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人们对新形势下体育教育的教学理念和评价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过去的教学方式由于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反感。
新课程标准是这样给教师重新定位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地学习。因此,体育教学要确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向,教师就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
1.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
传统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不太明确,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比较片面地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质,在体育教学中选择的教学内容,所采用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了竞技运动的内容和方法,并过分强调系统的技术教学和课堂教学。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家长、老师以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学生上体育课不思进取、好恶厌劳、能逃就逃,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使体育课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2.指导思想的更新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标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体系,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程,突出健康是唯一的目标。具体表现在:一是不过分追求技术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身体练习活动,以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程度,使学生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促进其心理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二是不过分追求运动强度和密度、运动量的安排,充分考虑相应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这也有别于传统体育教学过分重视学生的生理负荷,而忽视学生的愉快感受和积极体验的做法。新课程标准更关心学生在和谐的情境和愉快的体验中,锻炼身体,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下的体育与健康课十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意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出发,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1.反思
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的是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和教材属于支配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教师上什么课、说什么、示范什么,学生就随之练什么,将学生模式化了。教学中注重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全面性,以正式比赛的规则为要求,以优秀运动员的技术为标准。主要的教学手段就是讲解、示范、模仿、反复练习。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学,学得是否愉快,教师很少关心。真所谓“教得辛苦,学得更痛苦”。结果造成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身顺心违”,甚至不喜欢体育课。这种被动式没有愉快体验的课程,常常让学生感到压抑和紧张,甚至产生惧怕心理,毫无兴趣可言,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2.了解学生的需求
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而要满足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了解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应该说,学生的需求是教师的重要依据,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也直接影响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3.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将面向全体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的实施,要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要使全体学生都受益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不断强化全面发展学生的观念,同时还要清楚认识到:全面发展不是针对个别学生而言,应该面向每一个学生,同时兼顾体育尖子和体育差生,即关注学生的身体条件差异、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运动技能的差异。这样才能营造出更为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受益,也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
三、结论
新的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必须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新的课改、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面前不再茫然不知所措。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开展,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要在新课标的正确引导下,接受新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体育课,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责任编辑 谭有进)
新课程标准是这样给教师重新定位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地学习。因此,体育教学要确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向,教师就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
1.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
传统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不太明确,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比较片面地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质,在体育教学中选择的教学内容,所采用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了竞技运动的内容和方法,并过分强调系统的技术教学和课堂教学。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家长、老师以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学生上体育课不思进取、好恶厌劳、能逃就逃,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使体育课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2.指导思想的更新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标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体系,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程,突出健康是唯一的目标。具体表现在:一是不过分追求技术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身体练习活动,以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程度,使学生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促进其心理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二是不过分追求运动强度和密度、运动量的安排,充分考虑相应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这也有别于传统体育教学过分重视学生的生理负荷,而忽视学生的愉快感受和积极体验的做法。新课程标准更关心学生在和谐的情境和愉快的体验中,锻炼身体,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下的体育与健康课十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意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出发,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1.反思
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的是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和教材属于支配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教师上什么课、说什么、示范什么,学生就随之练什么,将学生模式化了。教学中注重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全面性,以正式比赛的规则为要求,以优秀运动员的技术为标准。主要的教学手段就是讲解、示范、模仿、反复练习。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学,学得是否愉快,教师很少关心。真所谓“教得辛苦,学得更痛苦”。结果造成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身顺心违”,甚至不喜欢体育课。这种被动式没有愉快体验的课程,常常让学生感到压抑和紧张,甚至产生惧怕心理,毫无兴趣可言,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2.了解学生的需求
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而要满足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了解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应该说,学生的需求是教师的重要依据,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也直接影响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3.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将面向全体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的实施,要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要使全体学生都受益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不断强化全面发展学生的观念,同时还要清楚认识到:全面发展不是针对个别学生而言,应该面向每一个学生,同时兼顾体育尖子和体育差生,即关注学生的身体条件差异、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运动技能的差异。这样才能营造出更为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受益,也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
三、结论
新的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必须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新的课改、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面前不再茫然不知所措。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开展,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要在新课标的正确引导下,接受新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体育课,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责任编辑 谭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