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与美国总统威尔逊曾经“互为知音”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人人都知道,美苏在冷战期间是彼此最大的假想敌,然而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和苏俄领导人列宁之间还曾有过“互为知音”的一段插曲。
  几乎人人都知道,美苏在冷战期间是彼此最大的假想敌,然而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和苏俄领导人列宁之间还曾有过“互为知音”的一段插曲。
  《和平法令》与“十四点”
  1917年11月8日即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二天,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就通过了列宁所倡导的《和平法令》,提出民族自决、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立即就缔结公正、民主、不割地赔款和约展开谈判、废除秘密外交等原则。英、法等欧洲强国出于自身利益本能抵抗,但威尔逊却认为,必须对《和平法令》予以重视并主动回应,否则苏俄的影响将不断扩大。
  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国会发表《十四点和平纲领》,提出反对秘密外交、战后以民族自决原则划分民族国家边界、给予被压迫民族自决权以及建立“国联”以协调国际关系等。这“十四点”日后成为凡尔赛条约的谈判基础,初步奠定了一战后的国际框架。尽管未曾明言,但研究者普遍认为,威尔逊的“十四点”正是对《和平法令》的回应,“十四点”中第六点还明确提到“尊重俄罗斯人民自决权”和“一切外国军队撤出俄罗斯领土”。当然,“十四点”提出初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美国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但在提倡民族自决、倡导国家平等等方面与《和平法令》有很多共同之处。
  对于威尔逊的“十四点”,列宁不仅让《消息报》全文刊载,还亲口称赞“十四点”是“迈向世界和平的一大步”。在由他授意发表的《消息报》社论中说,“威尔逊总统所规定的条件是争取民主和平的伟大斗争中的一次伟大胜利”、“我们可以希望,美国人民是这场斗争中的一个真正的朋友”。
  双方留有余地的对抗
  耐人寻味的是,本意不想干涉苏俄内政的威尔逊,最终还是干涉了。1918年3月,苏维埃和德国签署《布列斯特条约》,从东线腾出手来的德军大举进攻西线,感到军事压力的英法开始酝酿对苏俄武装干涉。威尔逊先是表示拒绝,但由于陆军部长和国务卿等人都被英国说服,最终他同意参与协约国对苏西北部的军事干预,并派出7000名美军和英、法一同出兵。1918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占领海参崴、日本军队大举入侵远东后,威尔逊唯恐日本独占远东利益,又同意派出7000名美军参加远东军事干预。
  但在干预同时,威尔逊又发表声明,声称美国不打算推翻布尔什维克政府,也无意用任何途径干涉苏俄内政,出兵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捷克人撤出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军团本是被释放遣返的战俘)”。美军也在多数情况下避免和苏维埃军队正面冲突,且拒绝积极参加英、法在南高加索的军事冒险。威尔逊甚至授意美国政府向批准《布列斯特条约》的苏维埃发出贺电,尽管英、法坚决反对这一条约。
  在列宁的主张下,苏俄对美国的谴责始终明显轻于对英法。1918年3月,《消息报》社论说,“只有美国懂得如何善意对待苏维埃俄罗斯”;当英、法、美军事干预业已开始,苏维埃政权大批逮捕英、法等协约国外交官时,美国外交官却不在其列。英国驻苏俄特派员洛克哈德曾说,苏俄官方抗议“始终把美国排除在外”。直到一战结束后的1922年,《消息报》仍然说,美国政府是“协约国政府中没有立即对苏维埃政权采取敌对行动的唯一国家”。
  当然,列宁和威尔逊这种留有余地的对抗是出于对各自国家战略利益的考量,但这毕竟表示,双方仍将对方当做可打交道的对手。
  两人的峰会最终流产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成为和会“三巨头”,而苏俄则被排斥在和会之外。英法极力拉美国一同继续对苏俄实施国际干预,但威尔逊坚持认为,“必须允许俄国人民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解决他们的内部问题”,“共产主义革命的根源是对极端不公正、不公平的反抗,只有铲除革命的根源才能消灭共产主义,武力干预是无济于事的”。
  列宁也注意到美国和其他大国对苏俄政策的不同。在威尔逊干预彼得堡市政选举时,苏俄采取“有礼貌地谢绝”,并未恶言相向,同时试探能否与美国发展商务往来。成尔逊从“商务自由”、“门户开放”等美传统政策出发,同样表现出谨慎的欢迎态度。1919年2月,他又在巴黎主动提出与列宁进行“一对一”直接会谈,地点选在土耳其普林吉普岛。不过,这场“峰会”最终流产。
  必须指出的是,威尔逊并非对共产主义或苏维埃制度抱有好感。尽管号称“一对一”,但具体磋商时,他却提出苏俄代表不仅应包括布尔什维克,也应包括其他党派,而会谈的目的则是推动俄罗斯成立民选政府,这些都不是渐渐站稳脚跟的苏俄和列宁所真心期望的。
  1921年3月,威尔逊退休;1922年底,列宁因伤停止政治活动,苏美最高领导人拟议中的“峰会”就这样擦肩而过。直到1943年的德黑兰峰会,才由斯大林和罗斯福完成两个大国首脑首次历史性“面对面”,此时距1919年本有可能的美苏会面已经过去了24年。
  邢大军据《环球资讯》整理
  未被授予军衔的外交家耿飚
  耿飚1955年未参加授衔,是一位“没有授衔的将军”。1960年起,任外交部副部长,驻缅甸、阿尔巴尼亚等国大使。1971年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是中共九、十届中央委员,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8年起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兼国防部部长。
  他曾被国民党部队软禁
  耿飚(1909-2000),湖南醴陵人。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浏(阳)醴(陵)游击支队小队长、红三军九师参谋、干部教导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团长、第一师参谋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参谋长、副旅长兼副政委,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通讯处处长、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0年后,先后任驻瑞典、丹麦、芬兰、巴基斯坦等国大使。1955年未参加授衔,是一位“没有授衔的将军”。1960年起,任外交部副部长,驻缅甸、阿尔巴尼亚等国大使。1971年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是中共九、十届中央委员,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8年起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兼国防部部长。1982年任国务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1946年4月的四平保卫战期间,耿飚所在的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第28小组,被派往四平进行调停工作。但停战小组刚到达铁岭,就被驻扎在这里的国民党部队给软禁了起来。对他们进行严密监视,不准许离开,还控制了中共方面的电台。
  这样一来,耿飚他们不但无法到四平前线去调停,就连与北平军调处我方代表团联系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耿飚等人在铁岭被软禁了十几日后,国民党方面终于允许他们去了四平。到了四平,耿飚才知道,原来,就在他们被软禁期间,四平经历了一场空前惨烈的恶战。国民党军动用了10个整师的精锐部队,分几路疯狂进攻四平这个战略要地。坚守四平的我东北民主联军将士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英勇抗击,打了一个漂亮的保卫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在完成了预期任务后,已经主动撤出了四平。国民党军队在此战中损失惨重,却装出一副胜利者的样子进入了四平。
  这次,国民党一位将领盛情地为耿飚等人举办了欢迎宴会。晚宴结束后,该将领以聊天为由,硬要拉着耿飚这位湖南老乡与他同榻而眠。谈话中,他极力吹捧国民党的生活条件好,说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精良,飞机、坦克,大炮应有尽有,国民党的前途才是“光明”的,并夸下海口:“两年以后,不到三年,国民党一定会消灭共产党。”
  耿飚则不服气地反驳道:“你们背信弃义,与人民为敌,还向我们进行突然袭击,结果到处碰得鼻青脸肿的。我敢保证,不出两年,国民党就会走向失败。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因为我们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就这样,两人为此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论,唇枪舌剑地打了一夜的嘴仗,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后来,这位将领提出了打赌定输赢的建议,耿飚欣然接受。
  历史的结局对两位将军的输赢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两年后,东北全境解放。随后,全国获得解放。后来,耿飚与这位将领会面了,宴席中这位将领当着很多人的面说:“我和耿飚曾在四平为内战的前途打过赌。历史发展已经证明,他赢了,我输了。”耿飚随后也站起身来,说:“我们打赌的输赢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革命取得了胜利,人民取得了胜利。”
  他曾给跟踪他的特务送药
  在老一代革命家中,耿飚并不是特别显眼。新中国成立前,耿飚的最高职务是兵团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外交部副部长、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在耿飚之女耿莹的记忆里,父亲是文武全才。1969年,耿飚作为党的“九大”后派出的第一位大使,来到阿尔巴尼亚。毛主席临行前叮嘱他,阿尔巴尼亚是“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我们要加强和发展中阿友好关系。
  “肩负‘联谊’重任的父亲,却看到这样的现实:当我国自己黑白电视机都少得可怜的时候,阿方向我国提出,援助他们每个农业社都有电视;当我国动用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外汇,为阿方进口棉花、织成布、做出成衣时,他们反过来要卖给我们从中赚钱。我国援助的化肥被堆在地里,任凭日晒雨淋……1954年以来,我国给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军事援助,高达90亿元人民币。当时,阿尔巴尼亚总人口才300万,人均接受中国援助3000元,而同期中国农民一年的收入,最多也就几十元。”
  该不该勒紧中国人裤腰带,去援助阿尔巴尼亚?耿飚大胆提出调整援阿方略。“父亲回国述职时,李先念风趣地对他说,你胆子真不小,敢说阿尔巴尼亚的‘坏话’!你是第一个提出这种意见的人。后来,中央肯定了父亲的建议。”耿莹说:“我父亲是文武双全的将帅之才。”曾有一位北大学者说:“耿飚是上山能打猎,下水能摸鱼,出门能谈判,回家能做饭的人物。放到古代,就是赵子龙、秦叔宝。”
  耿飚生于湖南醴陵县一个贫困家庭,从小读过私塾,背过诗文。耿飚的曾祖父是靠苦读起家的举人,祖父是游方郎中。耿飚的父亲则闯荡江湖,混到抚台的亲兵营里学了9年武功,差点被选入皇宫。因为使过皇上赐予的虎头双钩,有“双钩大侠”的美称。后来回乡,先后学过木匠、铁匠、瓦匠和医术,又跟株萍铁路的德国工程师学会了看图纸。
  1909年出生的耿飚,自小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南拳、气功、单刀、点穴等很多本事。他7岁随父母逃荒到湘南常宁县水口山,13岁到铅锌矿当童工。一般童工都瘦弱不堪,耿飚却身体健壮,上楼梯都是用脚尖一次跳四五级。耿飚在革命战争中,经常徒手杀敌,以一当十。他1925年入团,1928年入党,是井冈山红军的骨干之一。
  1940年,陕甘宁边区正兴起“大生产运动”,耿飚率部队来到一处偏远山地屯田开荒。深山丛林里野兽众多,不仅糟蹋庄稼,还伤害人畜。“父亲组织部队打猎,一个月下来,打了4只老虎、七八只豹子、上百条狼和狐狸以及上千只野兔。他们把兽皮剥下来,去城里卖钱。父亲将一只虎送到延安,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毛主席童心大起,‘引诱’朱总司令说,‘你能不能一个人把它举起来?’朱总司令还真试了试,然后说,‘不行’……”耿莹边说边笑得前仰后台。
  “父亲英勇善战。长征时湘江之战,他的一个团阻击了敌人整整15个团!这在战争史上是不可想象的。父亲足智多谋。当年北平和平解放谈判中,做地下工作也是一把好手。”一次,耿飚发现有个经常跟踪他的特务几天没露面,一打听原来是生病了。耿飚就买了药去看他。特务被感化了:“我这工作不是人干的。病了没人管我,反倒是你们共产党来照顾我。”在长征途中,耿飚居然每天写日记。“父亲有一架相机,拍了不少照片。斯诺对长征的了解和描写,很多得力于父亲的日记。《西行漫记》里的照片,有的还是父亲的作品。”
  邢大军据《湖南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整理
其他文献
河南电视台有一档名叫《临刑会见》的节目,这是全国唯一一档对话死刑犯的节目。丁瑜是这个节目的制片人兼主持人。截止到目前,她已经面对面地与226个死刑犯进行了对话……  面对死刑犯  “你认为这就是爱吗?”丁瑜问—个死刑犯。  这名42岁的男子,闯入前妻家中,用一把锋利的尖刀杀死了前妻。行凶之后,还点燃了前妻的房子,企图自杀,最终警察解救了他。他们的女儿,在失去母亲之后,也即将失去父亲。在二审宣判后的
期刊
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快客司机吴斌,驾驶大客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面对对向车道上突然飞来的铁块造成肝脏多处破裂、多根肋骨骨折、肺、肠挫伤的危急时刻,强忍疼痛,用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一系列安全操作,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自己虽经无锡101解放军医院全力抢救,在经历了两次大手术后。终因伤势过重去世。为了一车旅客的安全,年仅48岁的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
期刊
女星刘涛自结婚以来,各种新闻就没断过,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新闻是说她的老公王珂是个“伪富豪”。于是,她不管出现在哪里,都会被人追问:王珂真的破产了吗?面对公众的好奇,她坦然承认丈夫的公司确实出了一点问题,但“人生总有起伏,好在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回顾几年来走过的路,刘涛感慨很多,她说:“以前我只想做个专职太太,但经历很多之后,我觉得一个女人能够为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证明自己的价值,也挺不错的。
期刊
妈妈生于河北省徐水县一个小小的农村。她只念完了高中一年级的课程,就因为家庭的变故辍学去工作了。但是妈妈不甘心中断的学业。就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刻苦自学和报名上夜校,同时她还勤奋地练习写作……1952年,《北京日报》创刊,妈妈被调到报社做见习记者。由于她的勤奋努力,她的发稿和见报率都很高。1979年,妈妈又调到刚建台的北京电视台。她所导演和拍摄的电视片也屡屡获奖。现在,妈妈已经77岁高龄了,仍然是勤奋努
期刊
他被人称为“疯子”,一旦上了手术台就不愿停下。他平均每天要进行三四台手术,多次连续进行30多个小时手术不下火线……  他是个仁慈的医者,为了贫困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重获新生,他发起“大爱救心”活动。五年时间,他和他的团队跑遍粤、滇、黔、新等7省(区)的220多个县市,先后为17个民族的4000名患儿进行手术,减免费用达8000多万元。  他也是个“疯狂”的医生,“难度太大、无法手术”的诊断从不会让他
期刊
在“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不禁让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我从相册中翻出了一张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老照片,看到了六十年前的自己,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那是1951年的“六一”前夕,我12岁,在原宣武区丞相胡同小学念六年级。毕业前夕,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戴上了盼望已久的红领巾。家长为祝贺我的进步,让我去照一张纪念相。我灵机一动,带上了我的妹妹和弟弟,在菜市口人民照相馆照了这张合影。我穿着白衬衫、
期刊
北京人艺群星璀璨,但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实在是太过短暂了。建院初期绽放光芒后,随着“反右”和“文革”风暴的来袭,北京人艺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政治运动的洪流。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被裹挟着向前,身不由己……  老舍:祥子能活到现在吗  解放后,老舍回国,他对国内的政治大局并不熟悉,接到写作任务,觉得既然是党的要求,就应该欣然接受,边学习边创作。1952年初,“三反”、“五反”运动尚未结束,老舍为人艺写了反映
期刊
鲁特·维尔纳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共产国际最成功的女谍,她曾在英国与德国流亡核物理学家克劳斯·福克斯合作,陆续把英美研究和制造原子弹的情报提供给苏联,为打破核垄断、建立平衡的世界秩序,立下了汗马功劳。  维尔纳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罗伯特·库钦斯基是德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善于运用统计学知识揭示德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披露资产阶级的剥削活动。她的母亲是英国人,画家。她的大哥于尔根·库钦
期刊
初见贺建昌,很多人会误把他当成藏族干部,不单是因为黑黝黝的皮肤和豪放的性格,更源自于他对西藏的熟悉及对藏胞的热爱。然而他却是地道的北京人,来自京西北延庆县。2010年7月,贺建昌响应组织号召,带着首都对援藏事业的关怀与重托和自己的满腔热忱来到拉萨市尼木县,拉开了自身历时3年的援藏序幕。  誓做康巴汉子  西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地区,藏传佛教深刻影响着这里土生土长的民众,对于一名新进藏干部来说这是一个
期刊
5月18日是文学大师汪曾祺逝世15周年纪念日,扬州高邮举办了“追思汪老”座谈会,来自天南地北的“汪迷”们共聚一堂,回忆汪老,很多汪老生前的逸事一一披露。  汪曾祺是個非常真实的人  扬州市文联主席刘俊是高邮人,他回忆说,1996年,曾经与汪老有过一面之缘。当时他任高邮东墩乡书记,汪老来参加某活动时,就坐在自己身边。汪老还提出,等到活动结束时,让刘俊到他家里,给刘俊写一幅字,画一幅画。但是,因为当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