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善宝:中国农业教育先驱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427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善宝1895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石峡口村,6岁开始在父亲的私塾里念书。辛亥革命爆发后,来到绍兴,考入革命同盟会开办的陆军中学。1917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学专修科录取。1920年,经邹秉文先生推荐,毕业后的金善宝,来到南京市皇城小麦试验场当技术员,成为他毕生农业教育科研生涯的起跑点。1930年,浙江省公开招考出国留学生,金善宝应考录取,并于当年7月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植物生理、遗传学等课程。1932年2月,金善宝学成归国,先后担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和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的副教授和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原中央大学改组为南京大学,金善宝被任命为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在30多年的农业教育生涯里,他对中国的农业发展以及农业研究人才的培养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兢兢业业 矢志办学
  1952年,金善宝被任命为南京大学农学院首任院长。在他的领导下,农学院在继承过去办学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苏联的办学经验,在教学、课程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校情的农业院校发展之路。
  建院之初,金善宝根据当时实际的办学条件、实际需要和社会环境,共设置了包括农学系、农经系、农机系、土化系、植保系和畜牧兽医系等6个系,并制定和修订了相关的教学计划,规范和加强了各专业的建设。1952年9月到1953年寒假前,他组织教学人员拟定出了学院第一份专业教学计划,明确提出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953年11月,他又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6个专业不仅都出台了新的教学计划,而且明确了各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明确标准和重要依据。
  在金善宝的积极筹划与推动之下,南京农学院的各专业教学计划逐步完善,培养目标不断明确,课程开设相对齐全,教学管理日趋规范,学院教学质量处于当时全国同类学校的顶尖水平。1954年8月,在南京农学院成功经验的带动下,当时的高等教育部对全国农学院颁发了农学、植物保护、土壤农化、果树蔬菜、农业机械化等专业统一教学计划,为推动我国农业高等教育科学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
  平时,金善宝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1952年9月建院时学院共有专任教师155人,随后几年,部分教授、副教授被调出支援兄弟院校。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全国范围内的院系调整力度很大,教师进出往往都是指令性的政治任务,而教师人才的流失必定会对学院的教学质量有所影响。为此,金善宝一方面加强内部师资培养、挖掘补充教师人才,另一方面经常组织教师赴苏联留学充电。1952—1955年期间,学校组织教师学习苏联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改革,开展科学研究和有计划培养新师资工作。
  在金善宝的领导下,南京农学院坚持农科教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将技术推广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这不仅加速了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而且为科学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面貌,学校各项办学指标和办学水平均处于当时国内农业院校的前列。
  注重实践 开创“农科教”模式
  金善宝是我国农业教育和科研事业的一代宗师。前后从事了30余年的农学教育。在教学上,他忠于职守,从教认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提倡“农科教”三者结合的农业教学方法。
  他曾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写道:邹秉文先生认为“农业科学与教育,务须结合生产实际和实践”,“他坚持自己采集标本,实地考察,编写讲义;力求增加农场实习课程;主张学校必须兼做技术推广工作,把单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为教学、研究、推广三结合的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原则上,金善宝努力摒弃脱离农业生产实际的教育方法,指导学生努力结合中国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重视学生在田间和实验室的实习,强调学做结合,手脑并重。当时学校的田间实习有三个农场,金善宝常常结合各作物生长季节指导学生实习,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农作物的实际具体问题。
  与此同时,他非常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农学院除了课堂讲学外,教学实验、农场实习和生产实习等方面的教学本来是助教的事,但是金善宝经常亲自来到现场进行指导。原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兆苏,对金老师当年手把手教他掌握镰刀和锄头的情景一直念念不忘。
  原云南大学教授曹诚一回忆说:“我从武汉大学农艺系转学到中央大学读三年级,金先生给我们上《小麦栽培学》,蔡旭先生带实习,在学校农场里,金先生亲自把着手教我小麦杂交技术,教我们认识小麦的不同品种和它们的特性。这是我学生物科学以来,第一次接触生产实际,真正了解学农的意义和目的。”
  此外,金善宝也非常注重科学研究对农业教育所起的作用,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其使命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从事教学以内的实验科学研究,这样才能丰富教学内容。1932年留美回国后,金善宝从广泛搜集的790多份小麦品种中,鉴评出“江东门”“武进无芒”“南京赤壳”和“姜堰黄皮”等一批优良地方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利用,发挥了增产效益。
  金善宝将教学与科学研究、推广工作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农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农学专业的学生获益匪浅。早在1928年和1929年,金善宝就先后发表了《中国小麦分类之初步》和《小麦开花之时期研究》等学术论文。他还根据自己在国内外的科研实践和多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于1934年撰写了10多万字的专著——《实用小麦论》,这是我国第一本既有理论又联系小麦生产实际的农业书籍。
  行为示范 学子楷模
  作为现代中国小麦科学研究主要奠基人,金善宝秉承艰苦朴素的作风,平易近人,坚持“论是非不论利害,论功过不论权势”的处事原则,深受同事和学生的爱戴,堪称几代人的师表楷模。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金善宝就积极支持学生们从事进步活动和游行,引导他们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1945年,在“一二五”反内战的学生运动中,金善宝拖着病弱的身体,始终坚持和学生战斗在一起,并参加了1947年南京“五二0”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给了学生们极大的鼓励。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他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多次帮助进步学生避免特务的跟踪和追捕,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他们的安全。
  金善宝对学生们的关心、爱护,也赢得了学生们的拥护和尊敬。一次,他在讲课中晕倒在讲台上,学生们赶忙护送他回家休息,并凑钱买了两只母鸡送给他补养身体。金善宝在家休养期间,得知毕业班的同学马上要离校了,就在学生的搀扶下来到他们中间,满怀深情地勉励大家要热爱自己的专业,珍惜自己的青春,努力为祖国的农业增添光辉。他反复叮嘱大家,不管今后生活道路如何崎岖坎坷,千万不要放弃和荒废自己的专业,一席肺腑之言让学生们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金善宝先生一生辛勤口授笔耕,谆谆教诲,为我国农业战线培育出几代优秀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和自己的学生们迅速肩负起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任。五六十年代,他的学生已然成长为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和生产的各个领域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中坚,为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和促进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们今天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积累了宝贵财富。
其他文献
选取了安江高速公路下TJ1A段作为具体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施工过程中遇到滑坡的应对方法,找出滑坡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危害,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处治
Li Yilei is the winner of the May 1st Labour Medal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the 5th Model Worker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and employee of Shigatse Branch of
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更新观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对教材再创造,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学问题生活化,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一、捕捉生活语言,加深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
面对未成年人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又普遍存在求异、前卫、反传统等鲜明的个性特点,学校提出在新形势下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形成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共识;改变德育被动的灌输局面,必须克服片面德育观,摒弃把德育和智育分离的做法;必须进行德育内容的创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成才教育等;必须改进德育的方法,把枯燥的道德要求变成无形的渗透,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们要致力构建尊重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鼓励学生对文本作出创造性的阐释,以独到的眼光去感悟文本,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的火花,点燃个性化阅读的激情。  一、阅读教