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与已有工作经验的跳槽者相比,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很多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困难、挫折和冲突,这极易引发学生的自卑心理,而不良的就业心理又直接影响就业的成功。因此发现和解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将从自卑心理概述、自卑心理产生与自卑心理调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自卑心理概述
自卑心理是大学毕业生求职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偏低的评价,表现为人的一种不良自我意识,是一种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复杂情绪。自卑感强的学生,由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往往产生消极退缩的行为,因而面对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可以说,自卑心理是求职择业的大敌。
二、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1.就业形势的严峻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中小企业的招聘意愿明显下降,而与之相矛盾的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这种供需矛盾必然会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数量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大,困难群体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这种“四大一突出”的基本国情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因此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屡屡碰壁,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
2.就业教育的缺失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教育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全程式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降低学生就业的期望值。但很多高校在进行这一工作时不够严、不够细、不够实,结果导致学生在求职中往往是带着希望而去,带着失望而归,加剧了就业的自卑心理。
3.就业准备的不足
就业准备的不足包括就业心态的不足和就业能力的不足两个方面。大学生就业心态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求稳心理、功利心理以及过分寻求专业的对口心理等,以这样的心态择业,成功率必然会小很多。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知识、技能、个性、抗挫折能力等。就业能力的不足会带来各种心理问题,例如“我不行”这一错误的自我认知就会导致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三、自卑心理的调适
1.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提前做好就业的准备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我们要从就业实务的讲授转变到职业生涯理念的传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环境探索,分阶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
2.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毕业生求职时必须认清形势,充分认识自我,合理调整期望值。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而不能盲目地追求专业对口。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就业的心理素质
我们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与个案咨询,解决由于就业带来的具有共性与不同个性的心理问题,教给学生应对压力和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帮助他们调整就业心理,正确认识自我,克服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扰。
4.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高水平的综合素养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求职择业的基本保证,因此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具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拥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才能最终在竞争中胜出。
大学生就业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态度。特别重要的是要及时消除自身的认识误区和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这样才会多一些机会,最终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车文博等.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3).
[2]魏世梅.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择业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赵波,陆晓花.大学生压力应对与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7).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一、自卑心理概述
自卑心理是大学毕业生求职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偏低的评价,表现为人的一种不良自我意识,是一种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复杂情绪。自卑感强的学生,由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往往产生消极退缩的行为,因而面对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可以说,自卑心理是求职择业的大敌。
二、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1.就业形势的严峻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中小企业的招聘意愿明显下降,而与之相矛盾的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这种供需矛盾必然会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数量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大,困难群体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这种“四大一突出”的基本国情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因此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屡屡碰壁,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
2.就业教育的缺失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教育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全程式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降低学生就业的期望值。但很多高校在进行这一工作时不够严、不够细、不够实,结果导致学生在求职中往往是带着希望而去,带着失望而归,加剧了就业的自卑心理。
3.就业准备的不足
就业准备的不足包括就业心态的不足和就业能力的不足两个方面。大学生就业心态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求稳心理、功利心理以及过分寻求专业的对口心理等,以这样的心态择业,成功率必然会小很多。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知识、技能、个性、抗挫折能力等。就业能力的不足会带来各种心理问题,例如“我不行”这一错误的自我认知就会导致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三、自卑心理的调适
1.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提前做好就业的准备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我们要从就业实务的讲授转变到职业生涯理念的传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环境探索,分阶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
2.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毕业生求职时必须认清形势,充分认识自我,合理调整期望值。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而不能盲目地追求专业对口。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就业的心理素质
我们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与个案咨询,解决由于就业带来的具有共性与不同个性的心理问题,教给学生应对压力和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帮助他们调整就业心理,正确认识自我,克服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扰。
4.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高水平的综合素养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求职择业的基本保证,因此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具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拥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才能最终在竞争中胜出。
大学生就业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态度。特别重要的是要及时消除自身的认识误区和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这样才会多一些机会,最终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车文博等.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3).
[2]魏世梅.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择业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赵波,陆晓花.大学生压力应对与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7).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