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理解不够,认识不足,因此,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去讨论去合作,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4)学生没有成为课堂主体。有54%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应该讲30分钟,有27%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应该讲25分钟,与此同时,有的老师用,有的老师不用,这些说明学生没有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体,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起因仍然是教师传统的教与学的观点没有改变,因此,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学生缺乏自己动手、积极参与阅读和获取课外知识的习惯。调查显示:只有25%的学生有自己动手和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习惯,有54%的学生偶尔浏览课外书籍或有任务让家长帮助的习惯,有21%的学生很少参加任何课外活动,说明大部分学生仅陷于从课本获取知识,很少去遨游课外知识的海洋,这与我们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我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引导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多读书读好书、积极参与,形成有合作意识的良好习惯。起因要与目前社会现象和考试制度有关。
三、根据上述情况,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针对我们学校学生懒惰、浮躁而不踏实、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弱点,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一开始就分好工,最后进行综合评定,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感悟到的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收获,达到提高对合作学习认识的目的,其前提条件是:师生共同改变观念,教师转变观念,变“主讲”为“主导”,学生转变习惯,变“被动”为“主动”。师生互换位置,当教师有意识地退出了“主讲”的位置,学生主体地位便凸现出来,那么如何让学生自觉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并行之有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呢?我认为,诱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是相当重要的。
首先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大量事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用,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欲望;其次,课堂中的创设情境,巧妙设疑,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求新知的好奇心;再次,问题的复杂性让学生切实感到仅凭个人力量无法解决,唯有与同学合作发挥群体的作用才行。在这样的层层激发、诱导之下,当学生一次次地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之后,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就会成为学生自发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2、师生共同努力,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互换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其次,做好课前资料准备。
有不少的问题,学生和老师仅凭以往的经验是无法快速地在课堂上予以解决的,需要在课前准备充足的资料,如去图书馆看书、报纸查资料,上网查资料,学生问家长等,必须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3、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 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作技巧的指导。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使得无法进行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甚至无法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指导合作小组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共同讨论;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二是学习困难的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也是合作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小组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适时地加以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4、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
(1)随机评价。随机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一般是在一次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地观察,获得各小组合作状态的信息(重点是捕捉以上不合作现象出现在哪个组),然后把这些信息进行量化,并在相应的“专栏”上进行记录或反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通常教师是评价主体,如果班额过大,组数相对较多,在收集合作信息有困难时,可结合自评和他评。另外,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口头上的自评与他评,然后教师再根据课堂合作学习的实际,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要求和希望。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它具有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效。通过评价可使学生评判自己的成绩,监控自己的发展,显露自己的特长,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学习。
(2)定期评价。定期评价通常采用测试的方式进行(包括口头测试和笔试)。
每周教师结合教学进度设计几道测试题,测试全班学生(或随机抽取各组相同序号的学生)。每组成员的成绩和作为该组本次的测试成绩。测试结果同课堂随机评价一样,也要及时记录和反馈在相应的“专栏”上。以此激励学生建立集体荣誉感,萌生个人责任意识。这样的测试评价,可以有效避免个体逃避学习,又不影响小组成绩的弊端。
(3)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例: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避免造成“摆样子”、“走过场”的现象;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力戒合作学习的“假”与“浮”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较大问题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与反思,我们课题小组全体人员将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摸索、探求合作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今后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调查目的】: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让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构建新课堂,我们结合一般中学实际,为进一步了解地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实施情况,学生对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接受情况,特做此调查。
【调查对象】:调查的对象为一般中学(桐柏县城关一初中、平氏镇中)初中七、八两个年级学生各200份,共400份,有效答卷400份,有效率100%。
【调查方式】: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形式,以不记名方法进行。
一、问卷统计: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研究
这份问卷主要是从一般中学初中生对合作学习方法的认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及使用现状、教师使用此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等,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初中生合作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对合作学习认识不足。有44%的学生能课前合作预习,有30%的学生课前偶尔合作预习,有26%的学生从来不进行课前合作预习,这说明只有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知道合作学习对于自身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有26%的学生总能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当中,50%的学生紧跟老师走,24%的学生跟不上老师、同学们的节奏,说明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够,以上都说明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重视迫在眉睫。
2、学生的合作学习方法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不明确。有23%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力求掌握新知识,有58%的学生只是粗略的看一遍,19%的学生不预习。这说明有部分学生还是有为自己的学习设定目标的意识,还是对自己的学习比较有责任感的。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还不是很明确,或者有时有,有时就忘记了。
(2)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学习方法对了,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学习方法不适合,就会事倍功半。调查显示,只有15%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有32%的学生没有什么学习方法。31%的学生明白新课改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怎么做,49%的学生知道有这种学习方法,但不清楚是咋回事?这说明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有问题,需要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反思。
(3)缺少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有65%的学生喜欢并积极踊跃参与和别人讨论,57%的学生愿意在小组学习中和同学们交流并听取同学们的意见,说明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只有30%的学生清楚明白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己的分工,49%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任务,也不知道自己干啥?由于缺少必要的方法和必要的指导,出现辨不知其理,盲目性比较大的现象,合作学习变成了合“坐”学习,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理解不够,认识不足,因此,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去讨论去合作,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4)学生没有成为课堂主体。有54%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应该讲30分钟,有27%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应该讲25分钟,与此同时,有的老师用,有的老师不用,这些说明学生没有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体,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起因仍然是教师传统的教与学的观点没有改变,因此,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学生缺乏自己动手、积极参与阅读和获取课外知识的习惯。调查显示:只有25%的学生有自己动手和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习惯,有54%的学生偶尔浏览课外书籍或有任务让家长帮助的习惯,有21%的学生很少参加任何课外活动,说明大部分学生仅陷于从课本获取知识,很少去遨游课外知识的海洋,这与我们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我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引导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多读书读好书、积极参与,形成有合作意识的良好习惯。起因要与目前社会现象和考试制度有关。
三、根据上述情况,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针对我们学校学生懒惰、浮躁而不踏实、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弱点,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一开始就分好工,最后进行综合评定,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感悟到的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收获,达到提高对合作学习认识的目的,其前提条件是:师生共同改变观念,教师转变观念,变“主讲”为“主导”,学生转变习惯,变“被动”为“主动”。师生互换位置,当教师有意识地退出了“主讲”的位置,学生主体地位便凸现出来,那么如何让学生自觉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并行之有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呢?我认为,诱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是相当重要的。
首先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大量事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用,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欲望;其次,课堂中的创设情境,巧妙设疑,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求新知的好奇心;再次,问题的复杂性让学生切实感到仅凭个人力量无法解决,唯有与同学合作发挥群体的作用才行。在这样的层层激发、诱导之下,当学生一次次地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之后,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就会成为学生自发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2、师生共同努力,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互换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其次,做好课前资料准备。
有不少的问题,学生和老师仅凭以往的经验是无法快速地在课堂上予以解决的,需要在课前准备充足的资料,如去图书馆看书、报纸查资料,上网查资料,学生问家长等,必须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3、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 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作技巧的指导。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使得无法进行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甚至无法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指导合作小组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共同讨论;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二是学习困难的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也是合作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小组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适时地加以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4、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
(1)随机评价。随机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一般是在一次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地观察,获得各小组合作状态的信息(重点是捕捉以上不合作现象出现在哪个组),然后把这些信息进行量化,并在相应的“专栏”上进行记录或反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通常教师是评价主体,如果班额过大,组数相对较多,在收集合作信息有困难时,可结合自评和他评。另外,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口头上的自评与他评,然后教师再根据课堂合作学习的实际,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要求和希望。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它具有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效。通过评价可使学生评判自己的成绩,监控自己的发展,显露自己的特长,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学习。
(2)定期评价。定期评价通常采用测试的方式进行(包括口头测试和笔试)。
每周教师结合教学进度设计几道测试题,测试全班学生(或随机抽取各组相同序号的学生)。每组成员的成绩和作为该组本次的测试成绩。测试结果同课堂随机评价一样,也要及时记录和反馈在相应的“专栏”上。以此激励学生建立集体荣誉感,萌生个人责任意识。这样的测试评价,可以有效避免个体逃避学习,又不影响小组成绩的弊端。
(3)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例: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避免造成“摆样子”、“走过场”的现象;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力戒合作学习的“假”与“浮”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较大问题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与反思,我们课题小组全体人员将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摸索、探求合作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今后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